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申时左右,
城卫司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却是到了昼夜巡守任务交接的时刻。
众人闲聊着,准备等时间一到就交接。
史奎百无聊赖的坐在官署里,等待放衙,忽然一名差役跑进来。
“大人,去往府城的车队回来了。”
史奎微愣,算了算时间,
加上第一天出发的时间,今天刚好是第十天。
这花费的时间有些长了,不过他们运送着物资去的,也可以理解。
不对啊,
这事也要向他禀报?
“回来就回来呗,难不成路上有什么意外?”
“没有意外,”差役好似不知道怎么表达,说话间有些犹豫,紧接着改口道,“是有意外。”
“不是遇到了山贼一类的意外,”
“而是随着车队回来的还有一大堆流民,有上千人。”
“他们想要进城,但是被兄弟们拦在了城外,担心出大乱子,这才来禀报。”
差役说完,直起腰,静静等待史奎的命令。
上千人的流民,这数量真不少,整个谯楼寨人口也就不到三万人。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流民,外面局势有有所崩乱?
之前几百号的流民涌入谯楼寨,给城里治安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放任这么多人进入城里,恐怕城卫司的活又要加重了。
稍加思索,史奎开口下令道,
“周宣!”
一道人影从外面跑进来。
“周宣,通知晚上值守的兄弟们,现在上值,找几队人手先跟我去城门口一趟。”
“是!”周宣扫了眼旁边的差役,知道有状况发生,不敢怠慢,快速跑出去传达命令。
史奎命令传信的差役,将此事通报给城主去。
接着,史奎带好人手,赶往城门口。
不一会,
史奎带人来到谯楼寨南门位置,只见宽大的城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
里面是维持秩序的城卫司差役,和准备出城的百姓,正看着热闹。
外面则是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流民,远远望去,人头密密麻麻,堵在城门口,神情激愤。
“放我们进去,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凭什么拦着我们!”
“大家都是四海兄弟姐妹,我们遭了难,该是你们施以援手的时候。”
……
今天负责看守城门任务的吴差头看到史奎带人前来,急忙上前说道,
“史差司,据护送车队的兄弟说,这些流民是在他们回来途中遇到的,好像是因为松阳府彻底被打没了,百姓逃难过来的。”
“现在怎么办?”
史奎皱了皱眉头,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一整个府城都被叛军占领,不像是简单的叛乱。
不过,他也管不了那么大的事情。
当务之急还是要安抚好这些流民,避免他们做出过激的事情。
但难办的是,不能将这些流民放进来,又不能让他们影响到谯楼寨的运转,堵在这门口像什么话。
史奎脑筋急转,走到城门口处,对着外面拥挤的人群说道,
“肃静!”
这一喊用上了几分功夫,声如洪钟,众人耳中嗡嗡作响。
现场顿时安静一片。
“我乃谯楼城城卫司差司史奎,”
“不让诸位进城非是我等不通人情,实在是城中规定如此。”
“更何况,城里空间有限,没有提前规划处所安顿诸位。”
“请大家在城外等待几日,城主大人定会给大家安排容身之所。”
现在虽然气温降低,但也没有低到冻死人的地步,晚上点堆篝火完全可以抵消夜晚的寒意。
只要让他们在城外待几天,到时找处地方安顿一下就好了。
就这他们也称得上做事厚道了,毕竟他们也没有义务收拢这些流民。
现在这么做只是出于人类的同理心。
可惜,外面的流民好似没有感受到史奎的好意,情绪更加激动了。
“不行,我们就要进城,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忽悠我们?”
“就是,什么城里没有地方安顿,都是鬼话,你让城里人人给我们匀间屋子不就行了?!”
“玛德,不行大家冲进去,反正都已经家破人亡了,现在只剩一条烂命!”
……
史奎皱着眉头,没想到这帮流民戾气这么重,对他的话丝毫听不进去,还想要强行入城。
看他们精神头,可一点没有逃难吃苦的样子,跟之前的流民完全不同,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史奎已经打算让城卫司的弟兄拔刀了,如果流民真打算强行入城,准备杀鸡儆猴。
不能让这些外来人影响到城里的百姓。
局势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这时,流民后方忽然响起一道声音,清明祥和,在这一片嘈杂中清晰传入众人耳朵。
“恶业随念起,害身如火,灵明尽毁,当堕十八层地狱,傍为畜生。”
这道声音,似劝诫,又似警告。
但却没有严厉的语气,反而透着一股慈悲之意。
史奎等人还没有多大的反应,面前的流民听到这道声音一下就安静下来,好像真的担心自己因为恶念生业障,下一世托生为畜生,他们脸上的表情渐渐变的平静。
“普度众生,红莲苦母。”
“业火自燔,可消罪责苦难。”
又是两句话传出,流民彻底停下推搡的动作,双手合十,脸上祥和一片。
随后齐齐开口,
“普度众生,红莲苦母。”
口中念诵八字真言,神情虔诚。
这是他们至高无上的信仰,神圣不可侵犯。
史奎看到这诡异一幕,身上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觉好像来到了大型传销现场。
只用了三句话,就让群情激愤的流民平静下来。
流民情绪前后转变之大,转变之快,多少有些不正常。
看他们的表情,也不像是假装的。
“来了!”
耳边响起一道轻声喃语,史奎转头望去,竟然是中午救治樵户的慧常和尚,站在一旁,眼露期待的看向城门外面。
这和尚说不出哪里的奇怪……
史奎脑海闪过一丝念头,注意到人群的动静,
一道穿着深红色袈裟的老妪从人群中走出,满头银发盘做一团,脸上并无多少皱纹。
看着五十多岁,又像是四十多岁,再一看,又像是二三十岁的年龄。
只能通过眼中的沧桑看出这人的年龄不小。
脸上满是慈悲。
老妪走到人群最前面,双手合十,行了一礼,
“红莲教,贫尼妙善。”
流民纷纷低首行礼,轻声呼道,
“妙善尊者”“妙善尊者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