• 会员
    享誉世界200多年,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一部畅销200多年,囊括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的罗马史必读经典。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二战时期知名英国首相丘吉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极力推崇的史学巨著。一部横跨1300年,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讲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恢弘史诗。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
    世界史249万字
    9.6万人气
  •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反对派代表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
    世界史111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
    史家名著312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正说清朝十二帝》以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在央视10频道的大型系列讲座《清十二帝疑案》为基础修订而成,讲述了自努尔哈赤到宣统296年间的十二代帝王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明清朝代更替的轨迹以及清朝衰落的原因,是了解清史很好的入门书。
    普及读物21.9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本书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口述史22.4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
    中国史38.6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解放战争”系列。全景式描写解放战争全貌。
    中国史277万字
    9.5万人气
  • 会员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普及读物65.4万字
    9.4万人气
  • 免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史家名著20.5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当人们谈起唐朝,总和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盛世”。的确,这个朝代的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的气象让整个世界折服。唐朝人的尚武、豁达、开明的风气,让后代中国人倾慕不已。但这,并非历史的全部。盛世的背影之下藏着阴霾和血腥,极盛之后是战乱和凋敝。本书还原了唐朝289年经历的风雨飘摇,从我们所熟知的史实和人物身上开挖,试图从历史演进和人物的命运线索中,弄清大唐盛衰成败的秘密,把握住大唐根本的王朝气质。作者
    普及读物34.7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擅长侦察、警戒、布阵、冲锋、追击、围歼,将作战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成吉思汗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结交盟友,扩充势力,又善于分化、瓦解、孤立敌人;成吉思汗是一位不可思议的野心家,将血雨腥风不停地带到空前广阔的地区……朱耀廷的这本《成吉思汗大传》将向你展示一个真实的成吉思汗,全面展现了成吉思汗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的风采。对其功过是非,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西征”,进行了深层次
    中国史34.3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
    普及读物40.5万字
    9.4万人气
  • 会员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
    普及读物318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3岁,她是商人之女,被术士袁天罡相面后惊为“天下之主”;25岁,她入宫十年,从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岁,她身陷尼寺,却成功地与新皇藕断丝连;31岁,她放手一搏,赢了你死我活的皇后争夺战;36岁,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觉地将权力转入自己手中;59岁,她独揽
    中国史22.4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台湾,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北邻琉球群岛,西与福建隔海相望,地产丰富,景物宜人,文化浓厚,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中华宝岛”。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作“瀛洲”、“夷洲”和“流球”等,元代的时候就在澎湖设立了巡抚司,明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立东宁省及承天府。清朝时期,郑成功后人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以及台厦道,后来清廷又改设为台湾省,台湾这一名称才正式确
    地方史志11.1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上册:随着三国时代的结束,西晋重归一统。昙花一现的繁华掩盖不住四伏的危机,重构下的权力摧毁了短暂的和平。在枋头、潞川两战后,三国均势终被打破,前秦占到了先机。而王猛的病逝,给这个冉冉升起的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下册:在消灭慕容氏前燕后,苻坚并不满足。穷兵极武的前秦,在陆续消灭周边小国后,把矛头对准了南方的东晋。秦晋淝水之战,以东晋“以少胜多”的战绩载入中国史册。由于苻坚犯下的一系列错误,让整个北方
    中国史58.6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本套书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间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经典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等)为基础,以时间为经度,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事件为纬度,采用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士人布衣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该套书首版自上市以来畅销五余年,深受读者喜爱。
    普及读物231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撰,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史家名著85.6万字
    9.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
    史料典籍11.2万字
    9.2万人气
  • 会员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温伯陵的文章,既有细节故事,又有
    普及读物18.9万字
    9.2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