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伤寒论(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

(汉)张仲景撰 张永泰 李秋贵整理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7.5万字

更新时间:2023-09-28 17:23:05 最新章节:方剂索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卷一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卷二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卷三至卷六,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卷七至卷十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全书对苏沪地区古籍文献做了系统整理。首先标明书目卷数及存、佚、未见、阙等情况,介绍作者;书目正文载录原书序跋及作者传记,载录目录学著作有关提要、按语,搜集史传、方志、宗谱、墓志有关记载等;所附按语则载录考证结果,表明别名和版本,考证真伪,简述内容,记录演变过程或收录的丛书,孤本、稿本、抄本等珍稀版本则载其收藏单位,末附书名和著者索引、参考书目。本书对苏沪地区的医学古籍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整理与考证,资
    刘时觉主编医学200万字
  • 会员
    王氏为清初著名学者,博精中医医理,又兼通西方天文、坤舆、性命之学等书。所撰《医学原始》九卷(1688),是研究西医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前二卷重在阐释性命之学,多采西来之说,首立元神、元质说,以明人道生机本原。次论受形男女之别、立命之原,多采西学之四元行、四液、五官(视、闻、嗅、啖、触)、四司(即总知、受相、分别、涉记,取五官所进而区别安置)诸论,以阐释人身起源及各种生理现象。此二卷多有明季传入之西
    (清)王宏翰著辑 张志斌校点医学16.4万字
  • 会员
    渝州正骨术起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成立于1958年,是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一所骨科专科医院。通过百余年几代骨伤人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医骨科医疗技术、药物、器具及学术理论方面不断创新,逐渐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渝州正骨”学术思想及其诊疗体系,形成“灵巧手法、动静固定、内外用药、导引练功”渝州正骨四法。本书将他们宝贵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给予总结,对于承载交流学术、总结
    漆伟 郭剑华主编医学86.5万字
  • 会员
    熊传榘先生从一名初中学历的乡村医生成长为中医学博士、患者心中的名老中医,经历了数十载的艰辛探索,而今已年逾古稀,回顾当年师从以雷雨田先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生和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夏度衡、张珍玉先生的求学路程和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认真总结先师所传和个人所验,化为十余万文字,以教育门人,也奉献社会。本书分医程闻见、病证方药、治验举隅、医学散论等部分,字里行间反映出熊传榘先生热爱中医、践行中医的的专注态度和身处
    熊传榘医学17.9万字
  • 会员
    朱步先教授,始承家学,后拜朱良春、朱则如为师,从医50余载。海外行医多年,受限于动物药禁用,悉以中草药应病,极具心得。本书系统整理了朱步先教授临床50余年的用药经验,涉及常用本草近百种,折衷诸家,议论平正,验之临床,择善而从,化古为新,发掘药物的潜在功用,不泥于古,亦不悖于今,颇为可贵。本书反映了朱教授在本草药性方面的新发现以及在疑难病治疗方面的用药经验,内容翔实,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步先医学28万字
  • 会员
    宗瑞麟教授为全国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擅治针灸疑难病症。其针法独特,本书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理论评说,临证经验与临床研究,使之宝贵临床经验,独到的观点见解和研究成果展现出来,有利于进一步学术传承,是从事针灸工作者,学术继承人不可多得的临床参考书。本书包括跟师临证医案、医话,以及跟师时所写的日志、周记、半月记、月记,学术专题讲座材料中精选医案和宗老的精典讲解等。
    宋南昌 宗重阳主编医学16.4万字
  • 会员
    天圣铜人的铸造者王惟一本名王惟德,是宋初外戚王继勋之孙,后家道中落,流落江湖,成长为针灸名家,“素校禁方,尤工厉石”,“创铸铜人为式”,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以王惟德创制天圣铜人的传奇经历,力争用更宏大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北宋前中期的历史,以及中国的历史。
    吴蔚医学27.4万字
  • 会员
    全文迻录《黄帝内经太素》经文,遵萧氏之先,折中杨注,加以札记而成书。全文保留卷首篇萧延平氏按语,对原书经文的句读分段发挥,主要以文义句意为依据,本着读原文识医理原则,以清晰可辨为务。经文下,按语为札记内容,其中有选择杨注之可取或需辨析者,有解读经文字句之义者,而个人所见或有争议处,则置于高按之下,以示区别。读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7月影印萧氏兰陵堂本,参以人民卫生出版1965年2月整理本,
    高峰编著医学33.4万字
  • 会员
    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层出不穷,如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余听鸿及陶君仁等,其传承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启创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具深远影响。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深入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系统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
    马俊杰编著医学1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