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公正”的老太太

看着傻柱这副“护花使者”的模样,凌兵心里冷笑一声。这傻柱,真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典型。秦淮茹那眼泪,值钱得很,总能钓到傻柱这条鱼。

凌兵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的几人,贾张氏的蛮横,秦淮茹的“柔弱”,易中海的“公正”,傻柱的“仗义”,构成了一副生动的众生相。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赔钱?可以。不过,咱们得先把账算清楚。”

他顿了顿,眼神犀利地看向易中海:“一大爷,您刚才说棒梗吃了我家的东西进了医院。那我倒想问问,他为什么会吃到我家的东西?是我请他吃的吗?”

易中海被问得一滞,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当然知道棒梗是偷吃的,这孩子手脚不干净,在院里是出了名的。

但贾家现在这情况,贾东旭常年卧病在床,秦淮茹一个女人拉扯三个孩子不容易,他总想着能帮衬就帮衬一把。

“这个……”易中海试图和稀泥,“孩子还小,不懂事,看到好吃的嘴馋,也是有的……”

“嘴馋就可以去别人家偷东西吃?”凌兵直接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一丝嘲讽。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后谁家孩子嘴馋了,都可以随便进别人家拿东西吃?吃出毛病了,还得让被偷的人家负责?”

这话一出,周围看热闹的邻居们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偷东西总归是不对的。

凌兵没理会周围的议论,继续说道:“我家的兔子肉,是准备自己吃的。”

“棒梗不请自来,偷我家的东西吃,吃坏了肚子,这责任怎么算,也算不到我头上吧?要说赔偿,那也是贾家,赔我的兔子肉钱!”

他这话掷地有声,逻辑清晰。偷东西还有理了?偷了东西吃坏了,还要失主赔钱?这叫什么道理!

“你放屁!”贾张氏尖利的嗓音猛地拔高,像一把锥子刺破了院里的空气,“什么偷吃!明明就是你故意在肉里下药!想害死我孙子!你好狠的心啊!黑心烂肺的玩意儿!”

她一边骂,一边试图冲上来撕打凌兵,被旁边的秦淮茹和易中海连忙拉住。秦淮茹还在低声啜泣,肩膀一耸一耸的,看起来委屈极了。

凌兵看着撒泼打滚的贾张氏,眼神冷了下来。跟这种人讲道理,纯属浪费口舌。但他今天偏要把这理掰扯清楚,不能让这歪风邪气在院里占了上风。

“下药?贾张氏,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凌兵声音沉稳,“你说我下药,证据呢?”

“医院的诊断报告怎么写的?你可看清楚了?”

贾张氏被噎了一下,她哪里知道什么诊断报告,医生就说是吃坏了肚子,让她交钱。她只知道孙子是在凌兵家吃了东西才进的医院,那凌兵就必须赔钱!

“我不管!我孙子就是在你家吃了东西才病的!你必须赔钱!十块!少一分都不行!”贾张氏伸出一根手指头,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凌兵脸上了。

十块?凌兵挑了挑眉。系统给的泄药,顶多就是拉几天,输点液,开点药,两块钱都打不住顶天了。这贾张氏,真是狮子大开口,讹人讹上瘾了。

“十块?一分没有。”凌兵斩钉截铁地说道,“再说一遍,棒梗偷吃在前,责任不在我。不仅我不会赔钱,你们贾家,今天必须把我那兔子肉钱赔了!”

“不然,咱们就去找街道说道说道,或者直接去派出所,问问他们,小偷去别人家偷东西受伤了,到底该谁赔偿!”

提到派出所,贾张氏气焰明显弱了一点,但依旧嘴硬:“你敢!你个杀千刀的!那么恶毒,难怪娶不到媳妇!活该打一辈子光棍!”

这话骂得恶毒,周围的人听了都皱起了眉头。就算凌兵不赔钱,这么咒骂人家也不太合适。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但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吵吵什么呢?大晚上的,让不让人睡觉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聋老太太拄着拐杖,在易中海的搀扶下,慢慢从后院走了出来。老太太虽然眼瞎,但心不瞎,在这院里辈分最高,说话也最有分量。

易中海连忙凑到老太太耳边,低声将事情的经过解释了一遍,当然,他的解释自然是春秋笔法,略过了棒梗偷窃的细节,只强调了孩子吃了凌兵家的东西进了医院。

老太太听完,沉默了片刻。她浑浊的眼睛转向凌兵的方向,心里也是一声叹息。

这凌兵,自从几年前来了院里,性子就独,跟院里大部分人关系都不算热络。尤其因为当年的一些事,更是让易中海他们心里存了疙瘩。

但老太太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事儿,根子还是在棒梗偷吃上。贾家这孩子,手脚确实不干净。

以前没少去傻柱家厨房摸吃的,只是傻柱大大咧咧,加上易中海时常帮衬贾家,也就没人深究。

“棒梗偷吃东西,这肯定是不对的。”老太太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让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贾张氏一听这话,脸上顿时露出不忿,但碍于老太太的威严,她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吭声。

老太太顿了顿拐杖,继续说道:“但是,凌兵啊,话又说回来,孩子毕竟是在你家吃了东西才出的事。”

“他年纪小,不懂事,你一个大人,多少也得担待点。这样吧,医药费,你多少出一点,算是可怜孩子,这事就这么过去了,邻里邻居的,别伤了和气。”

老太太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极为公允。既点明了棒梗的错,又给了凌兵台阶下,还照顾了贾家的面子,全了邻里情分。

在她看来,凌兵赔点小钱,展现一下“大人不记小人过”的风度,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点头,觉得老太太说得在理。到底是院里的老祖宗,看问题就是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