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了赵兄定能拔得头筹!”
“青州文人横行,哪能轻易轮到不才,想必是韩兄那首雁辞和酸角糕,她才愿见不才一面。”
赵明诚一边谦逊回应,一边拱手作揖,可眉梢眼角却透着一丝忧虑。
若错失此次绝佳契机,两家联姻之事恐怕就此化为泡影。
父亲重病在身,时日无多。
待父亲撒手人寰,蔡京必定会对赵家展开无情清算,下场不堪设想。
父亲已将赵家给出的优厚条件,同李清照及其家人细细说明。
倘若她还不知足,妄图得寸进尺,那就休怪自己心狠手辣。
穿过条条幽径,停于一香书房。
“不才赵明诚,承蒙李才女赏识,实感荣幸之至。”
“请进。”屋内传来清冷声音,宛如寒夜冰霜,透着丝丝寒意。
赵明诚一听,隐隐猜出,李才女对这门亲事依旧持拒斥态度。
他推门而入,果不其然,一道厚重的云屏矗立眼前。
相较于上次,这云屏更为厚实,屏后之人的身影全然不见。
可知,希望极其渺茫。
书生行礼坐下,听到冷语。
“帮我杀一人,事成之后,我便嫁入赵门。”
“上次李才女让不才剿匪,不知这次又要杀何人?”
片刻,传来一声。
“韩安。”
气氛顿时僵住。
书生神色一凛,凝重沉声问道:“为何要让不才杀韩兄?”
“他非死不可。”
“还望李才女明示。”
“无可奉告。”
书生心生不满:“李才女好大的口气!上次让不才剿匪,不才毫无二话,毕竟那些匪寇本就罪大恶极。可这次要杀的是韩兄,你却连个缘由都不给。若不说明白,恕难以从命。”
“想知?”
“还请赐教。”
稍时。
“他染我清白。”
赵明诚听闻,猛然站起身,脑海中瞬间闪过与韩安相识以来的桩桩件件。
在他心中,韩安绝非卑鄙下人,这话根本不可相信。
忽地。
等他稍微想通后,哑然失笑,说道。
“让不才猜猜,二位关系看来僵硬如冰。李才女本想以斗诗给他台阶下,谁知韩兄不领情,只能招来不才,想再次借我之口,让韩兄知晓你的心意。看来不才又是被李才女利用了。”
李清照闻言,心中略感惊讶,没想到赵明诚竟如此聪慧,将自己的心思猜出个五成。
赵明诚见对面没有回应,愈发笃定自己的想法,摇头续言。
“让不才剿匪,却是韩兄受益。只要这次不才答应,韩兄又会是最大的受益者。李才女这欲擒故纵的手段,用得可谓炉火纯青。唉,为了两家联姻,不才就勉为其难去杀韩兄吧。”
很快就传来回应。
“你敢?”
“果然。”
书生自嘲连连,知道自己被人当作棋子,心情很是不爽。
他冷眼正视云屏,一字一字咬紧道出。
“李才女又何尝不是他人手中的棋子?真以为慕容老儿,会看重你李家的威望?”
言闭,他又恢复往常温笑,摇扇走出香书房。
李清照面色冷上加冷,一双柳叶眸蹦出的寒光,似乎可以将书房冰成冰窖。
回到包厢。
韩安见书生面带喜色,不由调侃:“看来赵兄,快是抱得美人归了。”
“韩兄真是料事如神,李才女确实有意嫁入赵家。”
书生探说,瞧到韩安表情闪过一丝发愣,心中当即明了,随后话锋一转。
“只是开个玩笑,韩兄切勿当真。不过那李才女啊,亲口跟不才说,你染了她清白。”
这话一出,韩安便知书生是在试探自己。
略微沉思过后,拱手致歉,编了一句。
“都三年不见,还以为这事猛随风变淡,没想到她对我的敌意丝毫未减。如今李才女这般态度,不知赵兄作何打算?”
书生笑回:“父令不可违抗,不得不娶。”
“赵兄此前多次提及此事,想必这父命背后,定有诸多无奈,敢问是因何事?”
“韩兄猜得没错,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不才不敢贸然相告,以免招来灾祸。”
韩安佯惊,挥手让侍女退下,随后紧紧关上房门。
随即他回到原位,面色不平,低声一言。
“这世上还有什么灾祸,能大得过‘通辽谋反’这一罪名?甚好在下选择剑走偏锋,历经了数数惊险之事,才能绝处逢生,让慕容大人撤了这通缉犯的身份,还重操起旧业。或许在下能为赵兄出谋划策,解燃眉之急。”
韩安这一番话深铭肺腑,但在书生听来,好似是在自我介绍。
你看我背负如此重罪,都能摆脱通缉,而且还在诬陷我的官员脚下,重开衣坊。
这般能耐,能入你眼否?
但书生想不通的是,为何如此热心相助自己。
虽说两人相见恨晚,却是萍水相逢。
见赵明诚面露犹豫,韩安思索片刻,编出一言。
“在东京开封时,在下有幸与腾府尹见上一面。他曾感慨如今官场浑浊如墨,希望我这铮铮才子能进入仕途,矫正歪风,那时多问了一句,得知有一人磨出了大量墨水。在下不敢追问,只能暗暗揣测。”
书生听完,身躯微微一震,对视起韩安双眼,压声一问。
“韩兄揣测此人是谁?”
“姓蔡的。”
书生顿时紧闭双眼,沉默不语,又听韩安一言。
“幼时在李府读书,常听李叔说起朝中大事,不经意听去尊翁一事。”
霎时。
书生睁开双眼,目光灼灼盯着韩安,淡淡一问:“韩兄为何要助不才?”
“在下能被人陷害成为通缉犯,只因无权无势,就算恢复了身份,也不敢深入调查,每日都活得提心吊胆,生怕再遭陷害。而这一切,皆因官场黑暗所致,只求赵兄日后能帮我出一口恶气。”
片刻。
书生宛然一笑,摇摇头:“不亏是韩兄,这理由无懈可击。”
两人相视一笑,各怀想法。
“依韩兄之见,这世上还有哪家,能比李家更适合与赵家联姻?”
“柴家。”
“什么?!”
书生大惊失色,只觉荒诞不经。
柴家,最令人谈之色变的家族。
柴荣,乃后周第二位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英主也。
可惜英年早逝,其子年仅七岁,致使后周政权动荡不安。
见此,赵匡胤趁机发动兵变,连夜龙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为了恩赐柴家,宋太祖就赐予丹书铁券,可免死罪与赋税。
书生强颜欢笑:“韩兄,这话不才就当没听见,莫再胡说八道。”
这等敏感忌讳的家族,唯有地方豪强、富商、中下层官僚家族能与之联姻。
而赵家作为顶层官僚家族,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宰相。
一旦敢染指柴家,必会遭政敌借题发挥,归为图谋造反。
这等罪名,谁敢染指?
韩安早料到赵明诚不会轻易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其中风险极大,近乎九死一生。
再探。
“柴进有一亲生妹妹,名柴月娥,曾在辽国服侍过文妃。”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