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北疆的困境
- 大明:摊牌了,朕是一代暴君!
- 无敌丸丸
- 2197字
- 2023-12-07 15:22:05
四大护法闻言后,心中有些震惊。
还没来得及问清楚,牟斌继续说道。
“这是陛下给咱们锦衣卫的第一次任务,你们要是完不成这趟任务,就不用回来了!”
“锦衣卫的荣光能否重塑,就在此一举了!”
牟斌的话语中斩钉截铁,容不得一丝败相。
现在整个明都城内,任谁都知道现在北元的形势迫在眉睫,鞑靼瓦剌兵临城下,大明的江山危在旦夕。
而内阁六部等官员却充耳不闻。
这样朝廷的无所作为他们都看在眼里。
而他们作为锦衣卫也想为大明献上自己的一切,甘愿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一身武艺傍身的他们也想杀这些蛮夷之辈为大明效忠。
现在的他们终于有了这个机会。
四大护法激动不已。
这是天子给他们的机会!
不仅仅是锦衣卫重塑荣光的机会,更是作为大明的子民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作为大明的子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而这个难得又艰巨的任务,他们势必要漂漂亮亮的完成!
几人心中满是豪气云天。
青龙带头坚定的说道。
“大哥!你尽管放心!我们哥几个誓死完成陛下的任务!”
“若是不成功,我们哥几个提头来见!”
听到几人的决心,牟斌很是满意。
作为大哥,牟斌很是了解几人的能力和手段。
牟斌相信只要几人齐心协力,定能完成任务!
只要兄弟几人能成功归来,那届时他们也定能升官加爵成为为锦衣卫重塑荣光的功勋。
牟斌此刻放下了锦衣卫总指挥使官职的位子,以大哥的口吻语重心长的对几人说道。
“你们几个给我记住了!”
“不管是内阁三阁老、六部尚书还是万太后,这大明的天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陛下!”
“陛下的一句话就能定人生死,万喜又如何?万太后又如何?”
“只要陛下想!杀你一个万太后又能怎样?”
“那些老鳖囊一个个以为天子初登基没有皇权,那简直是愚不可及!”
“今天咱们锦衣卫能有现在的威名都是因为天子的一句话,要是哪天咱们锦衣卫办事不如东厂了,天子一句话就能让东厂给咱们灭了...”
“要想锦衣卫日后威风八面,那就得看看咱们锦衣卫的本事和手段!只要咱们有能力就能一直为天子冲锋陷阵!”
“我说了这么多,想必哥几个也应该明白了...”
四大护法听完牟斌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后,心中也若有所思。
他们心中清楚牟斌所说的一切,现在他们锦衣卫的权利都是天子一句话的事。
要想日后得到重用,这次的任务势必要办的漂亮。
紧接着牟斌向几人交代了一番后,以青龙为首的锦衣卫四大护法趁着夜色前往了北疆。
......
九边,大同镇。
大同镇是大明北疆边防的要冲,也被称为九塞之冠。
现在的大同镇四面楚歌,正在和鞑靼瓦剌的部队交战。
总兵杨一清这短时间以来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合过眼了,此时的他伫立在满目荒凉城池楼上,向远方眺望。
杨一清作为总兵带领着大明的军队和鞑靼瓦剌已经交战数月。
在此期间,杨一清不间断的奏疏朝廷请求支援北疆。
可是却从未得到过答复,朝廷也没有派兵增援。
再这么继续下去,大同镇必定会被鞑靼瓦剌联军攻下。
想到这里,杨一清心生悲凉。
“杨总兵,现如今的情况恐怕不出三日大同镇即将被攻破...”
一旁的属下一脸的绝望。
城楼下的士兵面色也带着几分颓败。
杨一清清了清嗓子,厉呵道。
“大胆!竟然动摇军心!拖下去斩了!”
现如今,正是士气最低落的时候。
大同镇围困数日,城内粮草也将快耗尽。
城内的将士们已经弹尽粮绝,早已没有抵抗的力气了。
似乎现在面对他们的只有慢慢的死亡。
虽说他们都是大明的士兵,有着必死的觉悟,但是不甘心。
不甘心死在和鞑靼瓦剌的战争中。
就算死他们也愿意死在和敌人的厮杀中。
杨一清心中何尝不是万分的失望。
自己送出去的奏疏一封都没有得到回复,朝廷也迟迟不肯派出援手。
到了现在最后的时候,杨一清心中的希望也渐渐的破灭。
自从万太后掌权朝政之后,朝廷对九边的重视就逐渐开始削减。
认为九边要塞不需要派这么多的兵力,每年的军饷一降再降。
以至于九边已经欠下了一百多万两白银的军饷。
而将士们都是在拿命填补这些漏洞。
他们不为别的!
就是为了这片故土,为了这个地方能养活他们。
可是朝廷的不作为让杨一清和所有将士们都寒了心。
作为一个朝廷命官,杨一清知道这是属于他们的宿命,杨一清也坦然接受。
此刻的他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
但是成为九塞之冠的总兵,他不能表现出任何的颓相。
因为他现在就是这座城内所有人的主心骨,一旦杨一清放弃了,那么他身后的所有人也将会随之倒下。
届时,他身后的这座城池,这属于大明的土地将会被蛮夷入侵,大汉的民众将会民不聊生。
为了这片土地,为了大明的尊严,他绝对不能放弃!
杨一清激昂的大声说道。
“所有人听令!守住这大同镇是我们的使命!家国社稷的安危是我们作为将士的骄傲!他等异族决不能侵犯我大明的领土!我们要誓死守住这大同镇!”
“我等愿随将军死守大同!”
剩下的士兵心中燃起斗志,他们势必要死守住这座城池。
这些人才是大明的脊梁!
汉人从软弱之宋朝开始,已经跪的太久了,似乎已经忘了该怎么站起来。
可巍巍华夏长河五千年岁月中,总有一群人选择站着死!
正是他们才铸就了华夏人的脊梁和气概!!!
杨一清看着将士们也是包着必死的决心,双眼有些泛红。
既然这样,那就势必要死守这座城池。
敌人若想进入,那必须踏过他们的尸体!
不过此时的杨一清心中还有一丝丝的期望。
那唯一的希望就是刚刚登基的小皇帝。
希望小皇帝能够重整超纲,重视起军政大事,知道九边要塞的处境。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一线生机...
不过这也只是杨一清给自己最后的宽慰罢了,因为他也清楚新帝才刚刚登基不过十日。
一个刚刚登基的小皇帝能有什么作为呢?
想必也是万太后的傀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