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应天府终于怒了
- 明末,从救援扬州开始
- 追梦千里之外
- 2287字
- 2025-03-23 10:40:23
刘秀拿下杭州三个月了,江南还对外开放贸易,消息很快传出,引得南北商人轰动。
这段时间,太平商会出手不凡,不拘一格的行事风格,使得在杭州,南北商人的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因为南北商人的疯狂,直接导致各地的粮食都集中到了扬州,刘秀大量储存的同时,还让阮大铖在江北,收拢流民,征兵备战。
而整个江南的商贸交易市场,就这么大。刘秀军在交易中,吞下了一大口肉。以至于长江其他的码头,交易大幅度减少。
其中,最惨的就是应天府了,刘秀军三面围堵,导致其繁华程度,直线下降!
本来洪承畴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出现在他面前的粮食交易规模,直接少了三分之一还有余!这事关投降二鬼子的利益,毕竟活在当下,必须有好处。
一时间,应天府城内城外,那是一片哀声怨道。日子突然变得不好过,收入爆降,这让他们不知所措。
因为经济水平下降,按照应天府的繁华,可以吸收很多人口工作,有活可干,可以生存的下去。
但是现在,在这个时代,都是简单的经济结构,粮食可以等同于钱与物资。
以往百姓不想干的活,为了活下去,现在都抢着要干。城外那些难民,统统无活可干,一下子失业了!
失业,就等于没有铜板进入口袋,也就意味着,买不起粮食。那就得饿肚子,无饭可吃!
一下子,应天府城外,无所事事的难民,急速增多。这一下子,可谓是让洪承畴如临大敌。
无所事事的难民多了,若是一遭煽动,那这些难民可就要闹出大乱子的!应天府出现难民暴乱,这种责任,无人能够承担得起。
洪承畴顿时脑袋都是大的,手忙脚乱的处理着往来文书,堪称人在府中坐,祸从天上来。
而另一边,投降的二鬼子,聚集于清军驻地,一个个面色焦虑,急促不安。人人脸上都露出慌张之色,忧心忡忡。
如今遭此剧变,到哪去找钱啊!他们担心自家收益,遭受到腰斩般的巨大损失。
收益减少,那岂不是意味着他们统统都得缩衣减食了?这怎么行!一个个齐聚清军驻地,就想问问有何办法。
这种事,在江南,以前可从未如此无缘无故,突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就算是天灾人祸,战乱不断,那也影响不到他们!
“总督到!”
清军大将没有出面,他们也没啥办法,就把锅推了出去。众多二鬼子坐立不安,猛的听见洪承畴到,连忙起身,在门口处迎接。
半个月不见,只见洪承畴也发愁,头发胡须已经发白,虽然脸上气色不好,但走路还是虎虎生威。
二鬼子都是见风使舵,当即上前行礼,他们也知道,必须听话,不然清军烦了,命都要保不住。
“见过大人!”
“太好了,终于见到大人了!”
“大人出面了,事情就稳了。”
“.....”
洪承畴位高权重,在应天府那是汉人中的头一号,虽然他也号称是八旗子弟,其实清军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
众多二鬼子自然会拍马屁,蜂拥上前,嘴里屁话不断,如娟娟细雨,连绵不绝。
洪承畴作为多尔衮的狗奴才,汉人二鬼子文官之首,主宰江南之权,自然是有真材实料的。
他的威望之高,能力之强,可不是那些溜须拍马之辈能比的。再加上现在这是江南,他说的话,有时候比清朝皇帝还有用!
只见他坐在太师椅上,神态故作轻松的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诸位别慌!”
“事情原委,已经查出来了!”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二鬼子都有点奇怪了,他们其实也猜到了,于是面面相觑,“莫非大人要动手了?”
也不怪这些二鬼子如此发问了,他们就从未见过,清军会失败,在他们心里,没有人敢和他们做对!
应天府乃南北水路要道!虽然不是唯一,毕竟还有南明残部,因为刘秀军控制了运河,进入扬州的水路就和清军没啥关系。
不过说到影响力,应天府还是第一位的,可不是扬州能够比拟的,不过刘秀为了不打草惊蛇,就没有用兵。
洪承畴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些二鬼子没啥好主意,这才摇了摇头,颇有些哑然失笑道:“你们可能想不到,南明政权在搞软对抗,在围堵应天府,并且规定在杭州交易!”
洪承畴话一说完,瞬间犹如炸锅一般,所有二鬼子一片哗然。见过胆大包天的,就没有见过如此胆大包天的!这分明就是跟他们这些老爷们,抢食啊!
“胆大包天啊!”
“岂有此理!”
“都疯了吧?敢与应天府抢食?”
“疯了,疯了,真是疯了!”
“这可比举旗造反,更为过分,也更加可恨!”
“必须铲灭,彻底将其铲除!”
一时之间,整个应天府都炸窝了,清军还没想法,江南绿营炸窝了,毕竟这关系到切身利益,洪承畴就磨刀霍霍,准备进攻刘秀军。
应天府如此,其他军阀也没闲着,还有浙江的鲁监国这个政权,虽然不怎么样,内部还是东林党掌权,马世英就混不下去了,因为跟郑芝龙啊是好朋友,所以他就准备投靠福州政权。
郑家是相当的欢迎,但是遭到了文臣的激烈反对。为了不犯众怒,隆武政权只能妥协,马士英未能入闽,被责令在江浙一带图功自赎。
刘秀安慰阮夫人之后,在书房亲自撰写三篇故事,系统阐述了执政理念,特别强调团结,这显然是针对党争有感而发的。
刘秀不仅向党争开战,还要求高薪养廉,推行惩治贪污,严格执行小贪必抓,大贪必杀,还提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刘秀对内整顿吏治,还需要解决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啊,没有先例可循,以前没遇到过,但是必须直面。
如果继续回避或者维持现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对待和处理在清军的威逼之下,已经剃了发的百姓。
这个时候,很多百姓一路南逃,其中有没剃头的,也有被剃了头儿的。这个本身并不奇怪,那清军带着砍刀来,要么剃头,要么砍头,只能选一样。
那能跑的早跑了,那跑不了的又活下来的,就只能是秃瓢顶了,对被剃头的人怎么处理呢?
二选一,第一个选项就不杀,第二个就是杀了算了。不杀的话,那剃头者万一就是归附清朝的叛徒,叛徒比敌人还要可恨,对于这些贪生怕死之徒,怎么能够宽容呢?
要按照以前刘秀那个性格,不灭你九族就算客气的了。实际上呢,南明政权和鲁监国政,最开始这个军队啊,对这些被剃头者都是一杀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