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东京保卫战(九)

陈东是典型代表。

1月30日,陈东上书要求诛杀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

这6个人现在都六七十岁了,有些已经退居二线。但陈东觉得现在朝政如此不堪,生态如此扭曲,最终导致外敌入侵,归根到底还是这6个人导致的,所以要求朝廷诛杀,以正风气(毕沅《续资治通鉴》:“甲子,太学生陈东等伏阙上书,乞诛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六贼,大略言:‘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二国,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创开边隙,使天下危如丝发。此六贼异名同罪,伏愿陛下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所以人呐,不能看其在台上时候有多么能干,多么勤勉,多么担当,而要在事后看其有没有谋私利?有没有破坏生态?

历史上往往很多守成之臣反而是好的,如欧阳修。很多能干之臣是奸的,如蔡京。

2月5日,陈东带领几百名太学生跪在宣德门为李纲上书请愿。

在太学生眼中,李纲是当时官场中屈指可数的有情怀能担当不谋私的官员(毕沅《续资治通鉴》:“是日,太学生陈东率诸生数百人伏宣德门下,上书曰:‘李纲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也。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为执政,中外相庆;而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缘沮败,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且邦彦等必欲割地,曾不思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也。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又不知割地之后,邦彦等能保金人不复改盟否也?窃思敌兵南向,大梁不可都,必将迁而之金陵,则自江以北,非朝廷有。况金陵正虑童贯、蔡攸、朱勔等往生变乱,虽欲迁而都之,又不可得,陛下将于何地奠宗社邪?邦彦等不为国家长久计,又欲沮纲成谋以快私愤。罢命一传,兵民骚动,至于流涕,咸谓不日为敌擒矣。罢纲非特堕邦彦等计中,又堕敌计中也。乞复用纲而斥邦彦等,且以阃外付种师道。宗社存亡,在此一举’”)。

很快,太学生伏阙上书一事传遍东京。

老百姓平时就对那些奸臣心中有气,见有人带头,宣德门外很快聚集了数万人(毕沅《续资治通鉴》:“书奏,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事情也巧,李邦彦刚好结束朝会回家,途径宣德门时被群众拦下。

人群中开始有人对其谩骂,数落他的罪行,甚至准备动武揍他。

李邦彦一看情形不对,快速溜走,侥幸捡回一条性命(毕沅《续资治通鉴》:“会邦彦退朝,众数其罪,嫚骂,且欲殴之,邦彦疾驱以免”)。

赵桓听闻外面太学生和群众闹事,十分为难:答应吧,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刚罢免了一个官员,群众一闹就恢复,以后怎么带队伍?镇压吧,可能会激起民变,外面金军虎视眈眈,里面再一乱,真的可能就亡国了。

没办法,特殊时期,以安抚为主。赵桓派和李纲关系还好的吴敏前去安抚。

吴敏只能前往现场处置,解释说李纲只是暂时解职,马上就会恢复职务。

但空口无凭,太学生和群众根本不吃这一套,现场甚至出现了喧闹,群众情绪变得日益激动,甚至敲坏了宣德门的登闻鼓(毕沅《续资治通鉴》:“吴敏传宣云:‘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众犹莫肯去,方挝坏登闻鼓,喧呼动地”)。

登闻鼓就是百姓用来击鼓申冤的。

开封尹王时雍此时也到达了现场。

王时雍,后来为金国建立伪楚政权鞍前马后出大力,深得金国赏识,被封为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是伪楚政权的头号马仔。不过1127年就被赵构诛杀。

京畿重地发生如此大的群体性事件,当时的王时雍十分慌张。因为属地发生如此大事,事后肯定是要被追责的。

王时雍厉声训斥道:“你们非法集聚闹事,难道是想以此来胁迫天子吗?还不快快退去”(毕沅《续资治通鉴》:“开封尹王时雍至,谓诸生曰:‘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学生们高声道:“我们是以忠义来胁迫,总比你们这些奸臣以奸佞来胁迫得好”。说完大家起哄着一拥而上,准备群殴王时雍。

王时雍一看情形不对,赶忙溜之大吉(毕沅《续资治通鉴》:“诸生应之曰:‘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复欲前殴之,时雍逃去”)。

外面几万人集聚,时间一久极有可能发生民变。赵桓在母亲娘家人王宗濋的劝说下,决定满足太学生和群众的需求,重新启用李纲。

内侍朱拱之前去宣旨。

本来是好事,但朱拱之这个人嘛,嘴欠又自大,哔哔半天。

结果被集聚群众群殴致死。

杀了人之后,群众情绪开始失控,又接连杀了十几个随行而来的内侍(毕沅《续资治通鉴》:“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现场失控。

紧急关头,李纲来到了现场,他刚跟赵桓见过面了,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守御使。

种师道也恢复了职务,负责平息事件(毕沅《续资治通鉴》:“帝即复纲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纲固辞,帝不许,俾出外宣谕,众又愿见种师道,诏促师道入城弹压”)。

民变事件最终和平解决,但针对蔡京等人的清算也在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