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扶风坳

秋日,田间地里。

稻子割完后有一股草木清香,弥漫在乡间田地。

每年麦子和水稻交替耕作,李家一百八十亩田地,哪怕没有废去多少人力,一年收益不过几百两。

在村里确实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富户,但想要换取灵石供养李先悦修行,犹如杯水车薪。

周扬青提着饭盒前来送饭,自从被李家收留后,张茗一直是把它当作儿媳妇来看的,只是如今先寻被征召,到显得尴尬起来。

他端着食盒,朝田里劳作的李先赫喊道:“先赫,张婶让我给你送饭来了。”

声音婉转,犹如清脆的黄鹂。

短短几天时间,周家给他的震撼太大了,四位子嗣都是武者,李家家主更是逆势斩杀先天境界盗匪,替死去的村民报仇雪恨。

如此家世,在镇上都算是一方豪强,能得李家收留,简直是撞了大运,每日主动帮李家打理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天气炎热,高强度的劳作,哪怕是武者,身体都感到一阵疲惫。

他们坐在田埂处的树荫下乘凉歇息,李先赫一口凉水下肚,驱散一身的疲惫。

“哇,扬青姐,这么多好吃的?”李先赫挑开话头。

“嗯,张婶说你们练武的食量大,叫我多带一点。”周扬青笑着说道。

“谢谢!”

李先赫打开食盒,将食物摆开,全都是他爱吃的肉食,当即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先赫小弟,吃慢些。”

周扬青看着李成钺的吃相,有些忍俊不禁。

“你会嫁给我哥吗?我听我娘天天念叨。”李先赫情绪低落的说道。

母亲每次提起周扬青,都会提起大哥,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并不痛恨大哥,只是那种情绪没来由的,突然就窜出来了。

“我不知道,一切听家主的。”周扬青思考了一番,说道。

“那你觉得我怎么样?”

“你?”周扬青捂嘴一笑,调笑道:“你不过一小屁孩,懂什么?”

“我是十三了,扬青姐!”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长时间的在同一屋檐下相处,懵懂的情愫早已深种。

“等你给家主说了,再考虑给我说吧。”周扬青娇笑道。

————

夜晚,月明星稀。

李成钺躺在院子里,享受夜晚凉风的一丝惬意,灵石已经被李先悦耗光,成功凝聚了一缕法力,看样子起码要凝聚十缕法力,突破练气,成为正真意义的上的仙师,才有机会触发词条。

如此高效全凭灵石发挥作用,如今没了灵石,进度再次回到之前。

想要提高修行效率,除了灵石,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拥有灵脉的灵地修行。

可惜,灵地稀少,整个兰溪县的灵地,都在火鸦岭赵家手里,其他人根本没资格染指。

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兑换灵石。

可是该去哪里兑换?

李成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说浮现一个人。

那杨家小子,去了大河帮几年了,铁定知道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东西。

李成钺当即动身,去了一趟兰溪县城,大河帮驻地。

好在大河帮够大,随便找个人都能打听到。

李成钺在大河帮帮众的指引下,他来到杨离居所。

“贤侄,我今日来寻你,想打听打听,我想换一些仙家……”

“仙家?是仙家炼制的破境丹药?”杨离反问道。

他在大河帮混迹了数年,自然知道武者很多丹药都是出自仙师之手。

“可是先寻要突破武者?”杨离问出心中所想。

李成钺面露尴尬之色,想来他李家一门四武者的消息还未传入县城。

“差不太多。”售卖仙家丹药的地方定然不会灵石,毕竟都是出自仙师之手。

“这类丹药普通市场根本不会流出,只会出现在有仙师存在的交易会上,我也只是听说,却从未参加过。”他如实说道,他是从师傅那里听来的。

“可知道如何参加交易会?”

“据说,兰溪县与灵璧县之间有一座山坳,名为扶风坳,在那里每月初一和十五会举办交易会,据说,想要参与交易会,还得持有通牒。”

杨离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地告诉了李成钺,说道:“正好,再过两日便要举行交易会,李叔若是想去,我可禀告师傅,带您一同前去,还可保证安全。”

“自然,还请贤侄引荐。”李成钺眉头一扬,面露喜色,没想到如此顺利。

大河帮一处堂口,杨离走入其中,只见厢房中坐着中年人,八字胡,作书生打扮,正在伏案翻阅文书,他眉头紧皱,心事重重。

杨离叩门。

“谁?”王权揉了揉眉心。

“师傅,是我,杨离。”

“进来。”

“徒儿拜见师傅!”杨离恭敬行礼。

“何事?”

“我有一长辈,欲前往扶风坳交易会,想跟寻师傅前去。”杨离长驱直入的说道。

王权揉了揉太阳穴,有些不悦地说道:“只是这些小事?”

杨离尴尬地挠了挠头,师傅对他还不错,一般不会发脾气,如今看来,多半是遇到烦心事了。

“我知道了。”

“师傅,可有什么烦心事?”杨离关切的问道。

王权所在堂口是商贸堂,把控粮食柴火的运输,甚至由于其垄断性优势,在县城拥有一定的定价权。

商贸一直是油水最多的堂口,他今日查账,发现很多漏洞,这月入账比上月少了三分之一,若是查不清楚,帮主怪罪下来,可能会掉脑袋的。

“账对不上,你最近在码头,可有发现货物的异常?”

“怎么会如此?所有货物我们几人都有亲自过手,不可能出问题的。”杨离有些慌神,激动的说道。

王权摆摆手,让他安静:“不要自乱阵脚,有我压着,出不了大事。”

“你来看看账册!”

杨离来到案前,翻阅账册。

“八月四日,到货五百石稻谷,计五十两白银。”

“八月五日,到货七百八十石稻谷,计七百八十三两白银。”

……

几位同僚都有签字,确认记录。

“你再看看仓库的记录。”

杨离翻阅了一番仓库记录,果然与他们码头现场的账册对不上,粮食的重量对不上。

突然想起,负责称量的同僚一直在告假,是他们几人轮流负责称量的。

中计了!

“别大惊小怪的,铁定是被坑了,我等私下补齐漏洞,自可无忧!”王权安慰道。

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是费些银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