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冬日,北风裹挟着彻骨的寒意,如同一头咆哮的猛兽,肆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大片大片的雪花,恰似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给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银装。街边的树枝不堪重负,被积雪压得微微弯曲,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瑞烛坊和锦绣阁内,烛火摇曳,暖意融融,新推出的冬日主题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精巧的花灯、华美的绣品,无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观赏、挑选。然而,在这看似热闹祥和的表象之下,一场危机正如同隐匿在暗处的阴影,悄然逼近。林宇和苏瑶站在瑞烛坊的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景,心中却满是忧虑。
“林公子,苏姑娘,大事不好!”伙计阿福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我今儿个去集市送货,瞧见好些铺子都在卖那些个外地来的‘新式非遗产品’,模样花哨得很,好多人都被吸引过去了,咱们这生意怕是要受影响啊!”
苏瑶眉头微蹙,眼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我近日也听闻了此事,这些新式产品,究竟是何来头?”
一旁的账房先生也凑过来,摇头叹气:“依我看,那些所谓新式非遗,工艺怕是不正宗,可架不住噱头足,把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都比下去了。”
林宇轻轻握住苏瑶的手,安慰道:“苏姑娘,莫要着急。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情况,再想对策。阿福,你且细细说说,那些产品都有啥特别之处?”两人决定去集市上看看那些“新式非遗产品”。集市上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在一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林宇和苏瑶挤进去,听见一位中年妇女兴奋地说道:“这蜡烛香气真特别,不像咱们本地蜡烛,就只有蜡味!”
“是啊,还有这丝绸,说是用了最新印染技术,永不褪色,比咱这儿传统手艺方便太多了。”旁边一个年轻人附和道。
摊主满脸堆笑,忙不迭介绍:“各位客官,这都是从外地带来的非遗产品。这蜡烛用的是特殊香料,燃烧起来香气扑鼻。这丝绸,印染技术领先,颜色鲜亮持久。”
林宇拿起一支蜡烛,仔细端详,又闻了闻,低声对苏瑶说:“苏姑娘,这蜡烛的香料虽有香味,但并非天然,对人体怕是有害。这丝绸的印染技术,看似新颖,实则破坏了传统丝绸的质感。”
“林公子所言极是。”苏瑶点头表示赞同,“这些所谓的‘新式非遗产品’,不过是打着非遗的幌子,欺骗顾客。”
“就是,这些东西哪能算非遗?”一位老者在一旁忍不住开口,“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可不是这么个玩法。”
“没错!”人群里,名叫阿珍的年轻姑娘高声喊道,她扎着利落马尾辫,眼神中透着愤慨,“绝不能让这些冒牌货败坏了非遗的名声!”
身旁戴着眼镜的赵掌柜不住点头,随声附和:“是啊,这简直是对传统的公然亵渎!咱们汴京的非遗可容不得这般糟践!”
“就是,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也跟着说道,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充满了力量,“这些东西一看就不正宗,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可不是这样的!”
众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潮水般涌向这些所谓的“新式非遗产品”。李大爷眉头紧皱,第一个站出来:“小伙子,你这东西,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活了大半辈子,对传统工艺再熟悉不过,你这蜡烛、丝绸,怎么看都不像正宗非遗产品。”
一旁的张婶连连点头:“是啊,我看这颜色、质地,和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别是糊弄人的吧?”
年轻的摊主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解释:“大爷、婶儿,你们误会了!这都是改良过的,保留了传统工艺,只是在样式上做了创新……”
这时,一直沉默的王大叔开了口:“创新也得有个度,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摊主脸色微微一变,强撑着辩驳道:“李大爷,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这是我们那儿新研发的技艺,您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好。”
“新研发的技艺?”人群中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模样的人冷哼一声,“我看你是打着非遗的旗号,招摇撞骗吧!真正的非遗,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岂是你随便编个借口就能糊弄过去的?”
林宇与苏瑶交换了眼神,旋即决定站出来,揭露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林宇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道:“各位乡亲,请安静一下,听我解释。这些所谓的‘新式非遗产品’,实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亵渎。真正的非遗产品,历经数代传承,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以我们瑞烛坊的蜡烛为例,采用的是天然蜡材与香料,制作工艺严格遵循祖训,旨在为大家呈现最纯正、最地道的产品。再看锦绣阁的丝绸,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织工的精湛技艺,绝非这些粗制滥造的仿冒品所能比拟的!”众人听了林宇的话,纷纷议论起来。
阿珍率先开口:“这位公子说得有道理,我之前在瑞烛坊和锦绣阁买过东西,品质确实上乘。”
“我也能作证!”一个年轻的小伙大声说道,“我家就住在锦绣阁附近,亲眼见过他们织丝绸,那手艺,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赵掌柜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不能让这些虚假产品坏了我们汴京非遗的名声。咱得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摊主见势不妙,想要收拾东西离开。林宇拦住他说:“你不能就这么走了,你必须向大家道歉,承认你卖的是虚假产品。”
摊主面露凶色:“你别多管闲事,不然有你好看的。”这时,老陈和小李带着几个伙计赶了过来。老陈大声说道:“公子,我们来了。这些人太过分了,不能让他们跑了。”摊主见对方人多势众,只好服软:“好,我道歉,我不该卖这些虚假产品。”
处理完此事,林宇与苏瑶返回瑞烛坊。苏瑶看向林宇,目光中隐隐透露出几分钦佩,率先开口:“林公子,今日多亏有你。若不是你挺身而出,这些赝品还不知要蒙骗多少人。”
林宇身旁的老工匠李伯也跟着点头,满是赞许地说道:“是啊,林公子,这次可多亏了你。”
“苏姑娘、李伯,这是你我共同的分内之事。”林宇嘴角微微上扬,温和地回应,“既已投身非遗传承,自然要用心护它周全。”
然而,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没过几日,店铺的小伙计匆匆忙忙地跑进来,神色慌张:“不好啦,林公子、苏姑娘!那些外地行商暗中勾结,对咱们瑞烛坊与锦绣阁展开恶意打压。他们雇人在汴京的街头巷尾散布谣言,说咱们卖的东西都是假冒伪劣,为了赚钱啥都干得出来。”
苏瑶柳眉紧蹙,满脸担忧:“这可如何是好?谣言传得这么厉害,百姓们肯定都信了。”
林宇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大家莫慌,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当下,得赶紧想个法子,挽回百姓们对瑞烛坊和锦绣阁的信任。”说罢,他与苏瑶紧急召集了所有伙计,围坐在瑞烛坊的后堂,一场关乎店铺命运的商议就此展开。
老陈满脸怒容,“啪”地重重拍了下桌子,高声道:“这些人太可恶了,简直是欺人太甚!咱们一定得想法子反击,不能就这么咽下这口气!”小李在一旁不住点头,忙附和道:“陈叔说得对,咱们不能就这么被他们欺负了。否则往后还怎么在这汴京城里立足?”
一旁的翠儿也皱着眉头,焦急地发问:“可咱们该怎么反击呀?那些谣言传得到处都是,大家都信以为真了。”
林宇神色依旧凝重,再次沉思片刻后,开口引导:“当务之急,是得让百姓们重新相信咱们。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尽管说出来。”
苏瑶轻咬下唇,思索着提议:“要不咱们办个展示活动,让大家亲眼看看咱们制作的过程,证明咱们的东西货真价实。”
话刚落音,账房先生便扶了扶眼镜,面露担忧之色:“办活动倒是个办法,可这一来一回得花不少银子,如今店里生意冷清,咱们资金够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愈发凝重,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想出个万全之策。
这时,苏瑶再度思索片刻,又道:“我们可以再次举办一场非遗文化节,邀请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来展示他们的技艺,让大家真正了解非遗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向大家证明我们的产品是正宗的。”
林宇当即点头赞同:“苏姑娘这个主意不错。我们还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立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和苏瑶四处奔走,邀请非遗传承人参加非遗文化节。他们的诚意打动了许多人,不少非遗传承人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他们。
非遗文化节当日,汴京的广场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各个摊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的木雕作品,每一处纹理都透露着匠人的精湛技艺;细腻的刺绣,丝线交织出栩栩如生的图案;神奇的剪纸,在艺人的巧手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为增添活动的庄重与影响力,林宇和苏瑶特意邀请了当地官府的李知府等一众官员前来参加。只见李知府身着官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稳步步入广场,身后还跟着师爷与几个衙役。林宇和苏瑶赶忙上前迎接。
林宇恭敬地行礼说道:“知府大人,下官林宇,幸得大人亲临,此次文化节必将增色不少。”
苏瑶也欠身行礼,接着介绍道:“大人,此次文化节筹备已久,我们搜罗了众多非遗展品,每一件都独具匠心。”
李知府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视着广场,说道:“不错,传承非遗乃造福百姓、弘扬文化之举,本官定当全力支持。听闻有不少巧夺天工的物件,快与本官细细道来。”
林宇正要开口介绍,一位身着长袍的老者抢先朗声道:“诸位有所不知,这些展品皆历经数代匠人的心血,耗时良久才得以完成。就拿这刺绣来说,针法细腻入微,色彩搭配精妙绝伦,绝非寻常绣品可比。”
师爷在旁频频颔首,手中之笔不停记录。
“您老所言极是,这刺绣的针法确实复杂,听闻仅一种针法,便能变化出十数种样式,可真令人惊叹。”一位穿着绸缎的中年商人接着说道,眼中满是好奇。
李知府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道:“此等精湛手艺,确应悉心传承。”
苏瑶适时接过话茬,轻取一件绣品展示众人,说道:“诸位请看,这一针一线,皆为传承千年之古老技艺,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周围的顾客听得专注,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人群中,一位年轻书生模样的人问道:“林公子,听闻贵店之蜡烛与市面上的大不相同,这是为何?”
林宇微笑作答:“公子有所不知,我店蜡烛采用传统工艺,从选材到制作,每一道工序皆遵循古法。所用皆为天然蜡料与香料,不仅燃烧持久,且有益健康。反观那些粗制滥造之物,为求利润而选用劣质材料,质量堪忧,甚至可能危害人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点了贵店的蜡烛,夜里读书时都觉得神清气爽。”一位头戴方巾的儒士附和道,“如今这世道,能坚守传统工艺的店家可不多了。”
书生闻言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周围众人亦纷纷投以赞许目光。经此非遗文化节,林宇与苏瑶重新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其店铺生意渐有起色,非遗传承之事亦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林宇看着忙碌的苏瑶,心中爱意涌动,说道:“苏姑娘,此次多亏有你。有你相伴,我们在非遗传承之路上方能走得更加稳健。”
苏瑶面色微红,轻声回应:“林公子,此乃你我共同之理想。只要齐心协力,定能让非遗文化在汴京绽放更为耀眼的光芒。”
此后,林宇与苏瑶将继续在非遗传承之途上砥砺前行,他们深知前路定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但坚信只要携手共进,便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时,汴京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一项神秘的禁令即将出台,这似乎将对他们所热爱并全力守护的非遗传承事业产生巨大冲击。
林宇和苏瑶听到风声后,心中满是忧虑,他们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