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陌生又熟悉
- 全球灾变:我的深海方舟
- 小鸽字
- 3590字
- 2025-05-07 20:26:40
翌日,云层散开,没有日出过渡,惨白的阳光直接刺破天幕。
最多六天,这片海域将陷入永夜。
江凛将刀别在腰带上,穿过锈蚀的门,沿着倾斜的走廊向准备的船舱移动。
这艘废弃的公寓,直通一个被海水半淹没的船坞。
变异生物早被清理干净,现在这里是江凛的秘密工坊。
浑浊的海水拍打着水泥岸台,在探照灯照射下,一艘重型燃气轮机船出现,这是江凛逃离的最后希望。
随着备用电源启动,船坞顶部的氙气灯骤然亮起,照亮了这艘庞然大物:全长128米,宽18米,吃水线下的船体覆盖着抗压装甲。
江凛的机械异能正在船体内部脉动。
三天前,当他发现这艘被遗弃在军港的船舰时,就意识到,它能承受自己异能的全功率输出。
检查推进器轴系,舵机液压,动力涡轮.....
江凛的机械核心拥有三项基础能力。
简单来说,只要他触碰到机械装置并理解其原理,就能直接进行基础操控和修复,同时通过扫描生成完整的结构全息图。
这三项常驻能力无法升级。
舰船需要燃油驱动主引擎,电力维持辅助系统。
在末世中,燃油是最稀缺的资源,但江凛的机械核心异能可以直接驱动机械系统,完全不需要外部能源,这在资源匮乏的时代堪称逆天。
不过这种能力受限于他的体力:持续输出功率越大,消耗的体力就越多。
目前他的极限只能维持舰船中短程航行。
但作为“人形动力核心”,配合沿途搜集的机械零件和资源,如果能找到发电机组甚至小型核动力模块,能源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除了主舰体外,江凛已经改造了三节连接舱:两节作为物资仓库,一节改为生活区。这些舱室都是由旧船舱改造而成,保留了基本结构但强化了防护。
江凛走到船尾甲板,伸手按在锈蚀的金属舱门上。
机械核心启动,液压传动装置发出沉闷的嗡鸣,一道隐藏的维修通道缓缓开启。
通道内固定着一艘冲锋艇,这是为靠岸时搜寻物资准备的。
他弯腰钻进通道,拖出一台等离子切割机。
甲板上堆放着从基地搜刮来的特种钢,HSLA-100高强度舰用钢和HY-80潜艇用钢,这些原本用于装甲的材料,现在成了改造方舟的最佳选择。
随着机械核心的运转,江凛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的数据流。
几套他亲手设计的装甲改造方案依次展开,旁边还悬浮着武器图纸。其中一份手枪的立体构造图格外醒目,这是上个月从海盗手里缴获后,被他用能力完整复刻下来的。
“铬钼合金240公斤,船用钢600公斤,复合料390公斤......”
江凛盯着物资清单,太阳穴突突直跳。
比起这些标准化材料,他现在更需要的是靠自己的能力把眼前这堆废铁变成能用的零件。
嘎吱,哐当!
江凛眼中泛起微光,堆在甲板上的锈蚀钢板突然悬浮起来,在无形的力场中扭曲变形。
一块复合装甲板重重砸在甲板上,边缘还泛着暗红色的余温。
改装工作必须争分夺秒。
江凛只能趁着难得的晴天抓紧整备。
嗡——
全息投影在江凛面前展开,显示出几幅他亲手绘制的改装蓝图。
除了船体装甲方案外,还有一把手枪的构造图,那是上周从一伙海盗手里抢来的战利品,被他用能力解析扫描收录进了数据库。
几小时过去,几扇带有防爆格栅和复合装甲板的舷窗终于组装完成。
江凛从轮机舱推出小型液压吊装设备,将这些厚重的装甲板逐一吊装到船舷指定位置,随后启动电弧焊机开始加固焊接。
舰桥与后方舱室通过双层水密门连通,整艘船被江凛重新命名为「方舟」。
他将一号舱室改造成生活区,储存着大部分生存物资;二号舱室暂时空置,计划改造成水培种植区,虽然江凛对生态循环系统一窍不通,但至少预留了空间;三号舱室则堆满工具:发电机、焊接设备、备用摩托艇,以及各类维修材料。
正当江凛全神贯注地强化这艘舰仓时,船载通讯器突然发出刺耳的电流杂音。
犹豫片刻,他按下接听键,扬声器里传出一个带着电磁干扰的女声,“有人...能听到吗?这里是...”
“江凛,你还在港吗?我……我想加入你的方舟计划。”
通讯器里的声音夹杂着电流杂音。说话的人叫苏昭仪,是江凛在大学的导师。大灾变后第七天,她是江凛通讯列表中唯一还能接通的人。
苏昭仪今年二十九岁,在江凛记忆里,这位导师是典型的学院派,常年穿着研究服白外套。
三个月前江凛向她提出过方舟构想,但当时苏昭仪直接给这个计划打了“荒谬”的标签。
她坚持认为救援舰队会在一周内抵达,更何况江凛那时隐瞒了自己的异能。
直到黑暗降临。
当含有神经毒素的深眼同化第三造船厂,没有异能的女研究员在幸存者眼里的价值,还比不上一桶可饮用的淡化海水。
他原以为苏昭仪要么跟着科研船队撤离了,要么早已沉在某片海域。
此刻突然收到通讯,如果她没登上救援船,这三个月是怎么在变异海兽中活下来的?
苏昭仪缩在储物间的角落,身上的衣服已经穿了两个月没脱下来过。
她盯着电话上闪烁的红色电量提示,干裂的嘴唇不自觉地发抖。
现在,这艘搁浅在青城港的邮轮成了她最后的避难所。
最初几天,还有人维持秩序。
后来淡水泵坏了,再后来连应急电源也耗尽了。
那些曾经殷勤的追求者确实送来过罐头和瓶装水,但很快所有人都意识到:救援不会来了。
她试过求救。
但磁场紊乱导致通讯中断,偶尔接通的频道里,那些自称“幸存者舰队”的人开口就要她先发段视频证明“价值”。
直到三天前,最后一支救援队也驶离了港口,带走了所有还能用的柴油。
货舱外传来钢板扭曲的呻吟声。
涨潮时,海水会从锈蚀的接缝处渗进来。苏昭仪把卫星电话攥出了汗,突然想起通讯录最底下那个名字,江凛。
她胡乱按下拨号键,现在只要能接通,哪怕要她游过整个印度洋都行。
“苏老师,你还活着?”
“我...还在港区。”
她声音发颤,“你现在...在哪?”
通讯频道沉默了几秒。
“码头。”
苏昭仪喉头发紧,她下意识脱口而出,“能来接我吗?”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三天前联系的那个逃亡船队也是这样。
对方在通讯器里冷笑,现在谁还顾得上接人?随后便切断了通讯。
她急忙改口,“不,我是说...你的船还在三号码头吗?我能过去找你吗?”
“苏教授。”通讯器里传来江凛冷静的声音,“你手上有储备物资吗?或者...是否出现了身体异变?”
苏昭仪握紧通讯器,环顾着早已被洗劫一空的船舱。
她的声音微微发颤,“没...都没有。”
“如果...如果你需要我...”
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向自己的学生说出这样卑微的请求。
“抱歉。”
江凛打断了她,“我的补给同样有限,肉体交易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既然没人相信他的方舟计划,那就独自完成这场“泰坦尼克号”航行。
他可不是在做什么慈善。
江凛的语气平稳得近乎冷酷,彻底碾碎了苏昭仪最后的希望。
“我明白了。”
“祝你好运,苏教授。”
苏昭仪浑身发冷,在江凛通讯即将中断的瞬间,她突然嘶声喊道:“等等!”
“我父亲是首席海洋工程师,我知道全部应急补给站坐标和隐藏航道...”
“我精通六国语言,能担任翻译。我食量很小,还会处理海产...只要你让我上船,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最后这句话,几乎耗尽了她全部的力气。
通讯器那头,陷入了长久的静默。
苏昭仪全身绷紧,手指死死掐进大腿,指甲深深陷进皮肉里渗出几道血痕。她盯着手中电量耗尽的电话,指节发白。
“位置,我来接你。”
“我在旧港区六号!”
通讯器突然熄灭,最后一丝电量耗尽。
她又狠狠按了几次启动键,锈蚀的金属外壳硌得掌心生疼,但屏幕再没亮起。
不确定对方是否听清坐标,她无意识地咬破嘴唇,铁锈味在口腔蔓延。
“该死!”
她抡起通讯器砸向舱壁,零件在锈蚀的金属墙上迸溅开来。
咸腥的海风从裂缝灌入,混着柴油味和腐烂海藻的气息。
“他肯定听到了...必须听到了...”
苏昭仪强迫自己挪动僵硬的双腿,在摇晃的船舱里翻找起来。
箱里塞着发霉的航海日志,她抖着手抽出那本《近海航道图集》,纸页间还夹着去年港务局的调度清单。
江凛放下电话,金属外壳在掌心留下一片冰凉。他盯着暗下去的屏幕,指节无意识地在工作台上敲了两下。
苏昭仪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
三年前还在校园,这位老师站在全息投影前讲解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同样的声线里混着电流杂音。
焊枪重新喷出蓝焰时,江凛下意识看了眼舷窗。
港口的探照灯正在依次亮起,在锈蚀的集装箱群间投下蛛网般的光路。
检修清单还钉在舱壁上:主推进器传动轴密封圈更换、声呐阵列校准、压载水舱除锈,每项后面都用红笔标着倒计时天数。
潮声突然变得很响,在防波堤上滚动。
江凛把面罩扣回脸上,焊点迸发的火星在钢板上烧出几个焦黑。
这艘改装的舰船吃水太深,而他必须在黑暗来临前搞定所有焊缝。
工具箱里躺着半包受潮的薄荷糖,包装纸上的剪影已经褪成。
江凛抹了把额头的汗水,金属船舱内闷热的空气让他后背的工装服湿透了大半。
他眯起眼睛,打量着刚刚加固完毕的第三层船舱,两侧焊接的复合装甲板足有三十公分厚,足以抵挡小型鱼雷的冲击。
“接下来得把柴油发电机搬到轮机舱,再改造一套海水淡化系统......”
他低声念叨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舱壁上的防锈钢板,“取暖设备得用燃油的,监控系统要覆盖整艘船每个角落。”
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他快步走向控制台,在清单上又添了几行,“近防炮系统得优先安装,声呐和雷达也要升级。对了,还得在底舱加装一套备用动力系统。”
走到生活区时,江凛的脚步慢了下来,比划着舱室空间,盘算着要把那张从游轮上拆下来的真皮大床安置在哪里。
浴缸倒是现成的,虽然缺了几个喷嘴,但还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