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则新闻在网上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南昌市一名交警在执勤时,在并不通行的路上见车就贴罚单,既不管司机是否在场,更不出示证件,5分钟就开出16张罚单,罚款总额高达2550元。据了解,该交警是由于家庭纠纷、情绪不佳而做出如此“情绪化”的举动,于是媒体将上述16张罚单命名为“情绪罚单”。
针对此事件,出现很多声讨的文章,例如《谁该为“情绪罚单”埋单》、《“情绪罚单”:群众成了冤大头》、《有一种“心情不好”叫大开罚单》、《“软”的情绪如何嘲弄了“硬”的制度》……群众表示,交警也是人,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该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由此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
由此,我想到了收费站的收费员,不是也存在带着情绪上岗的现象吗?不是也疏忽于工作中的情绪控制吗?不是也因此缘故遭司机投诉吗?当心情不好时,当司机对于收费问题提出质疑时,不是也草草敷衍几句、不耐烦甚至不予理睬吗?
收费员带着情绪上岗工作,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往大处说,这不仅仅损害了个人形象,更损害了整个交通行业的形象。这也是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应该将带着情绪上班上升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高度来看待,如此,在自己偶尔冒出“心情不好”的念头时,也应因职业道德的规范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老师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不上课,医生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随意推迟手术时间,警察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随意抓人,领导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随意让几个职工下岗调节调节心情……收费员也不能因心情不好,而把怒气撒在司机身上,这不是情绪宣泄的有效方式,更违背了收费礼仪和文明服务的宗旨。
是人就有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和低落的时候,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个人情绪和公共行为分开,不应该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工作归工作,个人情绪归个人情绪。不要让无辜的人为你的情绪“埋单”,不然损害的是他人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社会损失会更大。所以,当我们有了“情绪”时,应该明白个人情绪必须服从工作大局,如此,才能为司机、车主构建一个文明、和谐、舒心的通行环境,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
通过和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长期交流后了解的情况来看,成功者大多比普通人更懂得自制,他们一致认为在工作中闹情绪是非常有害的。与人和诣相处,是让自己心情舒畅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和情绪,如尊敬、信任、喜悦应多于负面态度和情绪,如仇恨、嫉妒、怀疑等。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工作向左,情绪向右。工作与情绪是两条平行线,但也有相交的时候。当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们不宜立刻投入工作中,应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例如做做运动、听听音乐、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等等。这样,我们才可以冷静地应对变化,才可以让内心的跷跷板归于平衡,工作并快乐着。
“我绝不会混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也不会将私人情绪带进工作中。”自从成为经理人,霍淑芬一直都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她不想让下属看着自己的“情绪天气”来工作。“如果下属看到领导是‘阴天’,就会小心翼翼,不敢汇报问题,从而耽搁了团队的工作进程。”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我会把积极的情绪带到公司,让大家分享我的快乐。但是如果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在工作处理上有误差,也会让同事慢慢疏远你。”对这一点,张海燕感触颇深。有一次,一名技术人员因为头一天工作至凌晨,第二天迟到,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展。那天她正好情绪很糟糕,于是不由分说,狠狠批评了那位员工。结果没多久,这名员工就跳槽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当时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和他及时深入地沟通,结果就给公司造成了人员的损失。”
已经习惯早上出门后就开始思考每天工作计划的王金华绝不会把情绪带进办公室。“我的工作节奏很快,只要一想到工作,就很难有时间考虑自己的情绪了。”
在很多人眼里,王金华承担的是企业“管家”的角色,因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有一部分是执行性的,本身就容易引起员工的抵触,如果带着不良情绪工作,则更容易引起误解和激化矛盾。
“如果经理人能用良好的情绪来对待员工,就会有效平衡和缓解部门内外的关系,化解矛盾。”“不同的情绪会使自己和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同。”乐天派张奕也坚持只将自己的积极情绪带进办公室。
将情绪带进办公室,就好比给自己的工作带上了有色眼镜。情绪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好,都会挑出毛病;情绪好的时候,工作起来就会很放松,还可以感染下属快乐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