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遮羞布
- 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小二拿笔
- 2174字
- 2025-03-22 00:01:35
技术何曾救世人?
秦淮听到杨潜所说,也是陷入了沉思。
现在他看着那个结构简单的产夹,只觉得有些讽刺。
产夹越简单,这种感觉就越浓烈。
是啊,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没有人想过要去做一把,用来救人呢?
这总不能用技术原因解释吧。
也不能用‘生产力不够发达’解释吧。
难道是因为医学技术条件达不到,所以不支持做这种东西出来?
可是一个稳婆都能琢磨明白的东西,都已经在用手去掏了。
天天研究人体、医药的博士郎中,说自己不懂妇女生产,未免也太小看古人的智商了。
秦淮在现代的时候,‘生产力不够’,经常成为很多人为古代上层建筑开脱的遮羞布。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封建社会的罪过,真的都可以用一句‘生产力不够’挡住吗?
秦淮晃了晃脑袋,把这些杂乱且不成体系的思绪统统清空。
既然想不明白,他便不准备再去费神了。
‘叮里咣当...’
这座小型打铁场为了一个小小的产夹,变得好不热闹。
本来以为最快也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做好,没想到蒋干莫全力以赴之下,到了晚上就已经做了出来,而且尺寸、角度无可挑剔,除了还需要打磨的再圆润一些。
“希望它真的能救人。”
这是蒋干莫交货给秦淮的时候的叮嘱。
秦淮自己试用了一下,觉得除了铰链的控制精度略差以外,不耽误正常使用,便连夜把产夹送到了李巧姑那里。
同时还带了一整瓶的酒精,告诉她如何在使用之前为产夹消毒。
谁也说不准产妇什么时候临盆,也许就在后半夜,也许还有两三天。
秦淮只能嘱咐她加快练习,熟练使用。
等到秦淮回到房间休息的时候,才发现有人已经在等他了。
竟然是司曹参军李施群。
这都快夜深了,怎么这会儿来?
“李参军,白天有事脱不开身,还望见谅。”
“无妨,你这里事情多,我知道的。”
“李参军,你我二人曾经也算共事扛起了圣人诏令,我一直视你为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派人说一声即可,怎么还深夜亲自跑来?”
“此番前来,我是有事相求。”李施群语气有些急躁。
秦淮心里疑惑,他认识李施群这么久了,从来没见过军旅出身的他有过这种沟通态度。
他作为李翛的心腹,能有什么事情需要求到我这里的?
“李参军无需如此客气,但讲无妨。”
“秦县令,你可曾听过李严?”
李严?
秦淮若有所思,这个人他当然知道。
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自从节制了两万人之后,治理无能,军纪涣散,经常纵容手下士兵假扮成散兵,劫掠乡里。
两百多陈家村的牙人便是如此才来到大关避难求生,被迫背井离乡。
这李严原先只是张子良手下一个从六品的果毅都尉,看不惯军队鱼肉乡里,举旗反叛,拉起队伍,啸举山林,虽然成了土匪,但是从来不欺压百姓,专门以偷袭镇海军边军散兵、抢夺物资为生。
所以兵马使张子良恨透了李严,多次要求李翛将其定义为叛军,报告朝廷剿灭。
被李翛以人数不足、伤害不大拒绝。
区区两百人,算哪门子的叛军?
秦淮略一思量,猜出大概是怎么回事,回道:
“自然听过,听说前一阵子刚刚冲进了一个升州折冲府邸,斩杀了折冲都尉。”
按道理说,李施群和秦淮同为官僚,对于自己的同侪被杀,应该是义愤填膺,可是二人说到此处,只有大快人心的爽感,毫无同情回护之意,只是因为,那个折冲都尉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败类。
“可是此举彻底惹恼了张子良,他亲率镇海军主力,围追堵截,搜山寻洞,李严残军被迫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哦?跑出去了吗?”
说到这里,李施群叹了口气,
“突围伤亡惨重,李严此时身受重伤,命在旦夕。我听说秦县令曾经救过已越过鬼门关的人,特来请秦县令救他一命。”
秦淮听闻,丝毫没有犹豫,立即说道:
“既然已经身受重伤,为何现在才来找我?”
“白天时我正在派人寻找李严,适才刚寻到人,这就来找你了。”
“人在哪里?”
...
丹徒县城。
月色晦暗,街上早已空无一人。
秦淮和李施群脚步匆匆,身后跟着背着大背篓的杨潜,不时传出瓶瓶罐罐相碰的叮叮声。
走到一处普通的民宅,二人张望一番,确认无人跟踪之后,又转了个弯,来到了另一处民宅内。
门窗紧闭,蜡烛光亮透窗而出。
墙根处一个十八九岁身着盔甲的士兵,正蹲在地上,小声啜泣。
秦淮二人没有理会他,径直走进了屋内。
迎面就看到一个熟人,竟然是人称丹徒神医的刘封郎中。
刘封看到秦淮,并没有任何惊讶之色,不等二人提问,直接开口讲起了病情:
“这位将军身上有一处刀伤,还有一箭穿肩而过,我刚刚虽然止住了血,但是将军体内已经化热入里,体温高企,此刻已然昏迷了过去,如此下去,恐神仙难医。”
说完,他对着秦淮补了一句:
“跟上次情况有些相似,同样的高热,致肺气贲郁,你那个‘消炎药’带了吗?要不要试一试?”
这消炎药的名字是秦淮说与他的。
秦淮点点头,朝着杨潜摆了摆手。
杨潜忙从身后的背篓里取出几个琉璃瓶,每个瓶子里面装满了水,底部沉着一个拇指大小的金色油状物。
正是大蒜素。
只不过这次的大蒜素和上次比更加大了一些,颜色也更浓郁。
从上次三种方法救陈启以后,秦淮曾经让杨校之找重感冒的人测试过。
得出的治疗结论,肛塞的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用面皮胶囊包裹药液吞服。
直接口服效果最差,但即使是口服,也比什么都不吃,要强很多。
秦淮看了一眼躺在床上昏迷着的李严,三十出头的年纪,棱角分明的脸庞,精瘦的身材裹满了浸着血的纱布,偶尔还会渗出一丝血迹。
看到这里,秦淮眼前一亮,他想到了缝针治外伤的方法,肯定比这种缠纱布的方法效果好的多。
以后有军队了,必须普及这种疗伤方法。
针的材料已经有了,用什么材料做线呢?
秦淮胡思乱想着,将手中的东西往前一推,朝着刘封努了努嘴:
“你是神医,这事儿,还是你做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