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宋:书院教育功能的彰显

两宋时代,从门阀制度下解放出来的读书人挟开拓万古心胸之豪气,凭借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依靠印刷技术进步带来的丰富藏书,纵谈古今,横论百家,将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事业推进到一个空前发达的黄金时期。其间,书院受到大家重视,统计总数最多达到720所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55. 按:20世纪30年代初,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为397所;1995年,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统计为515所;1963年,宋彦民在台湾出版《宋代书院制度之研究》,统计为379所;台湾吴万居《宋代书院与宋代学术之关系》,列表统计为467所。随着新材料的发现,统计数字将扩大。事实上,当年书院的实际数要大于统计数。,是唐五代书院总和的10倍以上,可谓多矣。两宋书院的发展各有特点,北宋以“天下四大书院”为代表,强化的是教育教学功能。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得到社会的认同;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在“南宋四大书院”的讲学,带来了学术的繁荣昌盛,使学术研究与书院教学的一体化得以完成,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天下,更有典范作用。从此,书院与教育、学术结合,形成魅力无限的文化人格特征,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有鉴于两宋书院的不同特点与贡献,本书将两宋书院发展分列,自为章节叙述,以凸显其在书院发展史上所起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