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她叫幺娘

  • 清歌渡
  • 嫣若雪
  • 4032字
  • 2025-05-04 14:54:17

清歌正打量着屋内的陈设,冷不丁瞧见大娘突然直直地给她跪下。

她顿时一惊,急忙俯身去扶大娘,急切地问道:“大娘,您这是做什么呀?快起来!”

大娘却执拗地不肯起身,眼中满是感激与复杂的神情,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姑娘,我本就是个乡下穷困的农妇,命苦啊,我那当家的身子骨一直不好,平日里就靠他勉强支撑着家里,可终究还是积劳成疾,早早地去了。家里老的小的,一大家子人都眼巴巴地指望着我,就盼着能有口饭吃。”

说到这儿,大娘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多亏了白家,不嫌我手脚笨,愿意让我去窑厂做工。就这份恩情,我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啊。虽说后来才知道这窑厂是白家开的私窑,可实实在在地养活了我们这些穷苦人呐。这次王爷奉命调查私窑一案,我心里都绝望了,想着这下没了活路。可姑娘竟然愿意替我这样的人求情。”

大娘说着,已是泣不成声,她紧紧抓住清歌的手,仿佛那是她最后的依靠:“姑娘您的大恩大德,我老婆子这辈子都报答不完。”

清歌没想到大娘心中藏着这么多的心酸与感恩,自己不过是出于本心为她求情,在大娘这儿却重如千金。

“您别这样,快起来,以后可别再这样折煞我了。”清歌扶着大娘坐到床边,又拿了帕子帮大娘擦去脸上的泪水。

“大娘,等窑厂一事彻底解决,我定会想办法让您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找个安稳的地方,安享晚年。”

“姑娘,我不走。我虽年纪大了,可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还能给您端茶倒水、洗衣做饭。”

大娘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坚决。

“姑娘您现在虽然落魄了些,可我这把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看人准得很。我有预感,您以后定能乘风破浪,踏月逐星,闯出一片只属于您的天地。那些从前受过的苦,都会化作您脚下的云,头顶的光!”

清歌心中一阵暖流涌动,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大娘,您这话说得,就像我已经功成名就了似的。”

清歌没想到,在这人心叵测的世间,大娘竟对自己如此坚信不疑。

在这风雨飘摇的境遇里,大娘的这番话,宛如黑暗中燃起的一束温暖火焰。

“只是这王府,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往后的路,怕是不好走。”

大娘鼓励道:“只要咱们脚踏实地,再难的路也能走过去,我会一直在您身边,给您搭把手。”

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清歌抬眸,轻声应道:“请进。”

只见两名丫鬟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屋内,手中各捧着托盘,托盘上摆放着崭新的衣裳和精致的首饰。

为首的丫鬟福了福身,声音清脆悦耳:“白姑娘,大娘,这是管家吩咐送来的,希望二位能够喜欢,另外,热水也已经在隔壁屋子备好了,方便二位洗漱。”

清歌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劳烦你们了,替我向管家道声谢。”

丫鬟们再次行礼,将托盘轻轻放在一旁的桌子上,便悄然退下。

清歌走到桌旁,衣裳那细腻的触感,仿佛在指尖流淌。

颜色素雅而不失高贵,绣工更是精美绝伦,每一针每一线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纹,似要从布料上绽放开来。

旁边的首饰盒中,珠翠闪耀,温润的玉石与璀璨的珍珠相互映衬,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大娘也缓缓走过来,看着这些华丽的衣物和首饰,不禁咋舌。

“姑娘,这也太贵重了吧?我身份低微,哪能穿戴上这些呀。”

清歌轻轻一笑,说道:“大娘,这是王府的一番心意,况且咱们如今身处王府,也需入乡随俗。您就别推辞了,先换上干净的衣裳,洗漱一番,也好去除这一路的疲惫。”

大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各自拿起衣裳,向隔壁的屋子走去。

刚踏入那间水汽氤氲的屋子,热气裹挟着芬芳的花香扑面而来。

清歌一眼便瞧见那浴桶中色泽略显深沉的液体,水面上除了漂浮着娇艳欲滴的花瓣,还隐隐透着几味草药的独特气息,显然这是为她特意准备的药浴。

她微微一怔,心中泛起丝丝暖意。

不禁由衷称赞道:“管家还真是细心。”

大娘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也明白了其中的用意,目光落在清歌身上那些肉眼可见的伤痕上,满是心疼。

“是啊,这管家想得周到,姑娘你快些泡泡,也好让伤口早点好起来。”

清歌轻轻颔首,缓缓褪去身上的衣物,小心翼翼地踏入浴桶。

当温热的药浴水漫过身躯,触及那些伤痕时,先是一阵轻微的刺痛,紧接着便是一股舒缓的凉意,仿佛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安抚着受伤的肌肤。

这些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伤痕,犹如岁月镌刻的苦难碑文,每一道都深深烙印着原身所历经的苦楚。

指尖轻轻滑过这些凸起或凹陷的伤痕,便能感受到曾经的白清歌,在那些暗无天日的窑厂中,遭受了怎样的折磨与凌虐。

不难想象,曾经的她,究竟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挣扎求生,日子过得该是何等凄惨悲苦。

大娘在一旁,看着清歌微微蹙起的眉头,忍不住轻声说道:“姑娘,要是太疼就说出来,可别忍着。”

清歌缓缓睁开眼,露出一抹虚弱却又宽慰的笑容:“大娘,我没事,这药浴泡着很舒服,感觉伤口都没那么疼了。”

水汽在屋内弥漫,模糊了视线,却仿佛也暂时模糊了那些萦绕在清歌心头的烦恼。

泡完药浴,清歌只觉得浑身舒畅,原本隐隐作痛的伤口也舒缓了许多。

大娘拿着药膏,轻轻为清歌涂抹在那些尚未痊愈的伤痕上,动作轻柔而仔细。

“姑娘,可得好好养着,这些伤看着就让人心疼。”

清歌微微侧身,配合着大娘,心中满是温暖。

待药膏涂好,大娘拿起管家送来的新衣服,帮清歌穿上。

那衣服是用上好的云缎制成,触感丝滑,穿在身上仿若一层轻柔的云雾。

衣服的剪裁极为合身,恰到好处地勾勒出清歌曼妙的身姿,领口与袖口处绣着精致的兰花,淡雅中透着高贵。

清歌系好最后一根衣带,缓缓走到铜镜前。

当她的目光触及镜中的自己时,不禁微微一怔,心中惊叹:这原身还真是美。

只见镜中的自己,肌肤如羊脂玉般细腻白皙,在水汽的润泽下泛着淡淡的红晕。

眉如远黛,细长而微微上挑,透着一股灵动之气;双眸犹如一泓清泉,清澈中带着几分深邃,仿佛藏着无尽的心事;琼鼻秀挺,唇若樱桃,不点而朱。

一头如墨的长发松松挽起,几缕发丝垂落在白皙的颈边,更添几分妩媚。

她抬手轻轻触摸自己的脸颊,仿佛想要确认这一切的真实,她深知,这绝美的容颜或许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同时也可能成为枷锁。

在这乱世之中,美貌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瞩目,但唯有足够的智慧与勇气,才能真正守护自己。

大娘站在一旁,看着清歌,眼中满是欣慰与赞叹:“姑娘,您可真美,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似的。”

清歌微微转头,对着大娘展颜一笑:“大娘,您再夸,我可要不好意思了。”

一阵敲门声再次打破屋内的宁静。

紧接着,便传来小厮恭敬的声音:“白姑娘,晚膳给您送来了。”

清歌微微定了定神,应道:“进来吧。”

只见两名小厮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屋子,他们手中稳稳地端着摆满菜肴的托盘。

小厮们将托盘轻轻放置在屋内的圆桌上,动作娴熟且利落。

随即,他们有条不紊地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上桌,瞬间,满室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大娘看着这一桌丰盛的晚膳,不禁咋舌,转头对清歌说道:“姑娘,您瞧瞧,这王府的排场可真是大,准备的膳食如此精美。”

清歌微微点头,目光在菜肴上一一扫过。

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红烧狮子头,那肉丸颗颗圆润饱满,表面被烧得微微焦香,泛着诱人的光泽。

还有清蒸鳜鱼,鱼身处理得恰到好处,身上铺着翠绿的葱段和嫩黄的姜片,清蒸的做法最大程度保留了鱼的鲜美,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更有那翡翠白玉汤,碧绿的青菜与白嫩的豆腐相互映衬,清新爽口,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增。

清歌对着小厮们说道:“有劳各位了,烦请替我谢谢管家的周到安排。”

小厮们连忙躬身行礼,“姑娘客气了,这都是小的们该做的。姑娘慢用,小的们告退。”

说罢,便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房间。

清歌走到桌前,说道:“大娘,来用膳吧。”

大娘却有些拘谨,摇了摇头:“姑娘先请,老身怎能与姑娘同席。”

“大娘,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清歌微微皱眉,拉着大娘的手,诚恳地说道:“从您不顾自身危险救我那一刻起,我就把您当做了亲人,往后可别再如此见外。”

大娘拗不过清歌,眼中满是感动,这才缓缓坐下。

两人拿起碗筷,开始享用晚膳。

清歌夹起一块红烧狮子头,放入口中,那鲜嫩多汁的口感瞬间在舌尖上绽放开来,肉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清歌见大娘依旧拘谨,满是感慨,又夹了一筷子清蒸鳜鱼放在大娘碗里。

“大娘,您尝尝这个,这鱼看着就很新鲜。”

大娘忙不迭点头,嘴里连声道谢,却依旧吃得小心翼翼。

“大娘,您别再这么客气了。如今我已经不是什么白家小姐,白家的那些过往,于我而言,不过是一场风云变幻的梦罢了。”

清歌心中泛起一阵酸涩,轻轻放下碗筷,神色认真地看向大娘。

“现在的我,和您一样,都是在这世间努力讨生活的人。您再用这些尊称,反倒让我觉得生分了。往后,您就把我当成自家孩子,咱们平平常常相处就好。”

大娘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动,也有几分犹豫。

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说道:“姑娘,您毕竟出身不凡,即便如今……”

清歌轻轻握住大娘的手,温言说道:“大娘,称呼不过是个形式,您要是实在觉得改口难,那也别叫我姑娘了,就喊我清歌吧,这样听着亲切。”

大娘眼眶微微泛红,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清歌……好,好啊,往后老身就喊你清歌。”

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真挚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清歌的疼惜与认可。

清歌见状,也跟着笑了起来,再次拿起碗筷。

“大娘,那咱们就别愣着了,饭菜都快凉了,快吃吧。”

清歌正准备再次动筷,却听大娘轻轻叹了口气。

大娘缓缓说道:“像我们乡下人,一般没什么正经名字。大家觉着,名字起得随意些,好养活。老身也是如此,因着辈分低,族里人都喊我幺娘,喊着喊着,这便成了名字。”

清歌微微一愣,放下手中碗筷,目光满是关切与敬重地看向大娘。

“幺娘,这名字虽简单,却透着一股亲切劲儿。从今日起,我也这般喊您,可好?”

幺娘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不迭点头,嘴角微微上扬,笑道:“好,好啊,清歌喊着,可比旁人喊着顺耳多了。”

清歌也跟着笑起来,重新拿起碗筷,夹了一块豆腐放入幺娘碗中。

“幺娘,这豆腐软软嫩嫩的,您尝尝。”

幺娘忙应着,吃了一口,赞道:“嗯,好吃,这王府的厨子手艺就是好。”

两人一边吃着饭,一边随意聊着天。

幺娘给清歌讲着自己在乡下的趣事,逗得清歌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白日里那些烦恼与忧愁,似乎都被暂时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