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摄影对绘画的冲击

历史上的绘画大都追求真实,评价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简单的像与不像。自从摄影发明之后,《蒙娜·丽莎》式的纪实图像变得太容易了,像与不像对摄影已经不是个问题。“像”已经是对摄影理所当然的假定,只要有充分的构思与准备,拍一张并非难事,而且能把蒙娜·丽莎的手也拍得很真实完美。像达·芬奇那样虚化背景、柔化线条来达到三维效果的革命性手法对摄影来说立刻变得微不足道,连三脚猫功夫的摄影师拿上个大光圈镜头也能做到。一时间绘画何去何从?

绘画的特点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作者的想象力才是绘画的根本。既然摄影能简单真实地复制现实里的细节,何不扬长避短去画不真实的、天马行空的图画;去用画笔随意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而不受现实空间的制约。于是现代艺术流派中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等纷纷出现,每一个流派都有其艺术形式和主张,但共同点即是否定传统的艺术形式,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放弃对客观世界的描写,形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于是现代的绘画艺术越来越脱离真实,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而反映真实的摄影作品反被认为不算艺术了。岂不知,同样的画面以前都叫作艺术呢。等到超写实主义的绘画出现(图3-3),人们又吓了一跳,这是绘画还是摄影?还是用画笔手工复制的照片?画家的手倒成了复印机。这世界又彻底颠倒了。艺术到底是什么呢?

图3-3,《水晶盘上的甜瓜》,莫罗·大卫(Mauro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