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开会

长安的作战会议因为司马昭、曹皑、杜预三人的缺席而晚开了半个时辰。

刚从校场折腾完,三人就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一路上,三人之间毫无交流。

司马昭自是双手抱臂,闭目养神。杜预也是乐得不说话,曹皑自然只能也只能闭嘴。

到了府衙,李胜早就焦急地等在门外。

征蜀军一正一副两位祖宗现在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了,曹爽的气都往他头上撒。

没法子,李胜只能到门口“恭迎”,顺便躲骂。

好容易等来三个小祖宗,李胜急急忙忙地将三人引入府衙后堂。

身躯肥硕的曹爽高坐主座,双眼微闭,看上去等很久了。

“末将(司马昭、曹皑)见过大将军!”

司马昭和曹皑连忙下拜行礼。

没反应。

两人又大声行了一遍礼。

还是没反应。

一旁的邓飏尴尬的捅了捅曹爽,这才让他醒来。

“嗯....嗯?”

待看清堂下拜的是司马昭和曹皑,曹爽勃然大怒,拍案呵斥道:“汝二人可知罪吗?”

二人不敢顶嘴,连忙谢罪。

“禀大将军!此事不能怪曹护军!”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二人身后响起,堂内众人齐齐望去,却是一个儒雅的青年。

正是杜预。

杜预读了这么多年书,习惯什么事都想争个道理。

他把上午发生的事全都说了出来。

堂下诸将听了,都面面相觑。

“末将也是希望让征蜀军战力能更强一些!”司马昭还在嘴硬,“因此请禁军诸将代管征蜀军。”

“罢了!”曹爽虽然绷着脸,但眼中已没有一开始的杀气。

曹皑能保住征蜀军的控制权,曹爽又怎么会怪他呢?

倒是杜预这个年轻人,敢当着自己和一众上官的面直陈,胆色倒是不错。

“卿姓甚名甚?”

杜预正要回到自己的位置,却被曹爽点名问话。

“臣出自京兆,姓杜名预字元凯!”杜预大大方方,直言道。

“京兆杜?”曹爽略一沉吟,又追问道,“御史大夫杜务伯...”

“不才,正是家父!”杜预的回答不卑不亢。

曹爽微微点头,显然是记住了这个年轻人。

一旁的诸将更是一脸艳羡,能被大将军记住名字,这小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阿。

司马昭和曹皑也落坐在大堂的末座。

人既然都到齐了,那会议便正是开始。

和当初夏侯玄的“作战会议”相比,曹爽的这次会议正式了很多。

大将军府不仅长史邓飏亲自到场,还带来了不少军事参谋。

而雍凉这边,征西将军夏侯玄以下,从郭淮开始,所有前线带兵的一线实力派也尽数到场。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闲话少叙,直入正题!”

这次主持会议的是夏侯玄,他一招手,亲兵立即掀开了模拟沙盘。

沙盘规模和上次曹皑所见大同小异,但魏蜀两国兵力的布置却大不相同。

“伯济(郭淮),”曹爽点名郭淮,“就先请卿发表高见吧!”

郭淮苦笑一声,但还是恭敬地朝曹爽一行礼。

“坦率地说,末将并不以为征西将军的部署是令人鼓舞的。”

郭淮一开头就给众人浇了一盆冷水。

“孙子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而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

“今大将军劳费糜资,悬师远征,欲兴灭国之战。”说到这里,郭淮还看了一眼夏侯玄和邓飏,“以虎博兔,尚尽全力。然而,夏侯征西的计划里,又体现了多少灭国之战的审慎态度呢?”

夏侯玄听了,脸色为之一变。

郭淮这个老滑头几次三番地让他下不来台,听说曹皑拿着自己的信去细柳营还被他阴阳了一番。要不是伐蜀还得靠他,夏侯玄早就想弄他了!

“尽管如此,夏侯将军还是拿出了一个计划。”郭淮的话里一点都听不出有对夏侯玄的赞赏,“十分遗憾的是,这个计划,又被一再的改变着。”

眼看郭淮又开始唱衰,夏侯玄急忙打断。

“请允许我做一点说明!”

夏侯玄作为当世名士,风度还是要保持的。

表面上,他依然笑呵呵的,接过了亲兵递过来的指挥棒,指着沙盘道:

“第一,目前蜀兵主力龟缩在涪城一带。据线报回报,费祎最近还把主力进一步南撤到绵竹一带就食。这一行动至少可以证明,蜀人粮食不足,无力远征!”

“第二,蜀兵主力南撤后,从绵竹走最快的路抵达阳平关,也需要六百里。以蜀兵日行三十里计,也至少需要二十天。再加上从汉中回报到绵竹又是二十天,这一来一回就是四十天!”

“第三,整个汉中蜀兵不过三万,十分空虚。且不知我军主力进攻方向。若是散开防守,兵力愈加薄弱。只要破其一点,自然余皆丧胆!”

“四十天的时间,以至少三倍以上的优势兵力集中一点共计,如果这样还攻不下来,不需大将军制裁,我自会羞愧而死!”

说着,夏侯玄还故意看了一眼郭淮。意思是我都给你拉扯出这么大的空挡了,如果你还赢不了,那只能怪你自己无能。

“所以!”夏侯玄环视一圈,昂然自信道,“尽管我征西府一再的就进攻路线进行改变,但敌我强弱之势,始终未变!”

曹爽听了,示意夏侯玄退下。

他一起身,好似一座巍峨的高山一般,这气势,让一些年纪大的老将想起了当年的曹真。

“汉中,故汉高帝龙兴之地!”

曹爽缓缓前行,来到沙盘前,瞩目凝视。

“蜀得汉中,进,可随时出谷,骚扰我关中陇右各郡;退,亦可封闭要道,隔断中原。”

“二十年来,蜀人不断地出击骚扰!国家每年都要耗费巨额粮帑以备战!”曹爽说起蜀军就恨得咬牙切齿,“先君大人十四年前也曾征伐汉中,但可惜天降大雨,无功而返!”

“可如今机会来了!蜀兵饥饿,又远处西川,此正是天赐良机!”邓飏立刻捧场道。

“不错!”曹爽兴奋的呵斥道。

“今费祎弃汉中而不守,正是天赐良机!”曹爽着重提高了音调,强调了这次机会难得,“我起十万大军,精心准备三个月,已是锥处囊中,脱颖而出!”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引经据典,说什么蜀不可轻伐?”曹爽的目光扫过,其中就包括郭淮和司马昭,“仿佛这汉中故地,是我大魏的凶地一般!”

“无论怎么讲,十万对三万,优势在我!”

曹爽一拍沙盘,沙盘上的棋子都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