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主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是支持企业生存与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基本要素,是企业和国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堪称世界奇迹。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人口红利等低成本优势和资源的高投入,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增长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突出。改变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已是当前经济改革的关键。转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则需要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创新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因。要实现这一目标,微观上则需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引进,对外依存度较高,这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特别是最近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整个社会再次认识到企业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企业技术水平低下限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激励和培育技术创新仍然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激发我国企业创新动力,提升我国企业创新水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既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影响企业创新的环境因素,又需要企业从微观层面上健全完善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企业创新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进行测度,本书利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宏观因素对推动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投入,而且地方政府效率越高,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②微观因素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关键动因。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即股东股份多元化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水平;薪酬契约影响了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动机,业绩薪酬不利于激励管理层提高创新产出水平。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倒U形关系的影响,即合理地拉开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其一,本书基于宏微观视角,研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动因,将从理论上丰富我国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其二,本研究丰富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从营商环境角度出发提升我国企业创新水平给出了对策启示;其三,本研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为评价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启示;其四,本书研究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评价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有效性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就完善我国管理层薪酬激励方案、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其五,本书研究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丰富了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研究文献。

本书的应用价值在于:首先,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决策层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原因,为决策层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推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依据。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需要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出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政府要完善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微观上也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机制,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的薪酬契约,以保证企业持续地进行创新。其次,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下,决策层应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决策层更好地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为中央推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