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洲烟水愁城录》

《斐洲烟水愁城录》,冒险小说,英国哈葛德原著,闽侯林纾、长乐曾宗巩译述,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被编入三种“小说丛书”系列,即一为《说部丛书》十集系列第三集第六编,二为《说部丛书》四集系列初集第二十六编,三为《林译小说丛书》第七编。

十集系列版本,封面题“侦探小说”。乙巳年(1905)十月初版。四集系列三版本,封面题“冒险小说”。乙巳年(1905)十月初版,民国二年十二月三版,民国三年(1914)四月再版。发行者、印刷所、总发行所均为商务印书馆,分售处为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务印书分馆二十五家。全书分上下卷,每卷一册,上册106 页,下册130 页,每部定价大洋捌角。《林译小说丛书》版本,民国三年(1914)六月初版。

三者内容相同,分上下两卷,上卷十一章,下卷十三章,凡二十四章,有章目。卷首有林纾译序。章目依次为:第一章 领事闲谈;第二章记黑手;第三章 纪教堂;第四章 晏丰司自叙逃亡;第五章 洛巴革画策诛马撒;第六章 消磨长夜;第七章 纪恶战;第八章 晏丰司自白;第九章 舟经未辟之世界;第十章 舟行遇火;第十一章 众入愁城;第十二章 纪女弟兄同王一国;第十三章 纪苏伟地国俗;第十四章叙太阳庙庙状;第十五章 素丽士作歌;第十六章 王礼石像;第十七章 风飓大至;第十八章 叙血战;第十九章 纪诡异之婚礼;第二十章山峡之战;第二十一章 记戈德门途况;第二十二章 记洛巴革守门之勇;第二十三章 戈德门遗言;第二十四章 高德补记戈德门身后事。

据马泰来先生先生考证,《斐洲烟水愁城录》(Allan Quatermain,1887年)。(第62页)

林纾十分关注哈葛德小说,除了言情小说外,还有探险小说。他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在京师望瀛楼所作的序文认为,“哈氏所遭蹇涩,往往为伤心哀感之词以写其悲。又好言亡国事,令观者无欢。此篇则易其体为探险派,言穷斐洲之北,出火山穴底,得白种人部落,其迹亦桃源类也。复盛写女王妬(妒)状,遂兆兵戈,语极诙谲。且因游历斐洲之故,取洛巴革为导引之人。书中语语写洛巴革之勇,实则语语自描白种人之智。书与《鬼山狼侠传》似联非联,斩然复立一境界,然处处无不以洛巴革为针线也。”在艺术上,他注意到哈葛德的这部探险小说的文体类似司马迁的《事迹·大宛传》,他赞叹道:“余译既,叹曰:西人文体,何乃甚类我史迁也!史迁传大宛,其中杂沓十余国,而归氏本乃联而为一贯而下。归氏为有明文章巨子,明于体例,何以不分别部落,以清眉目,乃合诸传为一传?不知文章之道,凡长篇巨制,苟得一贯串精意,即无虑委散。《大宛传》固极绵褫,然前半用博望侯为之引线,随处均着一张骞,则随处均联络。至半道张骞卒,则直接入汗血马。可见汉之通大宛诸国,一意专在马;而绵褫之局,又用马以联络矣。哈氏此书,写白人一身胆勇,百险无惮,而与野蛮并命之事,则仍委之黑人,白人则居中调度之,可谓自占胜著矣。然观其着眼,必描写洛巴革为全篇之枢纽,此即史迁联络法也。”

《斐洲烟水愁城录》有则广告,其文为:“此书亦哈氏丛书中之一种,与《鬼山狼侠传》似联非联,处处以洛巴革为线索,言其伴数白人探险,穷斐洲,北穿火山穴而出,得白种人国,国有二女王因争婿一客卿,故乃肇兵祸,取迳绝新,构境尤幻。译笔仍出闽县林君琴南之手,备极俶诡绵丽之妙。”洋装二册,定价大洋二册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