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番外六:异国寻梦

时光悠悠流转,孩子们渐渐长大,各自踏上求学之路,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振翅高飞。沈悦凭借出色的绘画天赋,获得了前往欧洲一所顶尖艺术学府深造的机会,这个消息让全家既骄傲又不舍。

在机场送行的那天,安谧强忍着泪水,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女儿:“悦悦,一个人在国外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跟家里说。”沈逸则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递上一本厚厚的画册,里面装满了他多年来的绘画心得与技巧,还有对女儿满满的祝福:“宝贝,爸爸相信你能在艺术的道路上绽放光芒,这本册子就当是爸爸陪在你身边的一点心意。”沈悦眼眶泛红,用力地点点头,转身踏入安检通道,小小的身影带着坚定的决心,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初到异国他乡,沈悦面临着诸多挑战。语言不通成了她生活和学习上的第一道难关,课堂上教授讲解的专业术语如天书般晦涩难懂,课后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她常常只能懵懂地站在一旁,心中满是焦急与失落。为了尽快跟上进度,沈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单词、练听力,晚上还会去参加语言交流活动,主动找当地人聊天,锻炼口语表达。在宿舍里,她用便签纸贴满了房间,上面写满了各种生词和短语,随时随地学习。

艺术课程的学习更是高强度且严苛。教授们对作品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独特的创意,还要精湛的技艺来支撑。沈悦的第一幅作业就被教授批评得一无是处,“你的构思缺乏深度,技法也太过稚嫩,这完全不符合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期待。”教授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初来乍到的热情,但沈悦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对着画架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研究大师作品,拆解每一笔每一画背后的逻辑,不断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和手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悦逐渐适应了留学生活,她的努力也开始得到回报。在一次校园写生比赛中,她凭借一幅描绘当地古老教堂的画作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当她站在领奖台上,手捧着奖杯,望着台下异国面孔投来的赞许目光,心中满是自豪,她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国内的家人们时刻牵挂着沈悦。安谧和沈逸每天都会掐着时间和女儿视频通话,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安妮和陈宇也经常带着自家孩子去看望哥哥嫂嫂,给他们带去温暖与陪伴,大家一起在视频里为沈悦加油鼓劲。

在欧洲的学习生活愈发丰富多彩,沈悦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一起组队参加各种艺术展览、实践项目。在一个名为“城市印象”的联合创作中,沈悦和她的朋友们深入城市各个角落,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再用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其呈现出来。这个项目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仅登上了艺术杂志,还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沈悦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去知名艺术工作室实习的机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国际一线的艺术创作流程。

实习期间,沈悦跟着导师参与一个大型公共艺术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选材、搭建,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她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穿梭在工作室、工厂和施工现场之间。有一次,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结构不稳的问题,眼看着整个装置可能会坍塌,沈悦心急如焚,她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这段时间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化解危机。导师对她刮目相看,称赞她:“沈悦,你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和才华,未来可期。”

几年的留学生涯转瞬即逝,沈悦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荣誉学成归国。机场里,家人们手捧鲜花,翘首以盼。当沈悦走出通道,看到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她知道,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回国后的沈悦并没有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她凭借在国外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开办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起初,工作室面临着客源少、资金紧张等问题,但沈悦没有退缩,她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与国内的艺术家、设计师们交流合作,逐渐打开了市场。

在工作室逐渐走上正轨之际,沈悦举办了自己的归国首展。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挂满了展厅,这些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曾经的老友们纷纷前来捧场,看着沈悦如今的成就,大家都感慨万分。苏御笑着说:“悦悦,你真的长大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为你骄傲。”安妮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当年那个拿着画笔到处跑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知名艺术家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沈悦站在展厅中央,望着周围的亲朋好友,眼中满是感恩:“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是你们让我在追梦的路上从未感到孤单。这份情谊,我会永远铭记在心。”这一刻,梦想与亲情、友情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动人的乐章,为他们的故事续写了更加绚丽的篇章。未来的路还很长,沈悦将带着这份爱与力量,继续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创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