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
更新时间:2019-11-15 14:17:5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将小说与民俗相结合,摭取唐人小说中呈现出来的民俗意象,并对这些民俗意象进行细致梳理,分析这些民俗意象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揭示这些民俗意象描写在小说人物塑造、情节建构、主题表达方面的功用及其审美价值,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阈。在文本文献考订、历史源流梳理、文化解读与艺术阐释之外,考察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存在形态及其小说美学功能,探寻唐人小说的特殊人文意蕴,是一个全新的视界。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时间:2015-06-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熊明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知青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哪里?本书跳出革命、政治、阶级等视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城乡经验,立足于对知青作家私人经验与社会历史、地理空间的驳杂关系的考辨,沿着“空间迁徙—城乡经验—文学书写”的思考路向,探寻“社会—文化—审美”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诗学和审美诗学两方面激活知青文学的潜在价值。通过绘制知青文学的“时间—空间”研究谱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学研究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重的困局,提出并论证了知青文学的场域学文学18.5万字
- 会员本书分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敦煌学研究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以193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1909年至1930年为第一个时期,这是敦煌学兴起的时期。1931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第二个时期,其特点是我国学者所接触的敦煌文献大为增多,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第二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则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研究的重心在大陆,后一时期研究重心转移到了港台地文学48.2万字
- 会员本书参照贯通西方文化史的基督教线索,考察唯美主义之“美”的神圣与世俗价值意向,以及相应的实践后果和文化史意义。唯美主义内容层面对违禁色情的书写,以对抗资本主义道德的外在样式,揭示出长久被压抑的非理性形态的“神圣”精神内涵;其对纯粹形式的推崇,一方面以“为艺术而艺术”的方式主观上将艺术“神圣”化,赋予其神圣的价值意向,另一方面“为艺术而艺术”根本上又是西方文化现代性进程的组成部分和环节,其最终被市场文学14.9万字
- 会员认识屈子《楚辞》,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伯庸的长子屈瑕由此得姓氏,成为屈氏家族的始祖。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北方的途径是汉高祖九年,迁徙楚国的屈、景、昭三族和齐国田氏充实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南方的途径,文学55.1万字
- 会员广两多民族文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近百年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广西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示了壮、汉、瑶、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2个广两世居民族的现实境遇和文化生态,揭示了各民族社会转型过程中隐秘的心灵世界。广西多民族作家的文学探索使百越大地变得日益知名而引人关注,为中华多民族文学文学20.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宏观的总体概括和分阶段具体探讨相结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思潮和学人思想及著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以“序”勾勒整个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分章论述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评价学者们著述的价值相结合,综合、推绎大量文献,针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人论说而有的放矢。文学66.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