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合作

这位国军老哥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唉,都当了五年兵喽,到如今还是个排副。”说着,他下意识地用手抹了抹那杂乱的胡子。

李枚见状,神色愈发诚恳,她轻轻往前凑了凑,在国军老哥对面缓缓坐下,目光真挚地看着他,说道:“老哥,我有个想法,咱们来一次合作,你看咋样?”说话间,她双手交叠,放在腿上,身体微微前倾,透露出十足的诚意。

国军老哥听闻,原本低垂的目光瞬间抬起,一脸疑惑地看着她,下意识地将手中那支旧捷克式轻机枪往身旁挪了挪,问道:“我们咋个合作法?”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满是探寻。

李枚思索片刻,一边用手指随意地在地上划着圈,一边问道:“副排长,我想了解下,你手下部队现在还剩多少人?”国军副排长微微皱眉,抬起头望向远方,似乎在脑海中清点着人数,沉思了一会儿,缓缓伸出三根手指,随后又放下一根,说道:“人不多啦,拢共大约也就三十来号人。”说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时,站在一旁的郑一往前跨了一步,双手抱胸,神色严肃地说道:“既然如此,你这部队接下来就由我们来指挥。”国军副排长一听,原本就紧皱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郑一,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机枪差点滑落,他连忙握紧,脱口而出:“为啥子?”同时,他向前迈了一小步,目光直直地盯着郑一,眼神中满是质疑。

w

烈日高悬,炙烤着这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尘土混合的刺鼻气味。四周一片狼藉,残破的建筑和横七竖八的杂物见证着方才战斗的激烈。

李枚目光坦然地直视着国军副排长,轻声问道:“老哥,打仗讲究个排兵布阵,你会专业的指挥吗?”国军副排长微微低下头,有些窘迫地挠了挠头,随后无奈地摇一摇头,坦诚道:“不会啊,咱没学过那些个门道。”此时,一阵热风刮过,吹得众人衣衫猎猎作响,也扬起了地上的灰尘,让他们不禁眯起了眼睛。

李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说道:“老哥你看,刚才要不是你们与鬼子近战,缠住了他们,我们也没办法这么快就把鬼子打得落荒而逃。就凭这点,就知道你们都是好样的,值得信任。但指挥作战这事儿,确实得讲究些技巧。”不远处,几缕未散尽的硝烟缓缓升腾,仿佛在为李枚的话做着无声的注脚。国军副排长听着李枚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眼中的疑虑逐渐消散,说道:“好,信你。”

他沉思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随后语气郑重地说道:“好吧,我这部队就交给你来指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指挥得不好,让兄弟们吃亏,我可就得收回指挥权。”说完,他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枚,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周围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枪炮的余音,为这份严肃更添几分凝重。

停顿了一下,国军副排长神色有些急切地问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李枚脸上再次浮现出自信的笑容,温和地说道:“老哥,你辛苦一趟,去把你的兄弟们都叫过来,咱们一起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此时,一只乌鸦从头顶飞过,发出“呱呱”的叫声,仿佛也在等待着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w

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硝烟与尘土交织的味道愈发浓烈。国军副排长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渐行渐远。

不多时,国军副排长领着一群士兵匆匆赶来。士兵们的军装满是尘土,破旧的布料上还沾着干涸的血迹,那是刚刚战斗留下的痕迹。

一名士兵偷偷打量着李枚,低声对身旁的战友说:“你瞧,就这女子,看上去柔柔弱弱的。细皮嫩肉的,皮肤白得像刚剥壳的鸡蛋,巴掌大的脸上,一双眼睛倒是明亮,可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带兵打仗的啊,她真能指挥?”

另一个士兵附和道:“是啊,她那身军装穿在她身上,显得松松垮垮,看着就像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偷穿了大人衣服,怎么看都不像能指挥战斗的样子。”

这时,一个国军士兵凑到国军副排长身边,满脸狐疑,压低声音嘀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能会指挥打仗?这能靠谱吗?”

国军副排长转头,严肃地看了这士兵一眼,眼神中透着坚定,低声却有力地说:“我相信她,她肯定行。”说罢,他径直走到李枚面前,脚跟一并,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李连长,我的人都带到了。”

正忙碌着的李枚听到声音,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她捋了捋耳边几缕被汗水浸湿的秀发,露出温和的笑容。她身形虽算不上高大魁梧,但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走到一旁的石块边坐下,而后对着众人说道:“兄弟们都来了啊,大家别客气,都请坐。”周围是一片战后的狼藉,不远处几棵被炸断的树木冒着青烟,而众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准备聆听李枚接下来的安排。

w

烈日高悬,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四周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混合着士兵们身上的汗臭味,令人愈发烦闷。

一名国军士兵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不耐烦,他用手狠狠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随手甩在地上,粗声粗气地说道:“喂,要讲事你就赶紧讲,磨磨蹭蹭的干啥呢。”说话间,他还不停地用脚踢着身边的小石子,石子骨碌碌地滚出老远。

这国军副排长赶忙伸出手,在空中虚按了一下,示意他稍安勿躁,一边焦急地朝着远处张望,一边解释道:“再等一会,还有人没到呢。”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双脚不停地在原地小范围挪动着。

没过多久,郑一带着一群人匆匆赶来。人一到齐,郑一提高音量喊道:“人都到齐了,开会!”

李枚站起身来,目光从容地扫视了一圈众人。国军士兵们有的一脸疲惫,身子微微佝偻着,眼神中透露出对战争的麻木;有的则好奇地打量着李枚,眼中带着一丝怀疑;还有的警惕地看着四周,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枪。

一名国军士兵挠了挠那满是尘土的脑袋,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满脸疑惑地问道:“合作?这到底该怎么合作啊?”他歪着头,眼睛紧紧盯着李枚,似乎想要从她脸上看出些端倪。

李枚神色严肃,并未理会他的插话,而是目光坚定地说道:“如果你们不想活着回家,那咱就各干各的,没必要合作。但要是你们还想着能平安回去,那就得听我指挥,两条路,你们自己掂量着办。”说完,她双手抱臂,眼神冷静地看着众人,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国军士兵们听了这话,顿时交头接耳起来。有的皱着眉头,一脸纠结,似乎在权衡利弊;有的则一脸不屑,撇了撇嘴,小声嘀咕着什么;还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一时间,周围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w

烈日高悬,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紧张交织的气息。这群国军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复杂的情绪。有的人心想:“这女人真能行吗?就这么听她的,会不会把兄弟们往火坑里推?”还有的人虽没说话,但心里也犯着嘀咕:“随机应变?这也太没个准头了,打仗可不是儿戏啊。”

国军副排长见众人沉默不语,转头看向李枚,一脸诚恳地说道:“李连长,既然要合作,你总归得拿出个具体的作战方式来,兄弟们心里也好有个底。”他心里其实也有些担忧,但看着李枚镇定的神色,又隐隐觉得或许可以信任她。

李枚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回应道:“我确实没有既定的死办法,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能随机应变。但我保证,会带着大家尽可能减少伤亡,多杀鬼子。”

国军副排长听闻,重重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李连长,我信你!”他心想:“都到这地步了,横竖都是拼,不如信她一试,说不定真能闯出条路来。”

国军士兵们看着副排长如此表态,虽仍有疑虑,但也都默不作声。有个士兵咬了咬牙,心里想着:“副排长都信了,那就跟着试试吧,希望别出岔子。”另一个士兵则无奈地叹了口气,暗自思忖:“唉,走一步看一步吧,但愿这女人真有本事。”

就在这时,李枚腰间的对讲机里突然传出唐菊急切的声音:“李教官,不好了,鬼子发动进攻了!”李枚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她迅速转身面向众人,提高音量,急促而镇定地说道:“大家听我说,先由我们这边开枪射击,我们的武器射程比鬼子的远。等鬼子靠近到五十米左右,你们国军兄弟们再集中火力射击。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护好自己,又能给鬼子造成重创。好了,大家赶紧回去组织队伍,准备迎敌!”

听到这话,士兵们心里虽还有些忐忑,但使命感瞬间被点燃。一个年轻的士兵握紧了手中的枪,心想:“管他呢,拼了!就按她说的做,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众人纷纷转身,脚步匆忙地朝着各自队伍的方向奔去,迅速准备投入战斗,一场激烈的交锋即将拉开帷幕。

w

一群人神色肃穆,嘴唇紧闭,没有一人再多言一语,亦未有人回头张望,只是迈着匆忙且坚定的步伐,迅速隐入弥漫着硝烟的战场。

此刻,四周静谧得如同被封印的世界。烈日高悬,将大地烘烤得滚烫,地面升腾起阵阵扭曲的热浪,仿佛能将一切都融化其中。远处山峦连绵,却不见一丝生机,平日里穿梭于林间的飞鸟,此刻也不知躲到了何处,唯有荒芜的秃山在阳光下散发着沉闷的气息。

没有一丝风,空气黏稠得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每一次呼吸都觉得沉重而压抑。就连平日里随风摇曳的野草,此刻也纹丝不动,宛如被定格的画面。四周的树木,有的被炸得焦黑,光秃秃的枝干扭曲着指向天空,似在无声地控诉这场战争的残酷;有的虽还勉强挺立,但树叶也被战火熏烤得枯黄卷曲,毫无生气。

李枚微微仰头,望向那湛蓝得有些刺眼的天空,天幕犹如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却没有一丝云彩的点缀,显得格外空旷寂寥。随后,她低头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李枚缓缓抬起头向前方望去,只见鬼子们猫着腰,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脚步,那猥琐的模样好似一群伺机而动的恶狼。他们的身影在弥漫的硝烟中时隐时现,脚下扬起的尘土,为这压抑的氛围更添几分沉闷。

突然,一声清脆而响亮的“打”字,如同一道划破寂静长空的闪电,打破了这份令人窒息的宁静。刹那间,李枚的学员们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枪声如爆豆般骤然响起。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鬼子们顿时阵脚大乱,伴随着声声惨叫,许多鬼子纷纷中弹倒地。而这边的中国军人,凭借着精准的枪法和有利的战术安排,竟无一人伤亡。并非是鬼子不想开枪反击,而是他们手中武器的射程太短,根本无法触及远处的中国军人,只能在原地干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乱作一团。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与尘土中慌乱地穿梭,与四周死寂而又压抑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w

战场上,硝烟弥漫,刺鼻的气味呛得人喘不过气。鬼子们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每迈出一步,都伴随着同伴的倒下。只见前面的鬼子刚中弹倒地,后面的便迫不及待地踩着同伴的尸体,红着眼睛向前冲。如此来来回回好几次,每前进一步,都有几个甚至十个鬼子瞬间倒下,鲜血汩汩地流淌,将那片焦土染得愈发殷红。

经过一番挣扎,鬼子们耗费了不少时间,终于拼死冲到了离中国军人一百米处。就在这时,国军果断加入战斗,密集的枪声再次响起,又有许多鬼子在这新一轮的攻击下丧命。然而,这些鬼子像是被灌了迷魂汤,不顾死活地继续向前冲,仿佛前方等待他们的不是死亡,而是某种虚幻的胜利。

目光转到熊波这边,他眼神锐利,在混乱的战场上一眼就锁定了一个拿着指挥刀、正张牙舞爪胡乱指挥的鬼子。熊波冷哼一声,迅速上了一颗子弹,低声咒骂道:“小鬼子,你可以去死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稳稳地抬起枪,眼神坚定地瞄准目标。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一颗子弹如流星般从熊波的枪口飞射而出。这颗子弹在空气中飞速穿梭,仅仅三秒钟,便准确无误地击中了那名鬼子指挥官的头部。只见一股鲜血瞬间从伤口处喷射而出,鬼子指挥官连哼都没哼一声,便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手中的指挥刀也“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w

那名鬼子指挥官缓缓抬起手,摸了摸头上汩汩冒出的鲜血,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他身子晃了晃,却仍强撑着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惧与不甘。最终,双腿一软,“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彻底没了动静,估计是去“见他们天皇”了。唐菊目睹这一幕,不禁赞叹道:“熊波,你的枪法又有长进了。”熊波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依旧专注地盯着战场,回应道:“这小鬼子作恶多端,死有余辜。”

视线转到李枚这边,她正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只见原本还疯狂进攻的鬼子们,突然毫无征兆地退了下去。李枚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暗自思忖:“不好,鬼子这是要放炮了!”她当机立断,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不好了,鬼子要放炮了!大家别在这里傻站着了,赶紧离开这里,往安全区撤!”

郑一听到李枚的呼喊,也跟着大声叫道:“兄弟们,别愣着了,小鬼子要放炮了!”士兵们听到郑一的声音,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迅速抄起手中的枪,朝着鬼子炮弹波及不到的地方飞奔而去。一时间,战场上尘土飞扬,脚步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众人争分夺秒地撤离,试图在炮弹落下之前寻得一线生机。

w

李枚一路疾奔,终于跑到了安全区。她气喘吁吁地环顾四周,见大家都已安然抵达,一颗悬着的心这才缓缓放下。她双腿一软,直接坐在了地上,下意识地又看了一下时间,已然是下午五点了。

刚到安全区没多久,阵地那边就骤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鬼子炮声。一时间,飞沙走石,尘土漫天飞扬,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国军副排长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着看向李枚,满脸好奇地问道:“李连长,你咋就知道鬼子要放炮了呢?”

李枚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地看了他一眼,随后便从包里拿出干粮,自顾自地吃了起来。就在这时,旁边一位年仅十六岁的女子开口了。这女子五官精致秀丽,透着一股青春的朝气。她看着国军副排长,略带调侃地说道:“你都跟这鬼子交战一天多了,咋还没摸清楚鬼子的规律呀?”

李枚一边低头吃着东西,一边轻声说道:“李丹梅,你呀,还是少说话,多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接下来还有硬仗要打呢。”

w

十分钟悄然流逝,方才还震耳欲聋的鬼子炮火终于渐渐停歇,四周难得地恢复了一丝清静。然而,这份清静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隐隐感到不安。

李枚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沾染的灰尘,神色凝重地说道:“鬼子肯定又要进攻了,大家跟我来!”说罢,她熟练地拿起枪,迈着坚定的步伐,领着众人迅速朝着阵地前赶去。

来到阵地前,李枚抬头望去,只见前方黑压压的一片,竟是数不清的鬼子,他们已经推进到距离我方阵地一百五十米处。那些鬼子的身影在昏暗中影影绰绰,宛如一群伺机而动的恶狼。

李枚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我的学员们,拿出你们的气势来,用力地给我打!”话音刚落,她便迅速举起手中的步枪,眼神瞬间锐利如鹰,瞄准一个骑着马、挥舞着军刀的鬼子小队长,扣动扳机。“砰”的一声脆响,子弹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地击中了那鬼子小队长的胸口。只见那小队长身子猛地一震,从马背上跌落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没了动静。

紧接着,我方阵地枪声大作,战士们纷纷向鬼子开火。这场激烈的战斗,从白日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战场上,映照着战士们坚毅的脸庞和敌人狰狞的面容。尽管鬼子攻势凶猛,但在众人顽强的抵抗下,始终没能再向前靠近一步。

战斗稍歇,郑一匆匆走来,来到李枚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我感觉鬼子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很可能要来偷袭我们。”李枚微微点头,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黑暗,沉思片刻后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得提前做好防备,绝不能让鬼子得逞。”

w

李枚一听,只是对郑一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我正等他们来。”说罢,她靠近郑一,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郑一听着,眼神逐渐明亮起来,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神色,连连点头,对李枚的计划表示赞同。

郑一拍了拍李枚的肩膀,带着赞赏与高兴的笑意,随后握紧手中的枪,迅速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李枚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思绪仿佛被扯回到某个遥远的记忆片段。那是一段充满热血与情谊的时光,熟悉的场景和眼前郑一的背影渐渐重叠,一丝暖意从她心底缓缓升起,驱散了些许战场上的寒意。

一阵夜风吹过,轻柔地拂过已然疲惫不堪的战士们身上。这阵风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让战士们瞬间感受到一阵惬意的爽意,仿佛能暂时驱散他们身上的疲劳。战士们有的三两个凑在一起低声交谈,讨论着刚才的战斗和即将到来的局势;有的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干粮,试图补充消耗殆尽的体力;还有的则专注地检查着自己的枪支,确保武器在关键时刻能够万无一失。整个阵地,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又透着一种战前特有的宁静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