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湖

酒足饭饱后,令狐冲施施然抓起长剑,拎着包裹前去结账。

习练内功后的陶钧耳聪目明,虽不是有意,却仍然将不远处令狐冲和掌柜的交谈听得清楚。

“老酒两葫,衡东脆肚一盘,烤鸡一只,山珍烧麻鸭一份,老坛白玉蛙一盘,牛肉一斤,时蔬两盘……”

只见那掌柜的口中逐一念叨着菜名,手上拨弄算盘叮当作响,最后手势一定,对着令狐冲开口笑道:“客官,一共是七两六钱银子,不过近日是刘三爷金盆洗手的大好日子,小店图个喜庆,给您抹个零头,给个七两五钱就行。”

“刘三爷过寿,和你这小店有什么关系?”令狐冲心中一奇,打量了店家两眼,口中不由得问道,同时随手取出数个棱角不一的散碎银子递上。

掌柜的欢喜接过,一边仔细验过真假,一边笑着答道:“衡山派的大侠们在省内清扫山贼土匪、恶霸贪官,才有我们这些小民的平安。”

“小的虽然鄙薄,却也知道事理,心下感激,只能如此给刘三爷的金盆洗手大会添添喜庆。”

说着,掌柜又取出一把小秤,一把剪刀,称了两下之后,又取下一块碎银,小心剪得更碎,随后秤了两次,准心定格在七两五钱,方才把称上的钱收起,剩下的还给了令狐冲:“这是找零,客官您收好。”

令狐冲掂量了两下,大致估摸了下重量,自觉没什么问题,也不细秤,随手塞回包裹,同掌柜的又聊了两句,便转身回到席上,却也没有说菜钱的事,只说衡山派在湖广省如何行侠仗义。

华山派是不穷的。

与岳不群两人分开之时,盘缠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令狐冲,沉甸甸的一个包裹,约莫有近百两银子。

哪怕是一路上都是如此吃喝,华山派众人也能捱到与岳不群等人汇合……吧?

陶钧随意想着,又有些不确定了。

毕竟景区旺季涨价是自古以来的习惯,衡山派又是正道,不好明目张胆的“欺压良善”,衡山城近期的物价自然是可想而知。

只是陶钧这念头闪过,却也不怎么在意,直接放下了。

武林中人,功夫在身,除非是有意想穷,或者脑筋太死,不然都不会穷困潦倒。

毕竟在这江湖上,劫富济贫是可以光明正大的作为功绩夸耀的。

岳老师这君子剑自然也不是什么穷讲究的性子,他现在都在谋算辟邪剑谱了,或许表面功夫会做好,但里子上却绝对不会放着一身高深武功、带着一家老小去吃糠咽菜的。

就算岳老师一时智急,没算到这点,也可以向衡山派打打秋风。

江湖儿女是不羁这点小节的,就像是大多数学生忘记带笔时,不会在意随手向同学借几只笔一样,只有武功才为江湖中人所看中。

一饭之后,华山派诸多弟子与令狐冲又是亲近了不少。

比起之前的辛苦奔波,后续的路途上,华山派众多弟子在令狐冲带领下临肆即食、遇栈留宿,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纵然银子如流水般花销,但却是真切的感受到了行走江湖的潇洒。

待踏入湖南地界,陶钧一行就见一路上持剑弄枪、跨马舞刀的江湖中人渐渐多了起来。

在道旁茶肆歇脚时,陶钧等人好容易才等到了一张桌子,上菜时听到临近几桌夸耀,却都是赴衡山派刘正风金盆洗手宴热闹的。

英白罗看着茶肆之中人来人往,不由得有些咋舌,扭头对着陶钧低声感慨道:“七师哥,还没到衡山城呢,我们就遇上了这么多人,等到金盆洗手那天,衡山派刘师叔岂不是要把整个衡山城的客栈都包下来了?不然可坐不下。”

“咳咳!”陶钧被这话呛得咳嗽了两声,再认真的看了下英白罗,确定他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方才低声笑着解释道:“八师弟,你也太小看刘师叔了。”

“衡山派虽然与我等合成五岳剑派共抗魔教,但其却是湖广的扛鼎大派,一省之地无出其右者。”

“而这么多年下来,衡山派的场子几乎都是刘师叔一系撑下来的。”

“在湖南讨生活的江湖中人,自然也难免与刘师叔或其弟子打过交道。”

“而有了交情之后,金盆洗手这种大事又岂能不去?是以客如潮涌也是理所应当。”

“至于包客栈让大家吃席?”陶钧笑着打了个比方,道:“好比整个华山都是我们华山派的,衡山城虽然不全属衡山,但也有小半归其所有。”

“金盆洗手只是一顿饭,又不用安排住宿,衡山派自然有足够的地方来安置来客。”

一番话听得英白罗连连点头,陶钧眼神不经意间一扫,却见连同令狐冲在内的众人都是一副“原来如此”模样,顿时身形一僵,脑中只浮现一念:“这华山派,应该不至于如此吧?”

…………

待离了那茶肆,一行人又纵马走了数日,来到临近衡山城的一个县城,却见其内人潮汹涌,川流不息。

陶钧等人将马匹寄存驿站,随后在县城内随意走动,寻找着合适的落脚之处。

“诶?”走在最前的令狐冲忽然停步,抽动了两下鼻子,目光落向道路一旁。

众人随之看去,却见一衣衫褴褛的乞儿躺在路旁,周围空了一圈,他手上拿着个葫芦对着嘴吞饮,一股浓郁酒香向四周逸散,引得周围行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有些人心头意动,但看到那乞丐儿一身脏乱,嘴对着葫芦嘴儿直接饮的模样,最终还是皱眉走开。

令狐冲却不管这些,扭头和众师兄弟打了个招呼,径直上前,赞道:“兄台吃得好酒,却不知是什么来历?”

那乞丐儿也是喝得微醺,笑着讲道:“哈哈哈哈,我这是猴儿酒。”

酒香之中,令狐冲吞咽了口吐沫,忍不住问道:“什么叫,猴儿酒?”

那乞丐儿得意晃了晃酒葫芦,道:“这湘西山林中,有猴群惯采最鲜最甜的野果,堆积于树洞之中,以山野自然为良醍署。”

“最终酿出的,便是这猴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