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高炽看着朱棣之时,朱棣也在观察着朱高炽的表情。
如今朱高炽不想动,他就想办法让朱高炽动。
解缙这个人,自从上次在朝会上那般反驳他,阻挠大明出兵,他就已经对这个人彻底不喜了。
但他清楚一点,朱高炽不会放弃解缙。
当初立储之争时,解缙可是没有少给朱高炽出力,经常给他说着朱高炽的各种好,可以说解缙帮了朱高炽很大的忙。
直接让朱高炽不要去贪图享乐,要处理国事,那个手法太低级,朱高炽未必会服,尤其是朱高炽还肩负着调理徐妙云的重任,他不一定能让朱高炽听。
但用解缙,就不同了,他虽然没说目的,但他相信朱高炽能够听得明白。
要是这个法子不行,他正好顺着直接给解缙定罪,他再想法子。
要是可行,那就再关一段时间,过后再找理由就是了。
而且只要这次能行,这个解缙,他还可以一直这样用,也是挺不错的一件事。
朱棣格外的期待,朱高炽会怎么应对。
朱高炽看着朱棣那玩味的神情,就知道这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想看他的笑话?
片刻,朱高炽不紧不慢,缓缓开口。
“爹,解缙因为何罪要被定罪?”
“老大,解缙所犯何事,难道需要我再给你说一遍吗?你身为太子,连这些都不知情,你这个太子,懈怠了。”
“呵呵,爹,别扣这么大的帽子。
你要治解缙的罪,得有罪行才可让天下人服众。
因为解缙反对出兵吗?因为反对爹,觉得冲撞了你,就要治罪?
可解缙出发点是为大明百姓,他考虑的是如今大明初定,各地需要恢复民生,国库钱粮不足。
他确实目光短视了,但至少也是站在百姓一方,为天下虑,何至于治罪?
至于冲撞,若是因为这点事,爹你就要治罪,岂不是在向天下说明你是一个心胸狭隘的皇帝?”
朱高炽说到这里,朱棣的神情一时都有些阴沉了下来。
因为朱高炽竟然站在解缙的角度帮解缙说话,要知道他们可是父子,朱高炽竟然向着一个外人。
若是解缙没有错,那错的就是他这个大明皇帝了?
他朱棣容不得臣子的劝谏,心胸狭隘,这个名声,他可不会去背。
朱高炽看着朱棣的神情,并没有因此担心,为解缙开脱,此刻不做,后面也是会做的。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
朱高炽没有停下,继续说道:“解缙人狂了一点,需要让他冷静冷静,让他在诏狱再待一段时间吧。
若是不改,爹你想怎么治罪就怎么治罪,我不会有任何意见。
大明需要能干实事的官员,不需要狂士。
而解缙若是改变,我后面还需要他,不过不是让他进入朝堂。”
朱棣听到这里,一时都有些不清楚朱高炽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刚才还在帮解缙,但转头却是说出了这样的话。
但朱高炽所说的一句话他很认同,那就是大明需要能干实事的人,这也是他所想的。
那些什么儒家大儒,转眼诗词歌赋之人,纵有名声,但他是一点也看不上。
而朱高炽这次展现有一点又让他极为欣慰。
那就是朱高炽居然不再是任何时候都维护这些士大夫文官了。
原本的朱高炽书生气太浓,为这些人,时常劝谏反对他,让不爽很久了。
作为从洪武时期过来的人,他可太清楚那些文官士大夫是什么样的人了,可以用,但必须也得有提防。
不然,这些人必成朝廷大患。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他成立了内阁,但真正的大权,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如今朱高炽难得对这些人展现出来了心狠,若是解缙不改,就直接抛弃,虽然无情了一些,但这也是一个皇帝继承人必须要能够做到的。
对于不能干实事,只会夸夸其谈之辈,确实不应该去重视。
最后朱高炽说的解缙改变,朱棣同样来了兴趣。
解缙要怎么改变?且到时需要解缙,又不让解缙进入朝堂,这让他很是好奇。
“老大,你让我很刮目相看,难怪当时在朝会上,你没有站出来为解缙求情。
你前面说的,我不跟你计较,我朱棣背负的骂名已经不少了,你这点威力的话,对我就像挠痒痒。
但我允许这一次,今后你要是再敢这样,我让你体会体会太祖皇帝,也就是你爷爷当初是怎么教育不肖子孙的。”
“说说吧,解缙得怎么改你才会需要他?要怎么用?为什么要先让他在诏狱?为什么改了都不让他进入朝堂?”
听着朱棣突然的夸赞,朱高炽径直笑了。
朱棣的心胸,他从来没有怀疑,他清楚朱棣的胸怀宽广,有着大志向,一心想要干出功绩的帝王,都是胸怀宽广的。
唯有如此才能兼济天下,才能收纳更多的人才为己所用。
李世民如此,朱棣同样如此,且两人都是篡位。
只不过一个是玄武门兵变,一个是打着靖难的口号,比起直接兵变,好看了很多。
但根本性质,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至于朱元璋教育人的方式,他是一点都不想体会,他这个前身是正儿八经见到过的,那是真的抽,还是趴了裤子抽,贼疼,贼丢脸。
看着好奇的朱棣,朱高炽也没有藏着掖着,这个想法没有朱棣的允许,他也实行不下去。
“爹,安南必然会被攻灭,但攻灭之后呢?
这个地方是要纳入大明疆域的,但其原本不是大明之地,加上太过于偏远,朝廷若是想要将其纳入大明,必须要收其民心。
这个民,我指的是真正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安南的官吏、士绅、富户。
我给张辅交代的,爹你也知道,我与您明说吧,我就是想要彻底解决安南的那些人。
因为安南的钱粮物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些人手里,这些人不解决,大明如何得到安南的钱粮物资?
且被大明攻灭后,必然会有不服王化之人,那些人必然会想着再复安南,这个准备,想来爹你也有心理准备吧?
而除掉这些人,也是为了防止这些人的再度反叛。”
“解决了这些人,大明才真正得到了安南的土地、钱粮、物资,到时再将土地分给百姓,将钱粮、物资用于地方的发展,民生恢复,如此大明必得民心。
也唯有如此,大明才能算是真正掌控了这个地方。
尤其是我从南洋商人那里听过了,安南那里,水稻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的水稻,爹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吧?
只不过因为安南水稻产量低,导致依旧粮食紧缺,且适合又集中的耕地,只有那么一块平原(红河三角洲)。
但若是我们将大明比较高产的水稻拿到那里种植呢?若是大明将那个平原再度开发呢?”
“但要做这些事情,必须要派有足够能力,且有份量,更需要保证这个人不贪,清廉。
如今朝堂上,派谁去?
这样的人,在朝堂身居高位,又是爹你的左膀右臂,朝廷也需要这样的人在朝堂。
若是无故派这样的人过去,别人会怎么看?天下人又会怎么看?
所有人都只会以为这人是犯了什么错,被发配到边地去了。”
“而这个解缙,只要他能够改变过来,那么他就符合所有的条件。
爹,现在你还想要杀解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