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更新时间:2019-11-21 15:54:13 最新章节:第18章 附录二:关于俄国文学研究的重要书籍介绍
书籍简介
郑振铎倡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以自己的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方面为同时代的人们初步地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可谓在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或者说是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风貌作了鸟瞰式的把握。本书为对郑振铎先生俄国文学史方面研究成果的辑录。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郑振铎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宋代城市与媒介革命这一新视角,多方面探索了宋代城市文化繁荣与媒介革命对宋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产牛的深远影响及其新的文学特质的形成。上编基于宋代发生的印刷媒介革命对整个宋代文学生态环境,对宋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乃至南宋文学新特质的形成产生多方而的影响这一基本认识,研究了宋代印刷媒介文化如何影响和催生宋代文学变革与繁荣,形成新的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赞、阅读等诸多文学现象及其生产机制,思考和探索了宋代文学27.4万字
- 会员作者多年从事布尔迪厄的研究与翻译。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探索一种有关文化实践的理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当分析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及二分法,超越了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布尔迪厄觉得只有从这一立场出发,才能建立一种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本书对布尔迪厄的文艺社会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是一本优秀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36.8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文学29.3万字
- 会员本书首次论证了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关系:世界文学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又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本书认为,世界文学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不是各国/民族文学的总汇,而是指那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学;世界文学经典的评价应当依循某种普遍的标准;在世界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应通过不断在世界上发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学;在确定世界文文学63.1万字
- 会员本书包括名家访谈、中国文论、西方文论、作品批评等常设栏目,以及专题“声音与影像:跨媒介文论”。名家访谈栏目将推出张晶、张利群、邢建昌三位文艺学领域著名学者对美学与诗学、中国文学批评整体观、以及文学理论知识学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反思。中国文论栏目包括对汉字之诗兴、朱熹的“平淡”理论、清末翻译家群体的文学思想等问题的研究。文学20.7万字
- 会员元代少数民族作家人数众多,主要涉及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回回族、畏兀儿等少数民族,其汉文诗歌数量非常多,但到目前为止,其中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考证和整理,这些诗歌的资料有待系统化和完善化。本书对元代少数民族的汉文诗歌用韵进行研究,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所有相关诗人以及诗歌资料。因此对元代少数民族诗文的珍善本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将有助于对元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学和文化加以文学19.7万字
- 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副文本资料沉淀着丰富的诗歌细节,交织着复杂的政治文化脉络,尘封着许多有待发掘的诗坛往事。本书主要以1949—1966年诗歌副文本为研究对象,触摸当代诗歌生产、传播和接受的历史现场,从另一维度考察当代诗歌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探究意识形态嵌入诗歌副文本的复杂多元方式,辨析诗歌正副文本的多维组合所构建的大众化言像系统、传播系统和阐释系统,重审当代诗歌演进历程中的独异现象与复杂问题。文学2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