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铁流初铸,希望在手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绘梨衣的猫
- 2040字
- 2025-04-10 15:53:07
姜晨口中的“最新尺寸公差”,自然是经过【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优化后的数据。
他并没有直接拿出全新的图纸,那太过惊世骇俗。
他选择在现有63式步枪图纸的基础上,对关键部位的尺寸、公差、材料热处理工艺等,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和指导。
这些改动,单个来看或许不明显。
但组合起来,却能对步枪的整体性能产生质的提升。
看到姜晨这个技术负责人、大学生“干部”二话不说就亲自上机床干活,而且动作娴熟,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所有的工人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整个06车间,如同一个沉睡许久后被注入强心剂的巨人,猛地苏醒过来!
“嗡嗡嗡——”
“滋啦——”
“哐当——”
“哒哒哒——”
车床旋转的声音响起,砂轮磨削的火花飞溅,锻锤敲击毛坯的声响传来,钻头切削金属的声音不绝于耳。
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不再是杂乱的噪音,而是一曲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工业交响乐。
王师傅拿着零件清单,在库房和车间之间来回奔走,协调着各种规格的钢材和半成品。
络腮胡子站在一台大型铣床前,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进刀量,加工着机匣毛坯。
眼镜则拿着千分尺和量块,一丝不苟地检验着刚刚车削出来的零件。
年轻的工人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搬运物料、清理铁屑、辅助操作,车间里热火朝天。
姜晨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操作着车床,神情专注,双手稳定而精确。
刀具在他的控制下,如同最灵巧的画笔,在旋转的金属零件上刻画出精准的线条和轮廓。
经过系统日志优化的枪机组件,其内部结构和配合精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必须亲自把关,确保这些核心部件的加工质量。
时间在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飞速流逝。
一天,两天,三天……
车间里的灯光从白天亮到深夜。
工人们轮班上阵,机器几乎没有停歇。
姜晨更是以身作则,除了必要的吃饭和短暂休息,几乎所有时间都泡在车间里。
不是亲自操作关键工序,就是指导其他工人解决技术难题,或者拿着图纸和量具,反复核对每一个零件的尺寸。
老旧设备的问题也确实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时有发生。
不是这台车床的主轴有些微跳动,影响了光洁度,就是那台磨床的导轨磨损,导致直线度稍有偏差。
每当这时,姜晨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经验,指导老师傅们进行调整、补偿,或者干脆修改加工工艺,绕开设备的缺陷。
他的冷静、专业和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彻底征服了车间的每一个人。
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他们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不辜负这位年轻组长的信任和付出。
零件一件件地被加工出来,经过严格检验后,汇集到装配台。枪管、机匣、枪机、活塞、复进簧、扳机组、枪托……
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姜晨利用系统日志赋予的“微小”改进。
终于,在连续奋战了将近十天之后,所有的零部件都加工、检验、准备完毕。
最后的总装开始了。
这一次,装配台周围围满了人,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车间里安静得只剩下零件轻微碰撞和工具操作的声音。
姜晨亲自担任主装配手,王师傅和络腮胡子师傅在一旁协助,递送零件和工具。
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个步骤都极其精准、流畅。
他仔细地将枪管与机匣连接,安装好导气箍和活塞,然后是精密的枪机组件,感受着它们之间严丝合缝的顺滑感。
接着是复进簧、扳机组……最后,装上经过打磨、浸油处理的木质枪托和护木。
“咔哒。”
随着最后一声清脆的机件咬合声,一支崭新的步枪,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它静静地躺在铺着帆布的装配台上,枪身的金属部件泛着内敛的幽蓝色光泽,木质部分则呈现出温润的深棕色。
从外观上看,它与普通的63式步枪差别不大,但仔细观察,似乎线条更加流畅,部件之间的结合也更加紧密,透露出一种更为精悍、可靠的气质。
姜晨拿起这支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空仓挂机,感受着机件顺畅无阻的运行。
然后,他将枪口指向安全的空旷处,扣动扳机。
“咔!”
清脆的击锤释放声响起,干脆利落。
成了!
姜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似乎都随着这声枪响而消散了不少。
他看着手中这支崭新的步枪,黝黑的枪身在他眼中仿佛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支枪,这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落后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希望!
不同于之前依靠系统进行改造的。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亲手铸造的第一件“作品”!
周围的工人们,看着这支线条流畅、充满力量感的步枪,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这就是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十天的成果!
“好枪!”
王师傅忍不住赞叹道,。
他这辈子摸过的枪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他能感觉到,手里这支枪的分量和质感,似乎格外不同。
“看着就带劲!”络腮胡子也咧着嘴笑,露出一口白牙。
姜晨将步枪小心翼翼地放回台上,脸上露出了这段时间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
“同志们。”他环视着一张张激动而疲惫的脸,“我们成功了!这是第一支!接下来,我们要再接再厉,尽快完成首批试制任务!有了它,我们就有底气向上面汇报,也有更大的希望争取到更好的设备!”
短暂的寂静之后,车间里爆发出比修复铣床时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是属于他们06车间全体工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