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朱由检的思路?

在如今的朱由检眼中,袁崇焕不可信,他完全是一个偷奸耍滑,而且喜欢卖弄聪明,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尤其想把自己当傻子糊弄的家伙。

所以朱由检也是毫不客气的,直接把袁崇焕打发走了。

同时朱由检给袁崇焕留了一条活路。

辽东的事,朱由检其实还没有掌握清楚。

但是他是知道的,袁崇焕的手脚肯定不干净。

废话,他为了巴结魏忠贤,还给魏忠贤修生祠,哪来的钱?

而且袁崇焕这个人很狡猾,魏忠贤得势的时候,他就是阉党,许多阉党都为他说话。

恐怕连魏忠贤都把他当做心腹吧?

但是等到魏忠贤与阉党倒台了,连东林党人都把他当做自己人,许多东林党都纷纷为他说话。

所以他到底是哪个党派?

其实他哪个都不是,就是个墙头草。

就是在大明与后金,也是后来的大清之间,袁崇焕也一直是墙头草两头倒的。

在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也就是所谓的‘己巳之变’之前,袁崇焕除了在宁远时私下里与后金议和过,甚至还有过第二次私下议和。

甚至在‘满文老档’中记载,金人的使者曾在袁崇焕的部队里停留了两三个月。

什么样的秘密,需要如此详细洽谈?

而且袁崇焕与皇太极的信件往来,还很暧昧。

就好像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与交易一样。

甚至需要双方派使者进行口头交谈,信里都不敢透露分毫。

皇太极更是派出喇嘛跟随着袁崇焕。

在己巳之变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疑点,就是袁崇焕一直想要带兵入城。

不论是哪里都记载了,袁崇焕要么想要带兵入城休整,要么想要入城进行驻防。

可问题是,当时皇太极的人马是打不下北京城的。

可一旦袁崇焕骗开城门,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意义了,到那时皇太极就可以带兵直入北京,再无半点阻拦。

袁崇焕若是当时造反,哪怕他加上皇太极的人马,也是打不下北京城的。

可是以袁崇焕当时深受崇祯信任的地位,他只需要骗开城门,即可大事已成,他可以取代吴三桂。

当时的袁崇焕,不论他是否真的已经存有二心。

历史上的崇祯唯一做对的事,就是一直没有开城门,而是放下一个框只把袁崇焕一人拉上去入了城。

大明赌不起,一旦赌输了,大明提前十五年就没了。

总之,关于袁崇焕这个人,始终充满了谜团和疑点,自然少不了争论。

甚至给袁崇焕翻案的人,那都是清朝人做的。

清朝人说崇祯杀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可偏偏清朝人自己的档案里,又保留了许多猫腻事件,难以说得清楚。

至少朱由检是不可能,也不敢信他了。

信他?我还不如信现在的吴三桂,只要不动陈圆圆,吴三桂都比他袁崇焕信得过。

袁崇焕最后意志消沉的走了。

朱由检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冷笑,你可不要以为朕不敢杀你。

你最好回家之后给朕一个说法,若是你真敢心存侥幸,藏污纳垢不肯消财免灾。

那就等锦衣卫上门吧。

“说起来,锦衣卫今日就该与东厂进行切割拆分了吧。骆养性啊骆养性,也不知道你是否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不过也无妨,大不了就换。人,有的是。”

朱由检说着,低下头,在龙案上摆开一张字帖,上面密密麻麻的罗列着无数人的名字。

有一说一,朱由检前世的专业不是文科,更不是历史专业。

朱由检前世是理科生,虽然不是物化生吧,可是许多化学的基础还是记着的。

所以他之前才想到过,可以提前发明白糖,甚至是肥皂等等用来创造收入。

不过这些事还不着急。

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也不是文科生,但是在转世投胎觉醒以后,朱由检还是默默的,回忆起了很多前世学过的历史课。

多的不敢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他倒是还记了个七七八八。

像是卢象升,那可是一员猛将。

其他还有徐光启,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史可法等人。

同时也包括之前与常延龄谈话时,提及的许多开国勋贵后人。

像是徐家徐弘基、常家常延龄等人。

这里面有的人是文官,有的是武将,不胜枚举。

其中也有人被划了名字,譬如袁崇焕的名字,就被朱由检用毛笔划了一道,以示此人不可用的意思。

看看密密麻麻的名单,朱由检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的。

大明还没有结束,尤其是到了乱世时期,越是乱世,越是会猛人天降。

“朕也会和刘秀一样,成为天命之子。”

“不过在那之前。”

朱由检又拿出一份名册,这上面罗列的,乃是朱家宗亲。

明朝皇帝,历任到朱由检这一代,已经有十六位了。

这里面自然不算被朱元璋追封的父亲、祖父、曾祖和高祖。

同时也不算懿文太子朱标。

倒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该算的。

大明王朝从一三六八年建立,到如今的一六二七年,已有两百五十九年。

后世网民夸张的说,朱家子孙已有百万宗亲,光是养育这些人,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可实际上,如今的宗室藩王,总共只有二十七位。

要知道,明朝的藩王,那可是家家都是铁帽子王,只要不是造反这种大罪,几乎都能世袭罔替下来。

而且光是洪武一朝,就册封了整整二十四位藩王。

两百多年里,王位只增加了三位。

其实也跟明朝皇位自从落入朱老四这一系以后,皇室子嗣一直薄弱有关。

比如朱棣自己就只有三个儿子,除了老大朱高炽登基为帝,老二朱高煦为汉王,老三朱高燧为赵王。

并且这俩兄弟都因为造反而被杀了,其中朱高煦的所有儿子也跟着受到连累被杀,谁叫老二贪玩,朱瞻基去看他时,他下脚拌把朱瞻基给摔了个跟头,可还行?

朱高燧倒是还有子嗣,乃是赵王朱常㳛(氵臾),封地在彰德府。

本来朱高煦还能生十几个儿子,但是自从朱瞻基开始,朱家的子嗣就开始薄弱了。

其中还有武宗无嗣,只能由堂弟世宗继承大统的情况发生。

朱由检和朱由校,怎么说也是同父的兄弟啊。

“这二十七位宗亲,又有几个肯为我所用呢?”朱由检长叹一声。

都是他们朱老四家的老祖干得好事,朱棣自己就是藩王造反上位的典例,所以格外忌惮其他兄弟。

于是朱棣被朱允炆削藩逼反之后,他也削藩了,原本的藩王多少还有点权力,一旦发生战争,朱家藩王可以拱卫京师与皇权。

可是经过朱允炆和朱棣两度削藩之后,朱家藩王就真的成了‘猪’,等到李自成举起屠刀时,恐怕得被屠戮个干干净净?

能否把宗亲叫来,一起开个会,好好唠唠呢?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另外一件事,即将震撼整个大明王朝,那就是。

“陕西百姓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