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以后我们多来往,常亲近
- 人生:农业强国从1981开始
- 长安梦入
- 2167字
- 2025-03-17 08:40:02
“克南,我刚喝过水来的,都是老同学,你不用这么客气。”
虽然两人毕业后就几乎没了来往,但高加林知道克南是实诚宽厚的人,也就没有和他绕圈子。
“是这样,我这次来找你,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我想一次购买一两千斤的生葵花籽,不知道副食公司有没有存货,可不可以给我调剂一点?
如果没有,克南你知道在哪里能一次买到这么多生葵花籽吗?”
张克南不解道:“加林,你买这么多生葵花籽做什么?”
“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高加林毫不隐瞒地把他辞了民办教师,准备回高家村带领乡亲们种田致富的事跟他说了。
“我准备先购买一两千斤生葵花籽,先探探路。
等路探得差不多了,生意做起来,今年的葵花籽也差不多要收获了。
那时我就在高家村成立一个社队企业,直接去北边的草原收购葵花籽。”
张克南面露欣喜道:“你还不知道吧,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地区的食葵已经放开限制,敞开供应了。
不过油葵还是属于二类农副产品,只能由粮管所收购销售。
你买的是食葵,直接去粮管所买就可以,想买多少买多少,价钱也便宜。
而且你也不用跑去草原收葵花籽,我们县自己就产葵花籽。”
见高加林有些吃惊的样子,张克南继续给他介绍。
向日葵分油葵和食葵两种,顾名思义,油葵是用来的榨油的,食葵是用来吃的。
不过也不是绝对的。
因为油葵产量低,出油率高,种粒较小,皮薄但有硬壳层。
油葵用来炒瓜子吃也是可以的,但嗑起来嘣得牙疼,且容易连皮带籽一起咬破,磕起十分难受。
食葵则产量高,出油率低,种粒较大,皮厚但无硬壳层,且皮与籽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轻轻一磕,瓜子壳和瓜子仁就分开了,因此非常适合用来炒瓜子磕着吃。
而且清泉县种植的食葵,还是以粒大、饱满、味美、好磕而闻名全国的三道眉瓜子。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有点小贵,因此暂时还没能畅销全国,大多只能在本县消化。
据他所说,清泉县的葵花籽主要是石嘴驿、子堂堡、天王塔等公社在大面积种植。
去年全县共收购葵花籽180余吨,其中四成左右是食葵,也即收购了72吨左右的食葵。
这些食葵的四成多,按计划供应给了县里的果品厂、糕点厂和糖果厂;
两成多直接以生瓜子的形式,调拨给副食公司和供销社对外销售。
还有两成多一点,被调拨(销售)到了外地。
总结下来,就现在粮管所还有不到一成,大概5、6吨的生瓜子。
这批生瓜子,在今年的葵花籽收获前,肯定是卖不出去了。
因为副食公司现在还有很多生瓜子存货,在新葵花籽上市前都卖不完。
其它供销社、果品厂、糕点厂和糖果厂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
“以往这些消化不掉的三道眉瓜子,是怎么处理的?”高加林问。
“还能怎么处理,到时候要么降价销售,要么就只能卖给县榨油厂,榨成葵花油销售。”
“用来榨油,不会太浪费了吗?”
高加林在心里简单粗算了一下。
已知:油葵的皮壳率只有25%(皮壳的重量占种子重量的比例)左右,子实含油率40%以上。
食葵皮壳率高达45%~50%,子实含油率却只有20~30%。
可得:100斤油葵可榨油30斤以上;100斤食葵则可榨油15斤左右,只有油葵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食葵的收购价比油葵还要高出不少。
用品质优良的三道眉食葵去榨油,完全就是巨大的浪费,暴殄天物!
“榨油只是最后的选择,一般还是能卖掉的。
你现在要买,粮管所肯定很愿意卖给你。”
高加林脱口问道:“粮管所供应你们的生瓜子,是多少钱一斤?”
这其实涉及商业机密了,但张克南只犹豫了半秒,便据实相告说:“1140元每吨,合每斤五毛七。”
高加林想了想说:“五毛七一斤,这价钱也不贵啊。
而且我们的瓜子质量还这么好,怎么会卖不出呢?”
“那是因为北边的草原的瓜子更便宜,每吨还不到800元,合每斤不到四毛钱。
他们那里是为了改良盐碱地,大力推广向日葵种植,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我们这里却多是山地,无法大规模种植。
采用的多是在玉米地里套种,或者与大豆、玉米、糜子或谷子轮作。
因此我们的种植成本一直都很高,产量也比草原的葵花籽低,收购价格一直下不来。
不过我们的三道眉葵花籽,比草原的瓜子可好吃得多。”
高加林点点头,他之前以为华国最好吃的葵花籽在河套地区,看来这是后来产业做大,不断改良品种的结果了。
他现在对张克南更有好感了,虽说是个官二代,靠着商业局局长的父亲,才在商业局系统下属企业副食公司,三年不到就做到了市部副主任的高位。
但克南对工作也是真的用心了,各种数据信手拈来,说起原因也是娓娓道来。
同时又很快想到,清泉县虽然不大,人口差不多也有十五万,一年竟然消费不掉50多吨的食用葵花籽。
平均下来,一人一年也就七八两而已。
看来还要做一番市场调查,找出瓜子滞销的原因才行。
张克南见他沉思不语,便主动帮忙道:“加林,要不我帮你把粮管所的杨所长约出来。
你请他在国营食堂吃一顿饭,我也在一边帮着说两句话,让他降价卖给你,我想他肯定会愿意的。”
高加林赶忙道:“感谢,感谢,不过这事今天先不急。
我不是一开始就要买一两千斤生瓜子,我还要先买个一百斤回去,研究工艺配方什么的。
等炒出来的瓜子自己满意,市场反应也好,再去粮管所大批买进不迟。
今天真是要谢谢你,没有你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想做炒瓜子的生意,都摸不到门道。”
张克南诚恳道:“你这说什么话,我们不是老同学吗?我也没帮到你什么?”
“什么叫没帮到我,单是你告诉我的消息,就已经帮了我大忙了。
在商业上,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商业情报……
算了,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也不会说话,太多感谢的话就不说了。
我们四年的老同学,确实不应该说这么多太客套的话,以后我们多来往,常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