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袁崇焕,你真该死啊

常延龄抱着尚方宝剑,一脸骄傲得意且气宇轩昂的走了。

袁崇焕与他擦身而过,不敢分心他顾,一进乾清宫的殿门就跪在了那里,低着头高呼:“罪臣袁崇焕,叩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恭请圣安。”

前一句是走正常流程,后一句却有谄媚讨好之嫌。

朱由检心里简单判断一下,语气淡然的说道:“朕安,起来吧。”

“谢陛下。”

袁崇焕这才站起身,抬头一看,前方的徐应元正把常延龄刚才坐过的椅子搬下去。

朱由检可没打算赐座,而是自己施施然的转身坐到龙椅上,这才好整以暇的看着还站在那里的袁崇焕,说道:“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想了想,说道:“罪臣实在不知所犯何错。”

朱由检笑了:“却没想到,一战成名响彻辽东的袁大将军,竟然也是油嘴滑舌的东西。”

袁崇焕浑身一震,朱由检的话可是很重了。

但是他低着头,仍是不肯认错。

想来也是,辽地在他之前,可谓是失地百里,连失数十座城池,整个辽地都基本上被金坐拥了。

(后金的叫法是后来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宋朝完颜氏的金朝而叫的。前面提到过,再提一次,如今的金人只叫金朝或者大金,自然不能叫后金。也还没改为大清。)

直到袁崇焕打了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才让辽地平定下来,甚至有人曾认为,努尔哈赤其实就是被袁崇焕一炮轰死的,至少也是在与袁崇焕大战败退之后重病而亡的。

所以袁崇焕自然有着自己的骄傲。

朱由检微眯了一下双眼,心中杀意爆棚,却又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化作笑意,说道:“怎么?你不服气?朕虽然是初登基,却也看过关于你的奏章。你虽然镇定了辽地,却又私下里要与金人议和,这没错吧?”

袁崇焕连忙解释道:“陛下,辽东情势危急,当下该以固守为主,只要休养生息几年,臣定当身先士卒,誓要夺回辽东失地。”

“哦?”朱由检好像来了兴趣,问道:“你要几年时间?”

袁崇焕的额头出现冷汗了,他哪里知道要几年啊,他只是随口一说而已,谁想到朱由检真问下去啊。

可此时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五年,只需五年时间,臣定当复辽。”

也就是所谓的五年复辽吗?

朱由检笑的更大声了,甚至仰头大笑起来,直把袁崇焕笑得一脸茫然,甚至心底有些发毛。

朱由检‘嘭’地一拍龙案,面色阴沉的喝道:“袁崇焕,你真把朕当小孩子糊弄了?五年复辽?我看你是想让朕五年之后去煤山上吊才是真的。”

袁崇焕慌乱的跪在地上,但是嘴里还在狡辩:“陛下,何有此说法啊?”

朱由检想的是历史上,自己曾经真的信了袁崇焕的鬼话,可结果呢?

袁崇焕一边杀了毛文龙,一边竟然继续想和后金谈和。

甚至当着他的面,皇太极竟然直接杀到了北京城下。

要知道,毛文龙在,就能从后方骚扰皇太极,让其不敢全力攻明。

正是因为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偏偏袁崇焕又没有起到毛文龙的牵制作用,更是没有发现皇太极大军从眼前过去,才差点让大明被提前十几年攻破。

他袁崇焕到底想干什么?想当吴三桂吗?

朱由检更是从龙案上,拿起数份奏章甩了出去,怒斥道:“自己看。”

袁崇焕颤颤巍巍的,从地上捡起一封奏章。

只见上面记载的,正是毛文龙于今年一月份发来的奏章,上面详细的记录着,后金几乎倾巢出动了,要攻打他和朝鲜,需要袁崇焕从侧方出兵牵制。

可结果呢?袁崇焕按兵不动,还要等到三月份连朱由校,也就是天启皇帝都知道了,不得不亲自发奏章给袁崇焕,他才察觉过来?

连朱由校这个‘文盲’‘木匠’皇帝都知道,一旦让金人打下了朝鲜,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到那时候可长驱直入攻打大明。

你袁崇焕到底在干嘛?

“再看看那个,”朱由检指指袁崇焕脚边的另一份奏章。

袁崇焕擦了把冷汗,捡起来一看,乃是王在晋的奏章。

王在晋在奏章里冷嘲热讽的表示,袁崇焕在朱由校的鞭策下,确实出兵了。

只是王在晋的说法是‘乃官军望河而止,此真所谓纸上之兵也’。

也就是说,袁崇焕只是带着几千兵丁出去转了一圈,装模做样的到三岔河那里游荡了一阵就回去了。

阴奉阳违也不至于如此吧?

难怪袁崇焕明明打了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可朱由校还是不由分说的,把他撤裁了,甚至当初所有人都升了一级,唯有袁崇焕啥也没有。

先前霍维华不是还为他鸣不平吗?

朱由检直接驳斥了,他是懒得在朝上说这些个破事,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

朱由检冷笑连连的看着袁崇焕,看他还有何解释。

袁崇焕的冷汗顺着脖子横流,口中还想争辩:“陛下,臣有苦衷啊。臣当时听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怎敢贸然出动。唯恐奴兵趁宁远空虚大举入侵。”

因为努尔哈赤曾经是大明的臣子,可以说后金就是在大明的麾下讨口吃食,后来趁势而起的。

当初蒙古帝国崛起,曾经奴役过蒙古人的金人,几乎被灭绝了,更是被赶到‘偏远地区’。

所以袁崇焕用奴兵来贬低他们。

朱由检不说话,只是再次指指袁崇焕身边的另一份奏章。

那也是毛文龙的奏章,他不但在一月金兵倾巢而出时上奏朝廷,祈求袁崇焕出兵,更是在事后禀告了所有过往。

金兵出兵了八万,分兵两处,一处为了防守毛文龙,一处直奔朝鲜。

如果事情到这里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后世从‘满文老档’之中可以得知,当初这一战,后金老巢确实兵力很少,将领都在忧心忡忡,一旦有军队来袭,难以应付。

也就是说如果袁崇焕当初听从调令全军出击,大清就灭亡了,哪还有大清的事啊。

袁崇焕,你误我大明。

朱由检脸都黑了,恨不得当场把他弄死。

袁崇焕,你真该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