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灰白圣巢
- 文明观察者的记录日志
- 道中行者
- 2117字
- 2025-04-18 09:15:44
“这是什么?”
林夏眉头一皱,下意识想要叉掉,却发现没有关闭键,试着点击空白区域,链接却自动打开了,他瞬间惊呆在了原地。
这里面不是别的,而是那块化石的复原图。
现代科学还不足以对化石进行完全还原,因此任何古生物的复原图,基本都是在现实基础上加入了艺术想象,特别是这种孤品化石,更是难以进行复原。
宋义便找人对化石制作了复原图,但林夏敢说,跟他现在看到的这些复原图相比,那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几乎不是推测,而是“目击记录”般的完美再现!
除了复原图外,链接中还有着一份笔记,他颤抖地点了进去,发现居然是宋义在学术报告时与真实情况的数据误差,每一处都标记了红圈,方便他进行查看。
“难道是深时科技发来的链接?”
林夏一时间心乱如麻,以至于心中产生了荒谬的想法,说不定对方是想要向自己展现实力,让自己好“弃暗投明”?
但仔细想想,他又觉得有些不可能,如果深时科技有着如此高的技术,何必大费周章争夺一块残缺的化石?
作为圈内人士,他更加明白这段时间里,这块化石究竟引发了多大轰动。
著名期刊连夜撤下原本排版的论文,腾出专栏讨论对进化论的挑战。
欧洲古生物联盟的元老们分成两派,互喷“科学神棍”和“老顽固”。
连最保守的《地质学报》都不得不承认:该化石的发现,或将重写古生物学。
而宋义,正是踩着这场风暴站上了神坛,哪怕他的数据漏洞百出,但垄断化石访问权让他成了唯一的信息源头。
那些质疑者?没有一手资料,再犀利的反驳都像隔靴搔痒。
但现在...
他手中正躺着足以摧毁宋义学术信誉的核弹。
如果是之前,哪怕他拿到了这些信息,最后也只能乖乖交出,但现在不同了,深时科技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借助深时科技发表!
而且,如果说先前加入深时科技还有被卸磨杀驴的风险,但只要拿出这些数据,他就能向深时科技证明自己的价值!
他甚至能够想象到深时科技公关团队准备的通稿:
“被雪藏的天才!遭导师压榨的助手终获学界正名!”
对学术地位的渴望,长期被压抑着的不甘......这些情感在完全爆发了出来,林夏颤抖地摸出手机,就要按下号码。
手臂上的琥珀手链照出了他此刻的表情,林夏瞬间回忆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被收入门墙时的惊喜,艰难时期同舟共济的扶持,发现化石时的苦尽甘来......
这些回忆交织在他心中,令他无论如何都按不下号码,最终长出一口气,将照片小心收好,随即推门而出。
林夏在研究所门口找到了宋义,他站在那株高大的梧桐树下,见到他来,便笑着向他打了招呼。
“老师,评审会上的进展还顺利吗?”
林夏问起宋义下午参加的评审会,他脸上露出慈和神色,布满皱纹的手搭上弟子肩膀:
“多亏你准备的补充材料,那些质疑者最后都哑口无言。”
说着,宋义用力在林夏肩膀上拍了拍,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些年...辛苦你了。”
林夏喉结滚动,恍惚间仿佛回到初入师门的时光,他正要开口,却见宋义突然转身望向陈列室方向:
“对了,关于那篇《中生代节肢动物演化新证》...”
夕阳穿透梧桐叶在台阶上投下斑驳暗影,林夏呆立在原地,不可置信的想法在心中滋生,教授却仿若未觉,继续说道:
“小程提出了突破性见解,我想把他的署名提到二作,你是大师兄,应当明白学术传承的重要性。”
林夏抬眼望向宋义身后灯火通明的陈列室,玻璃幕墙映出他扭曲的面容,逐渐与那些被树脂禁锢的古生物标本重叠。
“当然,老师考虑得很周全。”
林夏听见自己平稳的声音,宋义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消失在走廊尽头。
林夏回到了研究所里的房间,瞬间便瘫在了床上,某种黏稠的液体突然从鼻腔涌出,他怔怔盯着指尖沾染的温热,慌忙赶到卫生间,用清水将血渍洗净。
抬头的那刻,他整个人都愣住了,镜中之人满脸疲惫,皮肤枯槁,双眼布满血丝,宛如一根被火燎尽的枯枝,令人难以想象,这居然是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
“啊...啊...啊...”
看着镜中的陌生人,林夏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像是被抽去了脊梁骨,无力地跌坐在地上,他想了许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想,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回到卧室的。
他翻出深时科技提供的文件,一字一句地读着上面的条款,又找出今天才保存下的信息,一张张翻看着照片和笔记。
这时林夏却突然愣住了,他发现笔记的最后一页居然还有字:
【想想你的梦想。】
标本陈列室的玻璃门映出林夏的身影,他从腕骨处褪下琥珀手环,指腹擦过表面细微的凹痕,反复看了又看,最终将其搁置在了恒温恒湿柜顶层的空位。
研究所走廊的声控灯随着脚步明灭,他走到天台的楼梯间,按下拨号键:
“林先生考虑清楚了?”
霍骁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林夏轻轻“嗯”了一声,说道:
“我会将你需要的发送到服务器。”
霍骁笑了,他告诉林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没有说些什么,只是平静的应答,随即挂断了电话,从天台上向下眺望,心中终于是多出了几分难得的快意。
......
无数秽种与儡虫正在荒原上奔走,修建一座此世前所未有的奇观,灰白色的“巨蛋”在荒原上隆起,单看外貌,竟然与腐蚀时间线上的“穹顶”极为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这座“穹顶”并非虫群自我封闭的囚笼,而是修筑的新巢,同时也是未来真种诞生的摇篮,顶层为“观星台”,作为向至高意志祈祷的场所。
虫母早已厌恶了地下阴暗逼仄的环境,便以生育真种为契机,修建了这座新巢,并将其命名为“灰茧圣巢”。
灰茧圣巢落成当日,虫母所诞下的第二真种破壳而出,由于这美妙的巧合,她对其寄予了极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