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更新时间:2014-01-13 14:33:41 最新章节:第36章 管理细节之三十六
书籍简介
以个案例分析方法,透视中国人的行为特性,进而提出并阐明一系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式管理书籍,以人性人心为主干,在众多管理著作中,可谓是别开生面之佳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企业家借鉴中国古代思想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管理的要义,在于以人为中心、理人管事,透过管人的方式,达到安人成事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忽视中国人性化领导与西方法制化管理的区别,很多企业盲从西方式管理而不得要领,导致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最终影响整个组织营运的绩效。
品牌:金石海纳
上架时间:2009-07-01 00:00:00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金石海纳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以探索大信整体厨房科贸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企业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企业经营哲学、战略分析与决策、工业设计与产品开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体系构成与运转、物流管理与供应商管理、营销传播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等方面的做法,以期提炼出可供借鉴的企业管理经验。管理17.7万字
- 会员《从零开始学开公司:注册登记·运营管理·财税管理·法律事务》一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注册登记,包括公司概述、核名、报审、领照、刻章、开户、税务、社保等内容;第二部分为运营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品牌宣传、客户服务等内容;第三部分为财税管理,包括账目建立、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危机、税务管理等内容;第四部分为法律事务,包括劳资纠纷、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全书采用模块化设置,着重管理11.2万字
- 会员本书是组织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经典著作之一,被《时代》杂志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5本商业管理图书”之一。在这个变化不断、变化随机发生、汉迪称之为“非连续性变化”的时代,个体和组织有必要打破旧的思维方式,以便利用变化为我们带来的优势。在本书中,汉迪研究了剧烈变化是如何改变商业、教育和工作的本质的,讨论了社会对新型组织、新的工作方法、新型学校的需求,提出了三叶草组织、联邦制组织、3I组织等全新概念,管理12.9万字
- 会员有效管理外部网络联结组合是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创业企业如何从单一联结的关系管理提升为对联结组合的网络管理,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面临的热点课题。本书以资源依赖理论、网络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为基础,以联结组合为分析单元,从联结组合的协同作用而非单一联结的独立作用角度解释联结组合的资源构成、治理机制与演化过程,揭示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与资源不对等关系的联结组合的独特内容与管理规律,有助于丰富对创业管理13.9万字
- 会员《突围:穿越低谷,韧性增长》是一本写给管理者、创业者及其他想要提升业绩的企业和个体的书,围绕“创新驱动突围”“锻造竞争力突围”“稳健经营突围”“双重动力突围”,从战略、财务、人才及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企业如何构建坚不可摧的韧性组织,在逆境中实现突围,在变革中挖潜提效从而穿越低谷、持续成长。韧性作为企业的生命基石,赋予企业在逆境中屹立不倒、在挑战中逆境翻盘的能力。本书汇集了作者鲜活、可落地的管理11.8万字
- 会员《新出海实战》是一本为中国企业量身打造的国际化战略、战术、实战指导手册。本书从出海的战略驱动力、目标市场选择、海外业务开展、国际化组织建设、风险管理等多角度深入剖析,结合成功企业的国际化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可操作的出海策略与实战打法,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发展,实现长远的国际化目标。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海外业务拓展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书适合中国企业的决策者、中管理16.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基于作者对企业架构进行多年研究的成果,共19章,分三个核心部分和两个附录。第一部分对企业架构的概念和其他相关主题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二部分特别关注作为企业架构实践核心元素的企业架构工件,定义了6种通用的企业架构工件——经营考量、技术标准、业务愿景、IT景观、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第三部分对企业架构的其他重要方面和企业架构实践进行了高层次的讨论。附录A对现代企业架构学科的复杂历史起源和本书所述的相应一般管理37.9万字
- 会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让其自主自发地完成业绩,是管理的一大难题。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让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遵循企业文化,将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绑定起来。本书作者将这样的员工称为“同路人”。本书从企业价值观、管理者培养、组织与人、企业文化、通用行为模式等多个维度,以大量真切的案例故事重现了现实工作中面临的“看似熟悉”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如何将员工打造为企业的“同路人”、让员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