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蔡美彪教授九十华诞元史论文集
- 李治安主编
- 1226字
- 2025-04-28 10:43:08
一
黄兀儿月良,史料中又写作晃忽儿月良、黄兀儿于量、黄忽儿玉良、晃火儿月(目)连等,各名称应该都是蒙古语地名Qongγor ölöng的汉语音写。宋元时期的类书《事林广记》所收《至元译语》“鞍马门”,释“黄兀儿”为“黄马”。[12]《蒙汉词典》解释qongγor /qongγur~qong′or/qong′ur(词典转写为xongγor)一词是指马的毛色,意为“淡黄毛的”,ölöng一词意为“莎草”或“〔长得高而密的〕杂草丛”。[13]则黄兀儿月良应该就是黄草、黄草地之意。《西域同文志》解释说:“烘郭尔,黄色也。土色黄,多柔草,故名。”[14]黄色应该指草而非土而言。杉山正明认为黄兀儿月良就是汉语黄草泊之意,应该是可信的。而黄芦淀与黄草泊意义正相近,可与黄兀儿月良的名称相对应。对此,乌兰先生在解答笔者的请教中指出,黄芦淀有可能是蒙古语地名的汉语意译。“黄”对应qongqor~qongghor,“芦”与ölöng词义一致,芦草之意,则黄芦淀的得名,可能也来自蒙古语地名Qongγor ölöng。这与杉山先生所言黄草泊正是同一个意思。Qongγor ölöng(黄兀儿月良、烘郭尔鄂笼等)这个蒙古语地名在今天新疆、内外蒙等地比较常见,考虑到地名使用的延续性,元代以Qongγor ölöng命名的地名,亦当不是个例,艾比湖一带有黄草泊,哈密附近有黄芦淀,当正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石坚军认为黄芦淀得名于兀连脑儿(即八儿思阔),意为“(黄)草湖”。但八儿思阔应该是突厥语,即的对音,[15]明清时期又译为巴儿思渴、把思阔、把儿思阔、巴尔库勒、巴里坤等。突厥语bars是“虎”之义,[16]
是“湖泊”“池塘”“海”之义,[17]则八儿思阔应为“虎湖”,[18]可见不是草湖之义。再者,黄芦淀、八儿思阔均是元代地名,我们尚不能肯定二者同指一地(《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哈密力 北庭 哈剌火州》一图即标为两个不同的地方),所以黄芦淀理应不是八儿思阔,则黄兀儿月良也不能对应八儿思阔。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哈密力 北庭 哈剌火州》,黄芦淀位于塔失八里西北。邓锐龄先生认为黄芦淀就是今新疆伊吾县阔拉西旁之吐尔库里。[19]吐尔库里,即托勒库勒,又被译为图尔库勒,是一处湖泊。白玉冬先生指出,吐尔库里、托勒库勒、图尔库勒,应该均是突厥语(包括回鹘语在内)tül köl之意。tül是梦,köl是湖。因此该湖又被称为幻彩湖。《西域图志》又称该湖为盐池海,因为图尔库勒北数里有地名图斯库勒。“图斯,回语谓盐也,则唐所谓盐池海,应即今图尔库勒也。”[20]这一说法被今天的一些工具书采纳,如《西域历史文化大词典》解释图尔库勒海为“新疆伊吾县境内之土尔库里湖。古盐池海即此”[21]。《中国河湖大典》解释托勒库勒又名吐尔库里、吐尔干湖、伊吾盐池。“位于天山东段喀尔力克山西北部与莫钦乌拉山东南余脉之间的山间洼地中,东南距伊吾县盐池乡2千米。”[22]“每到春、秋、夏三季,湖周草原上牧草郁郁葱葱,草高60—70厘米。”[23]由此看来,土尔库里就是唐代的盐池海,清代又被译为图尔库勒等名称。湖的周围地势低平,牧草丛生,元人可能因此将这一地区称为黄芦淀,这或许是元人对唐代盐池海的又一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