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一棉厂

亭阳区东面杜巷街道。

泉山路附近的南江一棉厂入口。

沈新一脚刹车停住。

离老远,就看到特警的车。

看来事情大了。

跟着张健一起下车,来到正门旁的岗亭里。

孙钊和陈超,正跟亭阳区特警大队的大队长冯凯伟,围着一台平板查看地图。

见到张健,孙钊眼前一亮,快步迎了上来。

“没事儿吧。”

“好好的。”

张健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他在刑警大队工作的时候,孙钊还是副队长,是他的上级。

孙钊却敏锐的注意到张健手腕上的捆绑印痕,默默叹口气,拍了拍他肩膀道:“也好,轻伤不下火线嘛。”

他说着,看到了旁边的沈新。

“可以!”

他露出一丝笑容。

沈新这还没来刑侦大队报道呢,就又立功了。

靠着一条狗,愣是这么快就找到了张健。

沈新笑笑,连忙上前,站在了陈超身边。

现在案子全权由分局接手了。

所里忙,因此宋亮陈聚他们就都带着人回去了。

沈新现在算是刑侦大队的人,能够跟案子。

而张健,是因为了解案件情况,请示孙钊之后,才过来的。

沈新一菜鸟,也不能上来就问到底什么情况,只能在旁边听。

好像是李善杰挟持了人质,现在三人正在商量行动方案。

这个一棉厂原来是国企,15年倒闭的,厂房就废弃了下来,一直没有处置。

而李善杰原先就是一棉厂的工程师。

在找到张健的同时,孙钊这边也通过监控追踪李善杰开的面包车,一路追踪到这边。

监控最后一次拍到面包车,是晚上的11点13分。

等于孙钊赶到的时候,李善杰已经到这边快两个小时了。

他们发现厂区锁着的大门被撬开,然后在原先的印染车间外,发现了李善杰的面包车。

孙钊等人立刻进行了侦查。

在印染车间东北面的物料库房里,听见了人说话的声音。

随即看到了被李善杰挟持的人质。

果然就是张琴和陈中垣。

但是,他们又发现,李善杰身上缠绕着形似爆炸物的东西,这才紧急叫停行动,退到了外面呼叫特警支援。

听见有爆炸物,沈新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在派出所和刑侦大队,面对的是完全不同概念的犯罪分子。

派出所那些喝醉了闹事儿打架的,完全就是小打小闹。

张健插话道:“我记得李善杰就是学化学的,在一棉厂负责染料调制。”

潜台词就是,李善杰有足够的知识自制爆炸物。

孙钊只是微微点头。

不管李善杰是否有能力,反正他身上缠绕着疑似爆炸物的东西,那事情的处理流程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三人商讨的还是进攻计划。

冯凯伟一身常服,三十余岁的样子,身材不高,但肩膀很宽,显得敦实有力,指着地图道:“地图看不清楚,还不能准确的确定物料库房的建筑结构,至少就眼下来看,只有里面这一个出入口。”

地图是并不是建筑蓝图,就是内部的卫星图。

已经尝试联系原厂的人了,但还没有消息。

“至于其他入口,比如库房的通风口,这又不是拍电影,所以我的建议还是谈判,把人引出来,再设法击毙。”

这是一个物料库房,日常存放浸染车间常用的染料,添加剂等物品。

因为都是化学物品,很多都需要避光保存,所以仅有一个出入口。

然后有通风管道。

但像电影里那样,特警爬通风管道,偷偷击毙犯人的桥段,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先不说普遍采用镀锌钢板,薄到只有几毫米的通风管道能否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它是铁皮,又脆,人在里面爬行,发出的声音大的惊人,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接近。

孙钊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抬头望向张健,道:“张健,这个案子当年是你负责的,李善杰这几个人的情况你最了解,你想一想,从哪个方面入手跟李善杰谈比较合适。”

分局没有什么所谓的谈判专家,只有专做思想工作的政委。

人正在紧急往这边赶。

但谈判要找到切入口,不是所有的罪犯挟持人质都是为了跟警方谈判。

像张健说了,李善杰都不想活了,奔着死来的,他挟持人质,根本就不会和警方谈判。

之所以现在还没行凶杀人,只是为了多折磨折磨人质罢了。

现在和他谈判,只是奢望他还有一丝回心转意的可能。

张健叹口气,匆匆的说起了这个案子。

“当时这个案子,说实话办的挺别扭的。”提起往事,张健叹口气。

李善杰81年出生,03年大学毕业之后,应聘到一棉厂工作。

在工作之中,认识了张琴。

张琴也是本地人,当时是一棉厂的纺织工。

两人在05年结婚。

“我走访的时候,厂里的人都说他们一开始特别的恩爱,张琴也漂亮,可以说是郎才女貌。”

“问题就出在了孩子身上。”

“李善杰他妈比较传统,一直想抱孙子,结婚大半年,张琴就怀孕了。”

“但后来出了意外,孩子就掉了,然后因为流产的后遗症,加上张琴身体也不是很好,跟个林黛玉似地,就落下了毛病,没法儿再生孩子了。”

“因为这个,两人关系才开始慢慢变差,他们住厂里宿舍的时候,隔壁人就经常听见李善杰喝酒了之后跟张琴吵架,还动手。”

“后来他们搬出去了,就附近的悦华小区,还是一个样,派出所光接他们家暴的报警就好多次。”

沈新默默听着。

05年结婚,一年后孩子掉了,李善杰坐了5年牢,现在是17年,那就是12年进去的。

也就是说,这种家暴持续了整整六年时间。

“怎么没离婚呢?”沈新忍不住插了一句。

张健叹口气,道:“怎么说呢,我接触下来,反正觉得张琴性格比较软,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她家里也没什么人,没人给她撑腰。”

“李善杰又不愿意离婚,就这么一直拖着,反正咱们外人也说不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10年的时候,李善杰他妈生病去世了。

“这个事情也刺激到了李善杰,我调查的是他的暴力升级了,而且他还怀疑张琴出轨,也就是这个陈中垣。”

“陈中垣是07年进的一棉厂,工程师,他当时已经结婚了,但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他正好在张琴所在的纺织车间,反正一来二去,可能跟张琴是接触的多了一些,流言蜚语就传开了。”

“派出所和妇联也去调解过好多次,但都没用。”

“直到12年的2月17号,过了年,辖区派出所接警,说张琴又被打了,而且伤的很重。”

说到这儿,张健语气深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