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970年 13岁

夏 因出身问题,最后一个被批准加入红小兵。随后小学毕业。

秋 就读保定市第十一中学。

当时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因此铁凝一入学便开始拉土、扣坯、挖防空洞。语文、数学等功课倒成了次要的,考试采取开卷形式,造成了一种学不学两可的氛围。只有新增设的农业课显得很重要。每次上课,老师都要再三强调,这课是为她们的将来而设的。于是铁凝还没有弄懂电流、电压时,就了解了氮磷钾、人粪尿、柴肥煤以及花期、授粉、山药炕什么的。铁凝对此并不感兴趣,她乐观地承受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未来一无所知。

这时的铁凝身高已经达到160厘米。她迷上了芭蕾,苦练基本功,并考上了艺术学校舞蹈科。父亲以她缺少文化知识为由劝她放弃了,然后给她开列了长长的书单,从唐诗到中国通史,从中国古典散文到一些外国名著。父亲还四处奔走,想方设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其中就有孙犁的著作。一学期下来,铁凝就背诵了上百首唐诗。

每天早上上学时,铁凝在一家小吃店吃馃子(即油条)、喝豆浆。负责炸馃子的是一位年轻姑娘,铁凝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以一个成年女性的美震动着铁凝,使铁凝既自卑又充满希冀。铁凝仔细地观察她、模仿她。冬天的时候,铁凝带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露出来时,内心立刻充满愉快,觉得一个新的自我正在诞生。铁凝后来在《永远有多远》中再现了这种小姑娘悄悄模仿年长的漂亮女性的隐秘乐趣。

本年 铁凝观看了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电影中,韩国越境特务和朝鲜暗藏特务的接头暗号在中学生中广为流传。女生们更感兴趣的是另一部反间谍电影,一名韩国女间谍整容后潜入朝鲜去冒名顶替一个名叫贞姬的姑娘。这使铁凝在很长时间里,对韩国的印象就是间谍对朝鲜的渗透和先进的整容术。

父亲从干校回来以后,刷房、装台灯、做柜子、刨案板、翻阅旧书旧画报,并开始研制面包。多次尝试失败后,消沉了一年多。后来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偶遇一位在“一食品”面包车间工作的女工,才得知面包发酵要用酒花。他到“一食品”的面包车间购买了酒花,又从一位刘姓技师那里学到了一些关键技术,终于烤出优质面包。他还专程到刘技师家请他作鉴定。刘技师品尝后说“对劲儿”,并把其余的部分分给他的孩子们品尝。(《面包祭》)

多年以后,铁凝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个时候我的家庭有点另类。它给我们创造的是一种完全跟社会脱节的、完全跟社会是反面的那种,让你偷偷地觉得这个好,偷偷地享受,偷偷地成长了。就是没有泯灭生活情致的一个根基。”贺绍俊指出,这样的家庭氛围,培养了铁凝酷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热情,这种热情贯穿在她后来的写作中。她对日常生活充满了情趣,她的和谐的家庭生活成为她创作的一个重要资源,并促成了后来《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