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上册)在线阅读
会员

隋唐五代史(上册)

吕思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中国史56.6万字

更新时间:2017-04-13 15:20:24 最新章节:第138章 唐中叶后四裔情形(5)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了隋唐五代这段纷繁历史期间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风貌。
品牌:凤凰含章
上架时间:2014-11-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含章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吕思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所考察的是唐宋乡村控制问题和宋代乡村农户问题。作者意在从乡村社会的政治结构切入,研究唐宋的转型,或者唐宋的变革。作者对此问题的讨论并未循着以往的形式化思维,而是深入普通农户的社会生活史中间,通过感性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来认识这个变化时代发生的事件与历史意义。
    谷更有历史22.8万字
  • 会员
    元朝亡于通货膨胀?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一部以财政为线的元朝兴衰史。知名历史作家郭建龙新作!本书从成吉思汗西征的财政影响说起。成吉思汗采取了军事掠夺制、达鲁花赤制度、投下制度等种种措施,利用商业精神建立了更庞大的世界性政权,为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商的王朝——元朝打下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基础。到了忽必烈时期,因大肆征战,引发了严重的财政隐患和制度弊端。之后的皇帝更是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为元朝
    郭建龙历史23.4万字
  • 会员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主办的学术集刊。集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历史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范围内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研究都是集刊的关注对象,以收录原创学术论文为主,并开辟书评、学者访谈、名家随笔、史料汇集等专栏。其中书评,欢迎对经典著作、新出著作等历史学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书籍的深入剖析。学者访谈,可对学界泰斗、中青年学者进行深入且有启发意义的访谈。名家随笔,
    董邵伟 柴冰主编历史28.3万字
  • 会员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平的历史著作。从赵匡胤的早年经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到最终的离奇死亡,全面、真实地展现这位历史人物的多面性。通过对赵匡胤一生的梳理,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赵匡胤的个人魅力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张三迟历史26.6万字
  • 会员
    17世纪中叶发生的明清交替,于中国固然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动,于东亚同样有着深远影响。周边国家如何认识清朝入主及其何以维持长期统治是本书的关注点所在。朝鲜王国对明朝怀有深厚情感,又以自身儒家化程度自傲,自然对清朝心存鄙夷。在清朝入主中原初期,朝鲜以“胡无百年之运”的历史认识维持其固有观念。随着交往深入,朝鲜对清朝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可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朝鲜却固守陈见。这背后固然存在忠明的情感因素,
    桂涛历史19.9万字
  • 会员
    本书通过观察乡村权力结构,了解把握它的运行机制,认识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基本走向,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权力结构及其内在运行机制。在乡村百姓的契约关系建立中,国家权力得以运行,乡村社会秩序得以维持。赋役征派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国家尽力保持平衡,基本维持了社会稳定运行。同时,考察乡村社会财富流通与分配的过程,理解乡村社会的控制与反控制,生存与秩序之间的微妙平衡关系。全书努力形成
    耿元骊历史20.6万字
  • 会员
    “三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最为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本书在厘清它们各自群体状况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考察其间关系和走势,揭示其“多边互动”的复杂情状。这就意味着,要有的放矢地将其做整合研究、比较研究、动态研究,以及对清朝权力格局“内外轻重”态势影响的研究,打破对其各自孤立着眼的视域局限,拓宽考察范围,提升立意高度,切实凸显其整体演化特点。这可谓此项研究的意义和学术
    董丛林主撰历史29.9万字
  • 会员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清末民初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重大影响,并影响到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非常值得学界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目前学界对袁世凯的研究仍不充分,局限于政治史、革命史观的研究视角,忽略了袁世凯对经济世情的掌控与把握。该著撷集了作者20余年在袁世凯、北洋史方面研究的论作,可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多维的视角观察袁世凯。该著分七个部分,分别探讨了袁世凯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研究现状,袁世凯与清末
    张华腾历史42.2万字
  • 会员
    郑和四次远航非洲,是将明初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针,覆盖到际天极地国度的标志。本报告深入阐述了实现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壮举,离不开当时中国先进的舟船技术与航海保障,以及对三条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新航线的开辟:郑和访非,将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麻林、慢八撒等地纳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体系,较之历代更显示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意义:通过对帕泰岛“中国村”的探访,那些因海难而留居非洲的郑和部属后裔至今仍
    李新烽 郑一钧历史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