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赵成珍

用钢琴看世界,用音乐找自己

SEONG-JIN CHO

The World Mirrored by Piano in Music

文字_高鑫

figure_0008_0003

只有一个原因:我实在太喜欢音乐了。

——赵成珍

“珍”有“珍贵”“珍宝”之意,因此中译名“成珍”二字对于赵成珍而言非常贴切。2015年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不久的他作为韩国第一位、亚洲第三位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钢琴家,绝对可以用“一夜成名”来形容。当晚,全世界关注比赛的人,目光都聚焦在肖邦的家乡——波兰首都华沙。午夜一点,比赛结果宣布的那一刻,赵成珍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用钢琴看世界

1994年5月28日,赵成珍出生于韩国首尔。他的父母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家中收藏了许多古典音乐的唱片。因此在新世纪的开端,六岁的赵成珍与其他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琴童一样,踏上了学习钢琴之路。在从钢琴“一指禅”开始慢慢进步的同时,赵成珍的父母也让他接触了绘画和体育,但音乐始终是吸引他的唯一。很快,年仅十岁的赵成珍萌生出要当钢琴家的想法,“只有一个原因:我实在太喜欢音乐了”。2005年,十一岁的赵成珍下定决心要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从他立下此志愿到他2015年获得冠军,整整用了十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在十八岁以前,赵成珍都是在首尔接受钢琴教育的,他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是肖邦青年钢琴比赛和滨松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并获得过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等国际大奖。2012年,他离开韩国赴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从小在韩国用乐谱才能窥得一隅的风景,终于成为他脚下踏过的路。两年后,还是学生的赵成珍获得了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2015年,他拿下了五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每一次备赛和比赛都是被压力包裹的过程,人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赵成珍基本不会去听其他选手的演奏,甚至不关心他们的发挥,因为理性告诉他,这些与他自己的比赛状态毫无关系,他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打磨以及对自己心态的调整上。读谱就是读心,是演奏者对作曲者的解码:仔细分析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钢琴当作能走进音乐世界的任意门,随指尖在德彪西谱写的“月光”下漫步,乘音符俯瞰柴科夫斯基笔下的辽阔大地。

figure_0011_0005
figure_0012_0006

赵成珍

©Christoph Köstlin

“好开心,终于不用再参加任何比赛“好开心,终于不用再参加任何比赛了!”“我更喜欢演出而不是比赛。”这短短两句话,既是赵成珍对悠悠学琴路的总结、钢琴学生阶段的恢弘尾声,也是他对未来漫漫人生路的憧憬,恰似钢琴家这一身份的美妙前奏,预示着属于赵成珍的舞台已帷幕大开。十五年,从琴童到冠军,他用钢琴看世界,最终也让世界看到了他。

用音乐找自己

在2015年赵成珍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后,来自全球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但他不仅没有被数不清的媒体报道与赞誉迷住双眼,反而展现出远超他年龄的冷静与成熟,这得益于他父母的以身作则。他的父母是一对相当低调且务实的“影子父母”。他的父亲是大型建筑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很少出现在台前,就连颁奖的时候也只是默默地在一旁支持,这让赵成珍能始终心无旁骛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影响并塑造了他沉稳独立、谦逊有礼的性格。

赵成珍曾在采访中说:“我对名声不感兴趣,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艺术家……我想对音乐保持真诚。而且我的性格不是那么外向,喜欢安静地探索音乐、结识音乐家、为观众演奏,这是我的梦想。”能在聚光灯下保持如此定力实属难得,难怪有乐评人感叹道:“不要被一枚金牌蒙蔽了双眼,这家伙可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了五年后,赵成珍搬到柏林定居。柏林比较推崇有态度的演奏家,这使得既有个人风格又追求纯净自然的赵成珍成为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他追求与众不同,但同时也不想刻意形成“赵成珍式”的演绎、声音或分句。这里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蕴含了非常高明的思考,在盲目陷入模仿前人和重构自我的逻辑漩涡之前,“随它去吧”不失为解除束缚的有力武器,“不要想太多”可能就是做自己的最佳路径。

就像鸟儿不可脱离的羽毛一样,赵成珍最重要的标签就是“肖邦”。以演奏肖邦的音乐而闻名遐迩固然是荣幸,但只演奏肖邦的音乐可能就会有“危险”。因此,后来赵成珍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演奏肖邦。他不希望自己被定义为“肖邦专业户”,这是富有勇气也极具挑战的大胆选择。与自己竞争,激发自身潜力,尽可能开拓出更多可能性,在“肖赛冠军”这一头衔之外,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赵成珍觉得英国和德国的听众直接而率真,喜欢就说喜欢,不喜欢就说不喜欢,这样有助于他得到真实反馈,像是照镜子般能及时审视自我、调整状态。相反,美国过于热烈与日本过于冷静的观众则使他发蒙。赵成珍习惯直面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卸下包袱,聆听来自内心的跳动,跟随节奏走属于自己的路。

我对名声不感兴趣,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赵成珍

艺术是生活,生活亦是艺术

近年来,赵成珍成为炙手可热的钢琴新星,连续登上“全球十大最忙碌钢琴家”排行榜,平均三天一场音乐会成为他生活中和吃饭、睡觉一样的组成部分。因为职业的缘故,他经常“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基本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辗转于韩国、巴黎、柏林,又或是世界各地的某一家酒店,赵成珍似乎已经没有了家的概念。但仔细想来,他又觉得“有我在的地方就是家啊”。

将艺术融入生活,同样的,赵成珍的生活也浸润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虽然都是与大众无二的一日三餐、四季冷暖,但艺术家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联想的大脑。他经常会用美食来打比方,比如在琢磨独奏音乐会曲目时,他会用“像是做一桌菜,需荤素搭配”来比喻节目单的设计,也会将自己的音乐类比为一家常客很多的西餐厅,不会为了讨好本就不喜欢这个口味的新客而轻易改变。他会被那些保留着食材本真味道、没有过多的华丽配菜修饰、没有用太多技巧烹饪的朴素食物感动,也会担心因为睡不够舌头长泡而影响美食的品尝。

figure_0014_0007

赵成珍录制专辑

赵成珍优雅的气质并不妨碍他拥有一个乐观、有趣的灵魂。在社交媒体中,除了有平常演出的正式照片及各类宣传报道外,他还经常发一些个人旅行照或与朋友、合作艺术家的合影。偶尔被风吹乱的发型虽不太精致,但配上他永远谦逊且阳光的微笑,一股少年感扑面而来,就像他的音乐那般毫不做作,清新、直接、不虚伪、不油腻,更不故作高深。这是所谓“名人”,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不可多得的状态。都说“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我看“乐如其人”“乐由心生”也是成立的。

在所有采访的视频中,赵成珍总是极其认真地回答问题,但认真之余也不失随性与可爱。他喜欢旅行、看电影、吃美食和散步,喜欢吃意大利菜、日料和法餐,因为喜欢树木而喜欢绿色,MBTI人格测试结果是ISFP型。他会因为英文语法的细节而停顿、纠结,也会因为回答得不错而暗自窃喜,更会因为没有说好而害羞,这都是粉丝们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他有血有肉,不似机器般缺乏个性。同理,他的音乐中也总是散发着充满活力的感性表达,虽还是以机械、木槌与钢弦联动发声,但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温度。

figure_0016_0009

献给拉威尔的一百五十岁生日礼物

自2015年“肖赛”夺冠至今,赵成珍再次“十年磨一剑”,于2025年1月推出了为纪念作曲家拉威尔一百五十周年诞辰而录制的钢琴独奏作品全集唱片,由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发行。巧合的是,拉威尔于1889年至1905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算是赵成珍的“老学长”,因此粉丝们就更加期待赵成珍的演绎了。

拉威尔的钢琴音乐本就是用黑白键幻化而成的“彩色画板”,在赵成珍的琴键下,“画板”像是被洒上了一抹金粉,折射出粼粼波光,水一般透明的音浪裹着淡香泛起阵阵涟漪,直接却不浓烈。赵成珍的处理细腻入微,轻则能轻、重则敢重,时而缓、时而急,极好的控制力与乐感使声音既能融于作品本身的意境,又不失音乐形象的个性与张力。

钢琴独奏《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虽然是拉威尔在学生时期创作的一首习作,但因其精美的旋律与和声,完全称得上是一首成熟的代表作。赵成珍抓住了作品缓而不慢的速度特点,将音乐处理得哀而不伤,并通过一步步递进,将情绪自然地过渡到明朗与宽阔。作品虽简短,但不失典雅与高贵,在赵成珍的演奏下散发出一股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钢琴独奏《水之嬉戏》是描写“水”这一意象的代表作,华丽的琶音织体缠绕在旋律四周。赵成珍的控制力极佳,每一层都清晰、灵动,一股气息始终聚拢着,刻画出好似水中精灵的音乐形象。另外,在极弱的力度下要表现出水花嬉戏的动态感,这需要外科手术般精准的触键,之后水浪一波接着一波翻涌、澎湃,这些画面赵成珍都演奏得毫无负担。

钢琴组曲《镜子》由五首小曲组成,每一首都对应着一个意象,分别是《夜蛾》《忧郁鸟》《海上孤舟》《优美的晨歌》与《幽谷钟声》。虽然每首小曲的篇幅不大,但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要演奏得精致、精确,但又不能过分古板、无神,这就需要演奏者仔细分析作品。赵成珍读懂了拉威尔突破传统的新音乐语汇,将作品演奏得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

figure_0017_0010

赵成珍的《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全集》专辑封面

钢琴独奏《小奏鸣曲》的诞生源自一次比赛,该比赛要求作品精致小巧,因此拉威尔将作品写得非常严谨。严丝合缝的结构和匠心独运的节奏设计,都让这首作品“以小博大”,非常出彩。赵成珍的演奏也十分用心,在生机勃勃的音乐中能听到歌唱、舞蹈,也能听到浪漫与热情的碰撞。

在钢琴组曲《夜之幽灵》中,三首乐曲对演奏技术的要求都相当高,因此拉威尔将自己这套组曲描述为“一套具有超凡难度的浪漫诗歌”。这套作品也将和声的精巧运用到了极致,像万花筒般幻化无穷。赵成珍的听觉配合着指尖与踏板,使声音干净、透亮,却毫不空洞、直白,音乐的线条流畅、力度分明,缥缈的和弦像萤火般随着呼吸闪烁。

钢琴组曲《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风格独特、和声复杂,共由七首各具特色的圆舞曲与尾声不间断的演奏组成。赵成珍将它们演奏得首首分明,每一首小曲的音乐形象都被他捕捉到位,优雅的、迷幻的、华丽的、活泼的,像一幅幅小巧的油画,百听不厌。

曾有记者问赵成珍:“你好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会有你自己不满意的演奏吗?”赵成珍回答说,大部分的演奏他都不满意,虽然有些宣传出来的片段是好的,但自己真正觉得满意的演奏比例是极小的,甚至一年中加上协奏曲连五个手指头都数不满。他对自己的要求确实有些严格,他常说“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演奏能令他满意,他也会因为获得的这份满足感而坚持下去。figure_0017_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