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法医的现代破案技术

赵亥的身体一颤,听到隐宫两个字,似乎是勾起了不好的回忆。

他脸上充满了畏惧的神色。

秦越人第一次听到隐宫,这么一个冷僻词,又看到赵亥一脸的畏惧。

“隐宫?”

秦越人困惑道:“这是什么地方,带着一个宫字,难道是某个隐蔽的宫殿?”

黥夫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竟会不知道隐宫,想到秦越人来到骊山的时间很短,也就能理解了。

他解释道:“隐宫是骊山附近,一个关押寺人、隶臣妾的地方,赵亥就是出身于隐宫,从小被罚做奴隶,一直在隐宫待了十几年。”

这句话又引起了吴广的好奇。

吴广奇怪道:“据我所知,隐宫有寺人、隶臣妾数十万人,你怎会对赵亥的过往,了解的这般清楚,难道你俩早就认识。”

“呵呵。”

赵亥苦笑了一声,亲自解释道:“我在隐宫吃尽了苦头,从小就渴望离开隐宫,只要闲下来便利用一切机会识字,学习秦律,可以说是数十万寺人、隶臣妾中,寥寥几个离开隐宫的人。”

寺人是太监。

隶臣妾是奴隶。

隐宫是一个比起骊山更底层的地方。

骊山营的人是犯罪的刑徒,还有服役的黔首。

隐宫是阉割过的太监,还有当做牲口一样贩卖的奴隶。

秦越人没想到赵亥居然能够离开隐宫,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离开。

“但凡你出生在一个普通黔首的家里。”

秦越人感慨道:“你现在最少爬到腾的位子,也会被举荐为一县的县长吏,未曾想,出身这般的低贱。”

一个从数十万人卷出来的法律+高级会计复合型人才。

秦越人更加佩服赵亥的才干了。

“然也。”

赵亥无奈道:“隐宫是个混乱不堪的地方,人数又很多,就算知道逃亡的刑徒去了隐宫,又能如何?三天的时间,哪能从数十万人中辨认出来。”

“唉!”

“唉!”

黥夫、吴广同时叹了一口气,从数十万寺人、隶臣妾中找到逃亡的刑徒,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然。”

秦越人成竹在胸的说道:“我倒有一计,可以从数十万寺人、隶臣妾中甄别出来逃亡的刑徒。”

“哦?”

这话一出,立即引起了黥夫、吴广、赵亥三人的惊奇。

“不知公士有何良策。”

“呵呵。”

秦越人笑而不语,信心十足的说道:“逃亡刑徒以隗季为首,只要抓住了隗季,就能抓住所有的刑徒。”

赵亥点头道:“难就难在抓住隗季。”

“不难。”

秦越人满脸的自信:“你去把隗季的几个同乡找来,我自有定计,仅需一天,不半天就能从数十万人中找到隗季这根针。”

众人面面相觑,听到秦越人说的神乎其神,心中很是困惑。

隗季是砀郡巨野泽的一名渔夫,抢劫官寺运送的粟米,被抓后送到了骊山修建陵墓。

巨野泽的几名同乡是逃走那些刑徒中,仅剩的几名同乡,胆子小,不敢跟着隗季一起逃走。

就在吴广手持长矛,找来隗季同乡的时候。

秦越人走到马蹄灶旁边,在一堆炭火中翻来翻去,最后找到了一块满意的木炭、

他又拿起短剑,削去了木炭的边边角角,逐渐变成一个毛笔的形状。

“不错。”

秦越人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旁边一脸奇怪的黥夫、吴广两人,暗自窃喜,今天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罪犯模拟画像。

他是法医,拥有现代的破案技巧。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

就是罪犯模拟画像。

通俗点说,根据目击者的回忆,用素描技术画出来罪犯的样子。

“公士。”

吴广带着两名赭衣刑徒进入了弹室,由于是冬天,外面还套着一层冬衣。

“隗季的两名同乡带过来了。”

“公士饶命啊!”两名同乡一脸的惊恐,跪在地面,不停的磕头:“小人不知道隗季逃到了哪里,更不是同谋,恳求公士千万别连坐小人。”

罪犯模拟画像的第一步。

营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减少目击者的紧张感。

“吴广。”

秦越人嘱咐道:“你去端来两碗糙米,干了这么的繁重体力活,应该饿坏了,让他们两人吃饱饭。”

翻找木炭、削成毛笔、如今又让刑徒吃饭,白白浪费的粟米。

赵亥实在按耐不住了,疑惑道:“公士到底有何良策,抓到隗季,还是只用半天的时间,还请公士解惑。”

黥夫盯着拿出一卷竹简的秦越人,脑子中有着相同的疑惑,看不懂到底在做什么。

等到两名同乡看到糙米饭,不顾粟米没有脱壳,抱在手中开始狼吞虎咽。

在黔首出身的底层人看来,没有脱壳反倒是一件好事,比起脱壳的粟米更容易吃饱。

秦越人把竹简摆放在案几上,找好一个握住炭笔的姿势,等候两名同乡吃饱饭,情绪稳定下来。

两名同乡的情绪逐渐稳定了。

黥夫、吴广、赵亥三人却焦躁了起来。

眼看三人急躁的在弹室内踱步。

秦越人终于开口解释了。

“今天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刑侦画像!”

——————————

注1:关于隐宫,史学界有两个猜测,一个是管理太监的地方,一个是圈禁刑徒的地方。

根据下面这段史料: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作者更倾向于圈禁兴修宫殿的刑徒,而不是割去男人器官的寺人,也就是秦朝的太监。

另外,太监最庞大的明朝,二十四衙门也不过号称十万太监,秦朝有七十万太监是站不住脚的,在古代是极大的人力浪费。

更重要的是,明朝人口是一亿多,勉强养活号称的十万太监,秦朝不过数千万人口,养不了七十万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