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
更新时间:2025-04-22 17:13:1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以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为研究对象,以罗斯的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为内在主线,本着连续和嬗变的原则,兼顾年代顺序和作品创作主题,聚焦罗斯的三种主要身份: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梳理罗斯身份探寻的起点,分析作品中身份的焦虑到对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的最初探寻,认为这些身份并非割裂,而是具有逻辑上的对立关系,并在多种途径上发生联系,交织在一起;探究罗斯的身份探寻在不同历史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跟踪罗斯不断变化的美国、以色列、欧洲等的对立语境,勾勒出罗斯创作的断点和交叉点,体现罗斯身份观念的形成以及自我修正;展现更为具体的犹太民族历史和更为宏观的美国历史全景,指出罗斯从关注单一的、具体的、确定的民族身份,到承认公共场合中身份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最后回归到历史中受伤的身份,强调身份不仅是叙述者的建构,更是复杂的历史产物。最后总结引申罗斯历史书写的多重文化意蕴,强调罗斯历史书写的意义和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苏鑫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命题,它以阐释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为核心,在不确定性思潮泛滥的当下被不断激活;它不同于独断专行的法则或律令,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取向,不断涉入更广阔的文化精神领域。本书从概念内涵、历史谱系、建构路径、本体形态、实践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对文学阐释的“边界”问题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开对当代文学理论乃至文化生态的批判性反思和话语重估。本书的目标,文学28.6万字
- 会员本书为作者在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本书围绕拉美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思想,以后殖民与后现代文学相关理论视角重点考察和探讨了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意识形态问题。作者以种族、权力与文化身份作为切入点,对马尔克斯的作品进行考察,全书从后殖民景观,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权力架构变化以及身份身份多个方面梳理研究重点,最后梳理了马尔克斯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传播,全面呈现了马尔克斯文学创作思想及社文学14.1万字
- 会员扎伊采夫(1881—1972)是俄罗斯白银时代侨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20世纪初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家。扎伊采夫的创作体裁广泛,题材多样,为透视俄罗斯域外侨民生活与文化、反思俄本土的文艺走向、追忆俄罗斯文学经典等提供了珍贵的艺术材料。本书选取扎伊采夫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意蕴,考察这些小说里具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特色的成分,以及精神现实主义的特征,文学28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巴蜀文学和文艺思想研究的系列论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试论古代巴蜀文学特征》《简论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巴蜀审美意识的发生——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为例》三篇为第一部分,带有总论和探源性质,对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征、审美意识原型进行分析;关于司马相如、陈子昂、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文同、唐庚等人的文艺思想的个案分析为第二部分,重点讨论这些作家的文艺思想及文学21.1万字
- 会员从“讲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结构的铺排、独创“莫氏”语言的先锋和本土风格等方面,对莫言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以连续性为关捩点,对他的小说采用的历时态的叙事策略和表现的审美特色作发生学和谱系学的寻踪。文学33.2万字
- 会员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规模宏大,作品有324编之多,时间从1903年至1924年长达22年之久,是清末民初诸多《说部丛书》中的佼佼者,体现了小说界革命的巨大实绩。本书首次对商务版《说部丛书》324编作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叙录,这是颇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本书分英国、法国、美国、俄日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对每部作品的作者(著者与译者)、诸种版本、章节目录(全录或摘录)、序跋(全录或摘录),以及其他文学2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