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去和瓦剌人说吧

看着几位老祖宗“和善”的眼神,朱祁钰赶紧一溜烟关闭了聊天群。

关于海禁,这几位老祖宗当年是各有各的算盘,太祖爷是为了防范敌军残部,成祖爷是为了杜绝倭寇扰民,至于仁宗皇帝嘛,则纯粹是因为这玩意不挣钱。

但在得知朱祁钰开海为的是解决大明将来的粮产危机,这些个打心底里盼着大明好的老祖宗们,对此自然也是举双手赞成。

在得到了这些老祖宗们的首肯之后,朱祁钰也不再耽搁。

第二天一早,趁着群臣朝会之际,他便将这一想法提了出来。

跟于谦预料的一模一样,在听到要解除海禁,朝中那些个老臣纷纷站了出来,表示了反对。

对此朱祁钰倒也不意外,毕竟对于这些一辈子都生活在大明境内的老臣子们来说,海外的事,实在是充满了未知。

特别是在听到海外还有什么作物,能抗寒抗旱,产量极高,更是难免会觉得天方夜谭。

“海禁之事,是我大明历代皇帝定下的规矩,陛下刚刚登基便要废了祖宗之法,就不怕将来无颜面见列祖列宗吗?”

一道略有些尖锐的声音传来,对于开放海禁,率先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返回京城的孙太后。

“太祖爷曾立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太极殿乃我大明君臣议事之地,太后不请自来,违背祖训,就有脸见列祖列宗了嘛?”

朱祁钰翻了个白眼,孙若微这个妖妇的嘴,简直是比竹叶青的还毒。

一开口的,就是要让他去地下见老祖宗...

这才二十郎当岁的年纪,他朱祁钰暂时可还没和那些老祖宗们团聚的想法。

再说了,见老祖宗非得去地下嘛?一会儿下了朝,他就去群里见见。

这次必须要好好跟他那没眼光的老爹谈谈,让他赶紧托梦,狠狠的教训下这死老娘们。

“你!”

被朱祁钰的话反将一军,孙若微面色大怒,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本想着用大明朝列祖列宗们来压朱祁钰一头,结果没成想,反而着了这牙尖嘴利的臭小子的道。

确实,真要论起祖宗之法来,那当年太祖爷可是早就定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

连当年母仪天下的马皇后都没能例外,更遑论她这个靠着宫斗上位的。

“太上皇当年年幼,先皇宣宗当年亲自留下遗诏,让太后上朝辅佐,难不成连先皇的意思,陛下都要忤逆了嘛?”

眼见表现的机会出现,太后头号狗腿子徐有贞连忙从群臣之中钻了出来。

原先太后南巡之际,见识到了朱祁钰手段的他,确实是连屁都没敢放过一个。

但如今自己这最大的靠山已经回来了,徐有贞的腰板,自然也就跟着硬了起来。

别的本事他是没有,但耍耍嘴皮子,那还不是他的强项?

“既然是先帝遗诏,那祁钰自然是不敢违抗。”

出乎孙太后二人意料之外,向来和他们不对付的朱祁钰,闻听此言居然破天荒的没有反驳。

以为自己成功将对方拿捏,徐有贞的脸色立马挂上了得意的表情。

再看向孙太后之时,脸上也多了几分邀功的意味。

在朱祁钰身上一再吃瘪的孙太后,见朱祁钰难得的服了软,心情顿时大好。

她轻哼一声,缓步走上堂前,脸上满是轻蔑。

“于谦,朕命你兵部即刻备精兵五千,遣孙镗,石亨二位将军,亲自护送孙太后和徐大人前往瓦剌,好让二人完成先帝遗召,在草原那好好辅佐太上皇。”

然而就在孙太后准备大步走上堂前,坐上龙椅一旁那个昔日她一直坐着的地方的时候,朱祁钰忽然冷冷一笑,略带嘲弄的开口说道。

辅佐太上皇?要知道,这紫禁城之内,可没有什么太上皇啊!

“你...陛下这是何意?”

孙若微闻言一怔,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之后,她顿时大怒。

自先帝驾崩,这大明朝几十年来,哪曾有人敢这么对过她?

然而一向手眼通天,权倾朝野的她,在朱祁钰的面前,却仿佛只能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她甚至丝毫不敢怀疑,只要自己继续嘴硬,这个小疯子是真敢把自己往瓦剌那送去。

“没什么别的意思,先帝之命,朕不敢违背,瓦剌虽然凶险,但太后若是执意要完成先皇遗诏,朕也只好成全。”

“好了,是奉太祖后宫不得干政之命,还是按先帝遗诏前往瓦剌,太后您选吧。”

朱祁钰面若寒霜,声音也无比冰冷。

对于这个祸国殃民的老妖妇,他可是半点都不惯着。

见对方似乎是动真格的,一向专权的孙太后彻底的慌了神。

连忙向着一旁出了馊主意的徐有贞投去求救的眼神,然而方才还嚣张跋扈的徐有贞,此刻早已是低着脑袋,又钻回了群众之中去了。

开玩笑,让太后去瓦剌,这多少可能是有些威胁的意思。

但让他徐有贞去那送死,那还不是朱祁钰那货一句话的事?

在率领百官,成功击退瓦剌之后,朱祁钰已然不是从前那个毫无凭仗的郕王殿下了。

现如今朝中文臣武将,超过半数,都已经忠心于他。

特别是武将方面,以孙镗,石亨为首,这些把持了皇城内全部兵力的将军们,现如今是只听朱祁钰一个人的话。

眼见太后出马都讨不到便宜,一向见风使舵惯了的徐有贞,哪还敢再多嘴半句啊?

轰走了孙若微这个妖妇之后,朱祁钰再一次在群臣前立威。

如果击退瓦剌人,只是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的话,那么此刻的他已然让众人知道,朝堂之上的手段,他同样不输。

“朕非独断专行之人,只是开海一事,事关我大明未来。”

“现如今各地粮产逐年下降,最严重之地,已不足丰年半数,各位若是反对出海,那么还请告知朕,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天下百姓挨饿。”

在驾驭群臣方面,大明朝最厉害的,自然得数太祖爷朱元璋了。

恩威并施,手段雷霆,即便是当年的淮西勋贵,也被他老人家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段时间以来,除了跟成祖爷讨论行军打仗之外,朱祁钰做的最多的,便是跟自己这位太祖爷,学习驭人之道了。

群臣反对?这要什么紧?

让反对之人提出解决的办法不就解决了?

食君之禄,解君之忧。

要是只会制造问题,而解决不了问题,那这样的臣子,还留着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