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圆
雍正熟悉“圆”之意,他胸怀大志,放眼未来,运用文人雅士造苑囿的方法,在父皇康熙所赐的这片区域的核心地段,安排九岛,成竹在胸,不露声色。他将这块区域开辟成一块近乎方形的水面,这里的九州围绕在后湖边上,为后期构筑做了铺垫。后湖一带的布局初成,有“天圆地方”之说,犹如一枚铜币镶嵌在圆明园中。胤禛花园经几年修建,至此定名“圆明园”有成其法则之意。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道学中认为天圆地方,圆代表天,代表无极。这个“圆”字在道家讲是象形字,外边的框代表身体里面的元,代表元气,就是身体内有元气的意思。阴阳鱼构成的圆是道家的核心教义,在宇宙中相生相克、繁衍不息。
“圆”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所谓悟道就是超脱,不停地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圆”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世界必有其规则,是为天道,即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则。
在传教士白晋来看,“圆”是原始的恩赐、稳定的状态,其形态表达了神的本质。圆是最简单的,但同时又是最完美的表现,是上天的法则,也是简单统一的象征,与道学的“天人合一”同为“天道”。
“圆”常与“天道”相关联,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
具体感悟天道的方法有很多,雍正帝巧妙地在宫与苑之间安排尺度不大的寿山和宽阔的后湖,把庄严的环境逐步转化为碧波荡漾的水域。雍正通宵达旦地独自批阅奏折,疲惫不堪,盼望得到片刻休息,以调整身心。巧妙地安排后湖,也的确达到了这一目的。这里与紫禁城的环境有很大区别。
畅春园以北的丹陵沜是一片沼泽地,雍正顺应自然条件,以河湖为主导,规划圆明园。利用自然环境多水的优势,一反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布局模式,以近乎方形呆板的后湖作为花园的主体。圆明园九州清晏景观中的后湖由九个小岛环绕,呈方形,这是雍正对“圆”的充分理解。在外人看来,后湖这个地方只是一处能游船的极平淡的湖面,这是因为其内在的玄机被巧妙地隐藏了。从后湖整体的景观看,这是一处遵循古人“智圆行方”的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境界的体现。
雍正题写的悬挂于圆明园殿御书的对联足以表达他的心境:“每对青山绿水会心处,一丘一壑总自天恩浩荡,常从霁月光风悦目时,一草一木莫非帝得高深。”从对联中可以看出,雍正帝静静地感受后找到了轨迹。

谐奇趣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