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1-03-26 17:37:52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书籍简介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品牌:凤凰含章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含章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蒋廷黻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1980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创办《南开史学》,在学界颇有声望。后停刊。本次复刊,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以考古学与文物研究为辅,以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为主,兼以书评和读史札记。本刊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历史21.7万字
- 会员本书以神话学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対象,探究为何信史中有大量神话,司马迁如此撰写史书的意图何在。《史记》的撰写体现了古代典籍中源远流长的神话叙事脉络,延续了商周巫史传统。西汉时正处在“巫”与“史”逐步交替之际,故而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为后世所认可的理性的、严谨的、系统的历史表述,但同时书中也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术数、占卜等有关巫风遗习的“不雅训”之语,两者并不历史15.2万字
- 会员礼学,既是一个对象,也是一个视角;既是一个范围,也是一个领域。礼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礼学家的著述中,呈现出一种解说与论证的多样化学术形式和学术诉求。其与各种思想表达的连接,也有不同的呈现。这是在本书所作的个案考察和论述中所能够看到的。本书选取了魏晋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以八章的规模,或集中或分别地加以考察和论述。首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达对他们学说的引历史58.4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作者充分运用史料,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历史32.7万字
- 会员奏议文是中国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旨在考察中国古代奏议文之渊源、生成与发展,对其文类概念、研究范围与文体特点做出明确界定,并以秦汉魏晋南北朝为中心,对奏议文与相关文体以及奏议类主要名目作文体辨析。本书认为,奏议文是中国古代社会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长官在行使其参政权、议政权时向君主进呈的陈请或论议文书。奏议文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礼乐文化之产物,其内在属性是历史17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以东观为中心,探讨东汉时期的校书修史活动与帝制国家文化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东汉国家文化事业的核心机构,东观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约有三端:一是相关校书人员参加白虎观会议,定著《白虎通德论》,完成帝制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二是校定经书文本,颁布天下;三是会集诸儒,群修国史。经书文本及其解读、本朝史的撰写,开始由个体行为上升为国家的集体行政运作。这种转变削弱了经师和史家的个人权威,有助于建历史19.3万字
- 会员1906年2月22日,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天主堂赴宴,其间咽喉为利刃所伤,从而引发了二月初三日民众焚教堂杀教士之事。该案是晚清最后一个重大教案,亦是清末受人瞩目的涉外公共事件之一。案件涉嫌“教士戗官”,真相扑朔迷离,在排外思潮与媚外论说两种力量的历史交会点,激发了中外舆论的轩然大波。本书考察和分析了各种相关叙述文本,从事实、认知与言说三个层面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度和立体的诠释历史26.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年后中国参战;1919年,中国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接着爆发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及到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情况是怎样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西方媒体进行了许多报道。许多来华西方人,包括诺奖作家赛珍珠也对中国的故事进行了讲述。巴黎和会上,中国为了收回山东权益,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中国外交总长陆征祥等,进行了怎样斡旋中国史46.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