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攻克宋锦织造难题,携手非遗传承新程

经此一役,林宇深知,仅靠找到紫草解决这一次的染色问题,并非长久之计。苏瑶家的宋锦织造,在技艺传承与应对复杂订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他决心深入了解宋锦织造的每一道工序,运用系统知识,为苏家建立一套更完善、更具适应性的织造方案。

林宇征得苏瑶父亲同意,每日早早来到苏家织坊。织坊内,巨大的织机整齐排列,梭子在丝线间来回穿梭,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苏瑶父亲亲自带着林宇,从选丝开始讲解。“林公子,这宋锦选丝极为讲究,需用最上等的蚕丝,丝质的粗细、色泽的均匀度,都关乎成品质量。”

一旁帮忙的苏瑶忍不住插话道:“父亲,我觉得林公子肯定能带来新的思路。您看他平时对新事物多有研究,说不定能把那些新奇的方法用到选丝上呢。”

林宇一边仔细聆听,一边在脑海中向系统对照查询现代丝质标准与选丝技巧。系统迅速给出详细分析,林宇将其与苏瑶父亲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一些新的选丝筛选流程,比如增加光照检测环节,精准把控蚕丝色泽偏差范围。

苏瑶眼睛一亮,拍手说道:“这个方法好呀,有了更精准的检测,咱们选出来的丝肯定更优质!”

苏瑶父亲微微点头,捋了捋胡须,赞同道:“林公子这想法确实不错。传统经验固然重要,可若新方法能让宋锦品质更上一层楼,倒也值得一试。”苏瑶在一旁,眼中满是好奇,追问道:“父亲,那传统的染色工序究竟难在哪里?”

此时,他们来到了染色工序的作坊。苏瑶父亲叹了口气,解释道:“这染色全凭经验,不同颜色、不同丝线的用量,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整体效果。就拿这红色来说,苏木、红花的比例不同,染出的色泽便千差万别。”

林宇思索片刻,借助系统,调出大量古代与现代染色技术资料,说道:“苏伯父,我发现现代化学染色虽便捷,却失了天然韵味;而古代染色在精准度上又有所欠缺。我提议尝试将古代天然染色材料与现代定量技术相结合,比如用精密量具确定染料用量,再依据不同丝线材质调整浸泡时间,您看如何?”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率先表态:“林公子,我觉得你的提议可行!说不定能解决咱们一直以来的困扰。”

苏瑶的父亲眉头紧锁,犹豫道:“这能行吗?毕竟织机的样式已经沿用多年,贸然改动,会不会出问题?”

林宇目光坚定,诚恳说道:“苏伯父,我从专业角度考虑,织工操作时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织造效率与质量。我通过系统了解到一些古代改良织机的设计理念,又结合现代人体工程学进行分析,认为咱们可以对织机进行小范围改造。”

苏瑶的父亲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同:“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目前织机的有些设计不太合理,影响织工发挥。只是这改造,具体该如何下手?”

林宇有条不紊地阐述:“比如将脚踏板位置微调,再增加辅助支撑装置。这样一来,织工操作起来更省力,理论上还能提高织造速度与稳定性。”

苏瑶思考片刻,补充道:“父亲,林公子所言极是。这不仅能提升织工的操作体验,长期来看,对宋锦品质的稳定也大有好处。”

苏瑶的父亲沉思良久,最终下定决心:“既然如此,那就依林公子所言,试一试。”

三人就此展开深入讨论,从改造的细节到实施步骤,一一斟酌。最终,决定按照林宇的提议对织机进行改造。

随着一道道工序的优化,苏瑶家的织造坊声名鹊起,很快再度接到重要订单——为皇家织就一批用于庆典的宋锦服饰。苏瑶一家既欣喜又忐忑,林宇全程投身筹备工作。从图案设计伊始,他便与苏瑶一同,参照系统给出的古今图案元素,力求在融入当代审美的同时,留存宋锦的古韵风姿。林宇指着图纸上的一处图案,对苏瑶说:“这部分采用传统的云纹,但我们可以将线条再流畅一些,让它看起来更灵动。”

苏瑶颔首认同,补充道:“不妨在旁巧妙嵌入现代风格的几何图形,借由传统与现代的鲜明对比,凸显画面层次,让视觉效果更为立体。”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设计出一系列精美图案,为这次皇家订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染色时,按照新方法,色彩过渡自然流畅,精准还原设计图。织造过程中,改良后的织机让织工们操作得心应手,效率大幅提高。

眼看大功告成,一场暴雨却突然席卷而来。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织坊的屋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雨水顺着屋檐倾泻而下,很快便在地面汇聚成湍急的水流,无情地涌入存放丝线的仓库。

“不好,丝线要遭殃了!”苏瑶最先发现情况,惊恐地大喊起来,声音在嘈杂的雨声中显得格外尖锐。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仓库里的积水迅速上涨,已经快要没过装丝线的箱子。

苏瑶急得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哭腔:“这可怎么办,这么多丝线,要是都受潮了,这订单可就完了!”

林宇神色镇定,一边安慰苏瑶,一边迅速开启系统查询丝线急救办法。“大家别慌,先把受潮的丝线小心整理出来。”他提高音量,对着慌乱的众人喊道,“小王,你去拿几条干毛巾来;老张,找几块木板,把丝线箱子垫高,防止被水浸泡!”

“好嘞,我这就去!”小王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屋里跑。

老张也赶忙说道:“没问题,我马上去找木板。”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在林宇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抢救丝线。他们将受潮的丝线一捆一捆地搬出仓库,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林宇仔细查看每一束丝线的受潮情况,一边操作一边说道:“大家注意,这些丝线很娇贵,动作要轻。我们采用低温烘干与特殊晾晒结合的方式,尽量挽救这些丝线。”

“林公子,这低温烘干的温度要控制在多少合适啊?”一位老工匠抬起头,满脸担忧地问道。

林宇思索片刻,回答道:“大概 30到 40摄氏度,不能太高,不然丝线容易受损。”

另一位年轻工匠接着问:“那特殊晾晒是咋个晾法呢?”

“找个通风好、光线弱的地方,把丝线摊开,慢慢阴干。”林宇耐心解释着。

经过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大部分丝线得以成功挽救。雨渐渐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晾晒的丝线上,泛出柔和的光芒。看着眼前这一幕,苏瑶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太好了,终于保住了,这次多亏了林宇,还有大家的帮忙。”

林宇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回应:“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们可不能让这场雨坏了大事,订单肯定能按时完成!”

当这批宋锦服饰呈现在皇家面前时,其精湛工艺与独特设计赢得满堂喝彩。苏瑶家的名声在城中大噪,订单纷至沓来。苏瑶看着忙碌却充满希望的织坊,眼中满是感激与爱意,看向林宇:“林公子,若不是你,我家的宋锦织造怕是难以有今日之盛。”

林宇微笑着,轻轻握住苏瑶的手,深情说道:“苏姑娘,此乃你我携手奋进之硕果。未来,我们定能让宋锦这非遗瑰宝,绽放于更为广袤的天地。”彼时,苏瑶家中的宋锦事业,恰似春日繁花,蒸蒸日上。然而,林宇与苏瑶之间的情感,却如暗流涌动,悄然升温。林宇,本是穿越而来的异客,孤身一人,在这世间举目无亲。自始至终,他默默守护在苏瑶身旁,全心全力助力苏家的宋锦织造大业。

一日,林宇正在织坊中忙碌,平日里常来帮忙的大娘,一脸关切地走上前来,语重心长地劝道:“小林啊,你瞧瞧,为了苏家的事儿,你最近忙得昏天黑地,都瘦了一圈。你一个外乡人,在此地无依无靠,可得多为自己谋划谋划。天天在这织坊从早到晚地忙活,万一苏家的事儿没个好结局,你这一番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一旁的年轻伙计小李也跟着附和:“是啊,林哥,大娘说得在理。咱们起早贪黑地干,要是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太不划算了。”

林宇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诚恳地回应:“大娘,小李,你们听我讲,苏瑶家的宋锦技艺传承如今艰难万分,面临着后继无人、资金匮乏等诸多困境,我不过是尽己所能,搭把手帮帮他们。再者,宋锦织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打心底里认为此事意义非凡。”

大娘却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语气略带急切地反驳:“话虽如此,可你也得为自己的将来盘算盘算呀。苏家织坊若日后发展壮大,商场如战场,难免会与你产生利益冲突,到那时可如何是好?”

这时,一直沉默的老工匠张叔缓缓开口:“小林这孩子,心是热的。传承宋锦这事儿,本就不容易,多一个人帮衬,总是好的。咱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小李一听,赶忙插话:“张叔,您这话虽然在理,但咱们也得现实点不是?林哥要是把所有精力都搭在这儿,最后没得到什么回报,那多不值当。”

大娘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小李说得对。小林,你可得好好想想。”

林宇笑了笑,耐心解释:“我明白大家的好意,可有些事,不能只看利益。苏瑶一家为了传承宋锦,付出了太多,我实在不忍心看着这门技艺没落。而且,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织坊经营好,到时候,也能带动咱们整个村子的发展,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张叔拍了拍林宇的肩膀:“小林,就冲你这份心,我信你。”

另一边,苏瑶的父亲、母亲和祖母齐聚一堂,趁着四下无人,把苏瑶叫到跟前。苏父眉头紧蹙,率先开口:“瑶儿,林公子一表人才,这段时间也帮了咱们家不少忙,这我都看在眼里。但你也清楚,他是个孤儿,咱们家又是传统手工织坊。虽说他如今资助文化项目,可根基毕竟不稳,生意场上更是错综复杂。我怕你们感情深了,日后若有矛盾纠纷,你心思单纯,定会受委屈。”

苏母连忙点头,附和道:“是啊,瑶儿,咱们做父母的,就盼着你能安稳幸福。”

祖母则缓缓摇着头,叹气道:“老话说得好,门当户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时,苏瑶的母亲恰好路过,听到这番话,忍不住插嘴道:“老苏,话可不能这么说。林公子看着就踏实,对瑶儿也是真心实意的。”

苏父闻言,转头看向妻子,有些着急地说:“你呀,就是太好说话。这感情的事,哪能只看表面。”

苏母走到苏瑶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瑶儿,你跟妈说实话,你觉得林公子这人咋样?”

一直静静听着的苏瑶抬起头,目光坚定:“爸、妈、奶奶,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林宇他努力上进,对我好,对咱们家的织坊也上心。我相信,只要两个人真心相待,没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苏父皱着眉,还想再劝:“话虽如此,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祖母也跟着摇头:“瑶儿,你别犯糊涂。”

苏母看了看苏瑶,又看了看苏父和祖母,犹豫着开口:“要不,咱们再观察观察林公子?”

苏瑶急切地说道:“爸,妈,奶奶,我不想错过他。咱们织坊能有今天,他出了不少力,而且他对宋锦传承的用心大家都看得见。”

苏父沉默片刻,叹了口气:“瑶儿,不是爸要阻拦你,这往后的日子,苦的可是你自己。”

苏瑶眼神愈发坚定,看向父亲,语气不容置疑:“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和他一起为织坊、为宋锦努力,我愿意。”

“瑶儿,这可不是小事。”苏父眉头紧锁,满是担忧,“那林公子虽说有志向,但织坊的事儿复杂,你们俩能处得来?”

苏瑶赶忙握住父亲的手,言辞恳切:“父亲,您切莫忧心。林公子对我一片赤诚,对传承宋锦技艺也是真心实意。他对宋锦织造的热忱,对文化传承的执着,我都看在眼里。”

一旁的苏母也忍不住开口:“话是这么说,可过日子和做手艺不一样,难免有磕磕碰碰。”

苏瑶微微一笑,看向母亲:“母亲,您放心。我和林公子交流过很多,关于宋锦,关于未来。我们想法一致,不会起争执的。况且,他自幼孤苦伶仃,却能凭一己之力打拼至今,这份坚毅令我尤为钦佩。我坚信他能给我带来幸福。”苏母在一旁,微笑颔首,轻声说道:“我就觉得这孩子靠得住。”

苏父却仍旧眉头深锁,幽幽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我总归是放心不下你。”说罢,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忧虑,显然不像女儿那般满怀信心。

苏瑶轻轻晃了晃父亲的手臂,撒娇道:“父亲,您就别担心啦。”

苏父忍不住又说:“瑶儿,感情的事,一时冲动可不行。林家在生意场上根基浅薄,以后要是遇到难关,咱们家未必能帮衬得上,到时候,你们该怎么办?”苏瑶认真地看着父亲:“父亲,我和林宇早就商量过了,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宋锦技艺传承下去,也会把织坊经营好。就算将来遇到困难,我们也有信心一起克服。”

苏父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长叹一声:“但愿如此吧,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林宇与苏瑶听闻苏父的态度,顿时陷入两难。他们深知,苏父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这些现实难题犹如巨石,横亘在他们面前。然而,二人的情谊早已在相处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为宋锦传承奔波的日子里,愈发深厚。他们不仅彼此相爱,更对非遗传承满怀热忱,将宋锦技艺的延续视为己任。

一日,二人相约街头漫步。往常热闹的街市,此刻在他们眼中却黯淡无光,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林宇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目光坚定而炽热,紧紧凝视着苏瑶,话语中带着不容动摇的决心:“苏姑娘,我已反复思量,绝不能因家庭的阻碍,放弃我们这份得来不易的深情,更不会在宋锦传承的道路上退缩半步。

你于我而言,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存在,为了你,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哪怕前方荆棘密布,我也愿奋勇向前,无所畏惧。”苏瑶眼眶瞬间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回应:“林公子,我亦心意坚定,从未动摇。只是如今这般情形,我们该如何说服父亲,让他理解并支持我们呢?”

二人对视,目光中满是无奈与迷茫。即便前路荆棘密布,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深情,对宋锦传承的坚守,又怎会轻易让他们放弃这段感情与共同的理想?可苏父那固执的态度,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跨越这道难关,既守护住爱情,又让宋锦传承之路得以顺畅延续?

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令人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急切想知道他们能否冲破重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