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且去浅斟低唱:芸社词课(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七季)
更新时间:2022-11-18 15:24:56 最新章节:第十四讲 当代词坛佳作欣赏
书籍简介
词是起源于隋唐、兴盛于宋的一种古典音乐文体,具有芳馨绵缈之美,深受青年喜爱。“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七季以词的欣赏与创作为主题,邀请当代词坛名家及研究者,开展系列讲座,本书即是当时讲座的实录。读者可藉以了解词的文体特征,并尝试词的创作。“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是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深圳图书馆联合创办的文化沙龙,意在搭建一个学术文化交流平台,一个集深圳学人和读者、书于一体的立体阅读空间。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研究上古礼制遗存与早期文论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三代考古出土的实物遗存与传世之审美形态互相对比,获得两者在感性上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从符号构成角度切入古礼表意机制,探寻仪式表意体系的独特之处,并与早期文论的言语表意系统相比较;第三部分考察在古文论母题生成的过程中上古礼制所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第四部分研究上古礼制与文体发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礼制在早期文论形成文学16.7万字
- 会员本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长期以来遭到文学史忽略的晚清翻新小说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复原了翻新小说的创作面貌,分析了翻新小说的创作动因,重新评价了翻新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上工作,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于晚清小说变革与社会文化变革这一特定时代语境中来加以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翻新小说是因应晚清“新小说”运动而出现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文学17.2万字
- 会员本书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深层分析,从而透视出她思考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格雷马斯叙事理论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爱情和欲望的故事,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功能。勾画了张爱玲在作品中呈现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张爱玲的理想的、文学的和第二自我的幻象,是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含形象。对张爱玲叙事时间策略和叙事时间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叙事时间的维度;世界时间、作文学22.8万字
- 会员全书分为上、下编,全面梳理了百年来海内外佛教文学研究和道教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研究界面,融宏观把握与专题综述于一炉。附录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卷25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的三篇导论,是在学术史回顾和专题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建构,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文学34.7万字
- 会员海外华文文学,本质上就是从“跨界”而产生的学术空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源自作家的跨界“旅行”,海外华文文学拓展与发展的动能也源自作家自发与自觉的反复“跨界”。本书通过对“跨界”现象的集中性研究,找寻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的新动向,把握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沿性学术命题,从跨文化、跨语言、跨媒介、跨族裔、跨学科等角度,发掘、清理、研究具有趋势性、冲击性、持续性、方向性的重要“跨界”现象。文学27.5万字
- 会员本书在全面梳理“新批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新批评”主要理论家布鲁克斯、沃伦的理论主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情节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的人物性格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的小说主题理论及批评实践;布鲁克斯、沃伦“问题式”文本批评面面观。文学20.5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考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曲调来源、思想蕴涵等诸多问题,深入阐释学堂乐歌在结构模式、节奏韵律、语言体式、句法结构等方面的显著特征,详细描述其在提倡军国民教育思想、塑造现代国民意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中的特殊价值,探究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传播的内在关联,认为学堂乐歌在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学21.2万字
- 会员本集收入作者研究俄苏文学批评史的成果。第一部分《在历史和形式之间——考察19-20世纪俄罗斯文论的一个视角》选自作者不同专著的一些章节和刊物发表的论文,但总的构思是新的,服从于新的构想,也新写了《总论》和五个新的章节,并附了五篇相关的论文。第二部分《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选自《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中作者撰写的《总论:20世纪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和特点》,各个年代文学37.9万字
- 会员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诗歌史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诗歌大量以声音、表演、跨媒介合作等形式呈现,突破了以印刷文本为核心的传统诗歌体制。这既是当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诗歌沿先锋、实验路径的变革,又是诗歌古已有之的“活动基因”的释放。纽约派诗人正是这场诗歌转型中的先锋代表。本书以其诗歌朗读、诗歌—剧场、诗—画、诗歌—电影、诗歌—音乐合作等为考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活动诗歌”概念,并对纽约派活动诗歌的复杂谱文学2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