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今时今日,日本每一位有月经的女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卫生巾一代”,因为在她们迎来初潮(第一次月经)时,商店的货架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一次性卫生巾,“护翼型”“夜用型”……卫生巾不断进化,日新月异,人们只会犹豫“该买哪款才好”,而不至于为“如何处置[1]经血”而烦恼。在日本这个国家,你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超市、便利店和药妆店的货架上找到卫生巾,就算月经不期而至,也不会一筹莫展。

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在突然买不到卫生巾时痛感它的可贵。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第一时间运往灾区的是水、食物、毛毯等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然后是厕纸、纸尿裤和女性卫生用品。东日本大地震[2]发生后,不知是因为大批库存被送往灾区,还是因为传出了“卫生巾缺货”的谣言,连非受灾地区的货架上的卫生巾都曾一度被扫荡一空。

女性卫生用品是那么贴近生活,以至于平时常被等闲视之,但女性的悠长岁月离不开它的默默支持。

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女性卫生用品发达的国家。然而,在现代人熟悉的一次性卫生巾出现之前,日本女性不得不用既不方便又不舒服的方法处置经血。

为什么女性卫生用品迟迟没能在日本发展起来?为什么日本能在女性卫生用品领域迅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与欧美国家相比,卫生棉条在日本的普及率较低,其中也有日本独特的原因。

其实2011年11月11日是一次性卫生巾诞生50周年的纪念日,可惜各路媒体都没有在这一天提及此事,令我颇感落寞。因为我一贯认为,在讲述女性的历史时,“女性卫生用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如果一次性卫生巾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就不会有万千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大跨步地迈入社会。而女性卫生用品的进化,也是“月经假”名存实亡的背景因素之一。

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是不是了解得太少了?这便是我撰写本书的初衷。

第一章将带领读者回顾从远古时代到1945年“二战”落幕的经血处置方法。第二章则侧重剖析阻碍女性卫生用品发展的“月经不洁观念”。第三章将聚焦由一位日本家庭主妇在距今约60年前打造的一次性卫生巾鼻祖——“安妮卫生巾”,其问世堪称日本女性卫生用品史的重要转折点,本书将引用各种过往刊物,着重讲述这段历史。第四章将浅析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卫生巾的性能,以及因“一次性”产生的种种问题,并将视线投向使用者稳步攀升的“布卫生巾”,顺带提及源于西方国家的“卫生巾租赁服务”“经血抽吸术”等小众经血处置方法。

由衷希望更多的人(当然也包括男性)能通过本书了解女性卫生用品在日本的发展历程。


注释:

[1]后文提及了“处置”与“处理”的差异,故此处按原文使用“处置”一词。(若无特殊说明,本书注释皆为译者注。)

[2]东日本大地震,指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规模地震,地震引发了巨型海啸,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东北、关东、北海道等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