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在线阅读
会员

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

詹艾斌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46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7:27:58 最新章节:诚谢的话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元,形式多样,既有王蒙先生高屋建瓴的评点,又有潘际銮院士的长者言说;既有学者教授的众说纷纭,又有学生及年轻读者的隔代阅读……四十年的评论结集,不仅能够有力推动胡辛创作与江西文化形象建构向更深层次发展,还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文艺风向与审美判断。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詹艾斌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由国内著名学者史忠义、栾栋先生主编的“人文新视野”研究论文的第17辑,书稿主要包括诗学研究、法语文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等几个栏目。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
    史忠义 栾栋主编文学17.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目前国内学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记》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记中关于国际交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史料,通过日记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分析总结了冰心日记的文体风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观念。作为研究《冰心日记》的创新性成果,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日记体文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刘嵘文学21.5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连接“文学”与“地理”的“文学空间”,从“文学空间”的“外层空间”进入“内层空间”最后到文学史意义,研究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重点探讨了空间与小说家都市体验、空间与小说中的文本空间、空间与小说空间叙事等内容。
    纪兰香文学27.4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梳理了先秦至唐代文学作品中游侠形象的变迁,探索侠客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当时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的影响。司马迁首为游侠立传,构建了侠的经典形象。从曹植开始,侠的形象又与爱国结合,侠少年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唐代咏侠诗与传奇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亦是唐代包容开明、积极昂扬的时代风气之代表。侠文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因而具备蓬
    辛晓娟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康拉德、莎士比亚、阿特·斯皮格曼、艾丽丝·沃克、海明威、梅尔维尔、卡夫卡等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的殖民之伤、种族之伤、女性之伤、生态之伤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伤,重点探讨了殖民创伤的历史真实与文本再现,黑人奴隶与犹太人的创伤叙事,女性创伤与殖民、种族、男性话语、帝国意识之间的密切关联,海洋生态与荒岛生态以
    王霞文学22.3万字
  • 会员
    《浙东山区世界的审美表现——魏金枝小说创作研究》是一部富于学术价值的专著。全书框架体系科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在论述中,立论公允,观点新颖,论证充分,鞭辟入里。全书操作非常规范,引证交代非常清楚,显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刘家思 刘桂萍文学24.9万字
  • 会员
    桐城派作为清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清代学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第一,作为清代理学中坚的桐城派在发展轨迹上与清代理学存在相似性;第二,它与清代汉学之间存在既相争又兼容的复杂关系。桐城派在有清一朝居于学术正统的地位,清朝灭亡后又被斥为“谬种”。这种学术及政治地位上的大起大落使桐城派具有了学术研究上的典型意义,对桐城派学术思想流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学术思想流变的认识,也
    曾光光文学17.6万字
  • 会员
    本书对当代诗歌的中坚力量,如北岛、昌耀、于坚、韩东、臧棣、蓝蓝等十五位诗人的十五首诗作,以及卡瓦菲斯、豪格、谷川俊太郎等五位外国诗人的五首汉译诗作进行了详尽、细致的阅读分析。这些细读文字融鉴赏、解释、阐发为一体,结合作者自身的创作体会,可说是独出机杼。本书的写作时间超过十五个年头,由作者锱铢积累而成。一如书名所言,希望能够带领读者透过一粒“沙”看到一个“世界”,也期等能够带给读者更多阅读、欣赏的示
    宋宁刚文学15.5万字
  • 会员
    《全宋诗》的重出误收研究,本质上属于文献考证的范围,强调言必有据、多闻阙疑、广罗文献、甄辨真伪。从传统考据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大体多为个案研究和散论性质。怎样把这些个案散论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一个合理的框架,纲举目张,条分缕晰,有理有据,结构完备,既融通自然,又具备多向拓展研究的衍生空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故本书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把关注点放到对重出误收整体特征的观照和分类属性的阐释。
    朱腾云文学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