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宋向阳深吸一口气,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发言:
“乡亲们、各位领导、叔叔阿姨们,大家好!我叫宋向阳,来自清水村。”
“承蒙乡里厚爱,给予我这样一个珍贵无比的发言机会,我内心感到十分荣幸。”
“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我能代表清水村登上这个演讲台,与大家分享我的平凡故事;不安的是,我清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未来我还需鼓足干劲,奋勇向前,再接再厉!”
宋向阳的开场白真挚诚恳,瞬间拉近了他与台下听众之间的距离,让大家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年轻小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随后,他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最初靠着卖蛇酒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到后来果敢承包水库、精心开办瓦厂、用心养殖鸭子,再到前阵子忙着制作春笋和笋干。
当他讲到刚刚启动的种蘑菇项目时,原本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这事情,让大家觉得很新鲜。
主席台上的领导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满是好奇与关注。
尤其是顾书记,看着宋向阳,嘴角微微上扬,也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不过,宋向阳十分谨慎,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他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展开。
他心里明白,台下坐着的都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精明人自己的一些新奇想法一旦说出口,就可能被别人抢先一步付诸实践。
临近尾声的时候,宋向阳挺直了腰杆,提高了声调,声音中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慷慨激昂地说道:
“之前我做生意的时候,不少人说我瞎折腾,包水库要时刻防范洪水的威胁,办瓦厂得时刻警惕窑塌的事故,养鸭子又怕遭遇病害的侵袭,跑销路更是四处奔波,磨破了嘴皮子,受尽了委屈。”
宋向阳说的略微有些夸张的成分。
“可咱们山里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怕过啥?”
他的眼神带着一种坚定,“多亏了县里和乡里的政策扶持,我才能一路走到现在。不仅税收减免了一部分,办理各种手续的时候,乡里也为我大开绿灯,提供了诸多便利。”
“如今,我开上了拖拉机,看似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仅仅是我致富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政府给政策,干部搭台子,可真正要把日子过好,把事业做大,还得靠咱们自己脚踏实地去干!毛主席说过‘农村大有可为’,未来还有数不清的致富门道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咱们这些农村出身的人,未必就比城里人差。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宋向阳的最后这段话掷地有声,那股子豪情壮志就像一阵旋风,迅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顾书记率先带头鼓起掌来。
刘开盛见书记都鼓掌了,也赶紧使劲鼓掌,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这是他第一次,从心底深处认可了宋向阳。
他这才意识到,这一次,宋向阳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清水村争得了巨大的荣光。
原本他还担心宋向阳在演讲稿上耍花样,故意让村子出丑,没想到宋向阳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和赞誉。
台下的众人也被宋向阳的故事和激情所深深打动,一时掌声犹如雷动。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竟然已经干出了这么多了不起的大事。
而且,从宋向阳的言行举止和坚定决心来看,他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不可限量。
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暗自盘算着,等会议结束后,一定要找宋向阳好好聊聊合作生意的事情。
只不过,在颁奖的时候,宋向阳趁着靠近顾书记的机会,轻声说道:“顾书记,等下我想单独跟您聊点事儿。”
顾书记微笑着拍了拍宋向阳的肩膀,爽快地答应了。
毕竟宋向阳与另外五位致富能手都荣获了两个奖项,再加上之前那精彩的发言,让顾书记也对这位年轻小伙子充满了好奇,十分想听听他到底有什么想法。
宋向阳获得的两个奖项,一个是“模范致富能手”,一个是“先进劳动个人”。
奖品是两张奖状和两个热水瓶,热水瓶的内胆被竹编外壳包裹着,上面分别印着这两个荣誉称号。
-----------------
“坐。”
宋向阳双手提着热水瓶,拿着奖状来到书记办公室时,顾书记还没等他开口,就热情地招呼起来。
宋向阳就近坐在一张木凳上,只见顾书记从旁边的热水瓶里倒了杯热水递给他。
那热水瓶只有一个内胆,连竹编外壳都没有,上面写着“优秀先进个人”。
“喝点白开水。”
顾书记端过来一个白色茶杯,和蔼地说道。
白色茶杯上印着毛主席的头像,可边缘已经有些掉漆了,显得有些陈旧。
宋向阳恭敬地双手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象征性地喝了一口,然后不动声色地打量起办公室的环境。
顾书记的办公室十分简陋,办公桌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副行书毛笔字,横幅是“澹泊致远”,两联分别是“廉洁奉公”和“克己律人”。
正对面的墙上,则依次是一幅世界地图、一张毛主席画像和列宁的画像。
桌上除了一面小红旗,剩下的就是一摞文件和一个毛笔笔架,简单朴素,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顾书记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面,而是同样拿着一个掉漆的茶杯,坐在宋向阳的旁边,那亲切随和的样子,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位领导。
“你叫宋向阳是吧?”顾书记喝了一口开水,开口问道。
“是的,顾书记。”宋向阳连忙点头应道,态度十分谦逊。
“刚才听你的发言,发现你这小伙子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年纪轻轻就做了这么多事情,不简单啊!”顾书记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
“我就是闲不住,爱折腾,村里地方小,出路有限,就想着多琢磨些办法,为自己和乡亲们谋条出路。”宋向阳谦虚地说道。
“这可不是爱折腾,这叫有想法、有干劲!这年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咱乡里可不多见。你看跟你同批获奖的,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李家村那个养蚕的,都快 80多岁了。”顾书记把茶杯放在就近的桌子上,用十分认可的眼神看着宋向阳。
“这都多亏了国家政策好,我只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要是以前,说不定我还在地里辛苦刨食呢。”宋向阳被夸奖的有些腼腆。
顾书记笑着吹了吹茶杯,抿了一口开水,心中暗自赞同。
宋向阳说的确实在理,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哪有如今百姓的好日子。
“书记,我留意到乡政府的门排有些年头了,看起来比其他乡镇的都要陈旧,咱们乡政府的大门也显得有些破败。”宋向阳找准时机,开始引入正题。
“我们乡和其他乡情况不同,除了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我们乡的财政年年在县里都排倒数,哪还有资金去翻新大门啊。”顾书记望向窗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苦涩。
“我们乡交通确实比不上其他乡镇,但咱们乡里人才辈出,还有个百年书院呢。”
宋向阳提到的这个书院,如今已经改建成了初中,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顾书记放下茶杯,若有所思地说道:“交通确实是制约乡里发展的一大瓶颈,很多人才都外流了,不是去了县里,就是去了更近的临县做生意。就连不少读了卫校和中专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回乡工作。”
宋向阳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想起自己前世,也一心想着去外面闯荡,觉得乡里没有发展前途,挣不到钱。
他作为高中毕业生,要是愿意的话,去初中甚至中心小学当老师都绰绰有余,毕竟现在学校里还有很多“高小”文化的老师。
顾书记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乡里人才济济,人口众多,林木、草药、山货等各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你看这次会议上,各行各业的生意人都有。可大家之所以更愿意去外面谋出路,根本原因还是咱们乡太穷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
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和无可奈何,作为一乡书记,他比谁都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可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
“这也急不得,在您的带领下,未来乡里的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宋向阳满怀信心地说道。
顾书记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快十多年了,深知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你怎么突然关心起乡里的门排了?”
顾书记突然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