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收服黥夫的机会

“不知。”

秦越人面带喜色的说道:“抓捕逃亡的刑徒,正好给了一个抽调黥夫过来的借口。”

赵亥、吴广先是一愣,很快就是满脸的敬佩。

秦越人总是能在危机中,获得出乎预料的好处。

原来还在发愁怎么把黥夫征调过来。

如今就有了机会。

“明天就是黥夫在东市斩首的日子。”

吴广也不知道怎么了,对于秦越人征调黥夫有着很高的热忱。

甚至比起秦越人还要热心。

吴广急切的说道:“公士赶紧去一趟司马欣的便坐,继续拖下去,黥夫就要被斩首了。”

赵亥看了他一眼,神色古怪:“你怎会对一个群盗这般热心,难道......骊山传舍的啬夫彘没有说错,你是黥夫的同伙?”

他审视着旁边的吴广,握紧了短剑,防备着对方突然暴起杀人。

吴广一脸的尴尬。

他张了张嘴,想要解释,心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又不能说出来。

吴广只能讪笑两声,不再说话了。

他心中叹然。

知己难寻。

没有谁能够理解他!

弹室内,只有秦越人知道吴广的真实想法。

一个任何人看来都很荒谬的想法。

反秦!

“大秦横扫了六国。”

秦越人走过去,拍了拍吴广的麻襦肩膀,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完成了一统的大业,大秦虎师经历了一场场灭国大战,带甲百万,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正是最巅峰的时候。”

“时机不到,没有任何人能够反秦。”

赵亥是个秦人,听到公士秦越人说起了大秦横扫六国,脸上出现了几分得意。

只是......

赵亥越听越不对劲。

总感觉这句话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公士......”

只有吴广听懂了秦越人的意思,满脸震惊,呆呆的望着他。

“你......难道真会楚地的巫术,能够看穿人心!”

吴广从这句话听出来了。

秦越人看出了他的反秦想法!

“我......”

吴广握紧了拳头,声音变得掷地有声。

“同乡陈胜曾经说过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吴广虽然出身于底层,一个整天饿肚子的黔首,却不想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即便是身死,也要死在成就一番大业的路上!”

秦越人看着壮志凌云的吴广,想起了后世一句烂大街的话。

我命由我不由天!

“呵呵。”

秦越人笑了笑,重重的拍了一下吴广的肩膀:“走吧,一起去找上吏司马欣,找他要一份征调黥夫的尺牍。”

尺牍是公文。

有了公文才能把即将斩首的黥夫救下来。

“公......公士。”

吴广愕然了:“难道你不觉得我的想法荒谬,只是空想,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

秦越人骑着役马,握紧草绳,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

谁能想到庞大的大秦帝国,一个一统六国的强大帝国。

将会在十一年后分崩离析。

秦越人没有回答这句话,也没法回答,就算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大秦帝国将会在短短十一年后走向了灭亡。

至于,自己的未来如何,秦越人也不知道。

他接触的秦朝越多,越是发现秦朝不像文人所说那样残暴。

反倒很公平。

反秦,或者不反秦。

秦越人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做法。

不过,他绝对不会给赵高和胡亥当狗,这两人肯定要反。

或许,大秦交给了扶苏,会有不同的结局。

未来的事,谁知道!

秦越人带着杂乱的心思,离开了徒坊,朝着司马欣的中校便坐赶去。

骊山有一个将作少府临时办公的官寺,就像县官寺一样,将作少府下面管辖着许多下属机构。

所有下属机构办公的地方叫做便坐。

司马欣是中校。

秦朝的中校,不是后世的部队军衔。

骊山营分为左校、右校、前校、后校、中校等五校。

五校分别掌管着不同工程环节,如营建、运输、刑徒管理。

中校司马欣正好执掌着刑徒的管理。

也幸好是司马欣。

否则,秦越人一个小小的公士,根本见不到高高在上的中校。

官寺门口的一名守门戍卒,正好是那天跟在章邯车驾后面的士卒,听到秦越人想要拜见司马欣,没有撵人,走进去禀报了这件事。

“你想征调黥夫?”

司马欣皱眉道:“他是骊山一带最是穷凶极恶的刑徒,只有杀了他才能威慑骊山的群盗,你还是换一个人。”

吴广一脸的失望。

却又不知道怎么说服司马欣。

因为司马欣说的是实情。

“此言差矣!”

谁知,秦越人竟然直接反驳了一位中校:“欲要消灭骊山一带的群盗,不能依靠威慑,应该把所有群盗杀光!”

司马欣听到秦越人胆敢反驳,脸上出现不悦的神色。

不过,当司马欣听到后面一句杀气腾腾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到他的心坎里。

秦越人正色道:“先不说黥夫一身的悍勇,他最为熟悉骊山一带的群盗情况,只有征调了黥夫,才能杀光所有群盗。”

“好吧。”

司马欣被他说服了,拿出一卷尺牍:“黥夫是廷尉指定要杀的人,廷尉的官吏已经赶过来,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三天,如果三日内抓不到群盗,你也会受到连坐的惩罚!”

“你想好了,再决定拿不拿这卷尺牍!”

黥夫只是群盗,还不足够让他成为九卿之一廷尉必杀的刑徒。

偏偏黥夫祸害的地方是始皇陵墓。

秦越人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拿走了尺牍:“富贵险中求。”

富贵......险中求!

司马欣愣了愣,忍不住琢磨起了一个小小公士说的话,越是琢磨越是有深意。

他看着秦越人离开的背影,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往后,不能把秦越人当成没有读过书的黔首看待,先是说了一句五鼎烹,又说了一句富贵险中求,不是个俗物啊!”

这句富贵险中求更是说中了吴广的心坎。

吴广看向秦越人的目光,带上了几分崇敬。

他很快又想起了陈胜曾经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

吴广下定了决心,等到抓到了逃亡刑徒,写一封信给陈胜,把陈胜叫过来!

——————————

注1:秦朝的一尺长度约为23.1厘米,尺牍是指长度为一尺的木牍或竹简,是当时书信和公文的主要载体,

尺牍的长度与人手臂长度密切相关,古人书写时需单手持简、悬空运笔,一尺(约23厘米)的尺寸恰好符合常人小臂长度,便于书写和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