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杨鹤 杨嗣昌父子
- 明末,我崇祯不装了,开杀
- 姓姓姓姓徐
- 2197字
- 2024-07-24 18:09:05
攘外先安内,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但是谁能想到,这句话的最典型反例,却来自明末呢。
历史上,明末一边需要面对来自后金的崛起和不断进犯,辽东战事屡屡受挫,一边还要面临国内动荡,农民起义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冒头。
一直到最后,崇祯一边是闯王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一边是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
可直到最后,崇祯宁肯吊死煤山,仍然没有开关。
李自成在打入北京消灭明朝政府时,其实清兵一直被明军挡在山海关外寸步难进。
是李自成他就不是当皇帝那块料,最终逼得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才让那群野猪皮捡漏占了中原。
可是现在的朱由检自然不会再犯错,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上,朱由检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认真的提及了此事。
“如今陕西灾民造反之事虽然只是苗头,但是这种事只要有个开头,就会有应从者,诸位爱卿有何看法?”朱由检先起了个头,并未急着说出自己的打算。
黄立极与施凤来站在百官之首,却垂着头,没有开口。
昨天他们二人被朱由检喷了个狗血淋头。
是因为两人一直嚷嚷着辽东事急,应该以辽东为中心,甚至还想劝朱由检重新启用袁崇焕?
他们真是想瞎了心了。
朱由检差点没把他们当场废了。
还好他忍住了,现在不着急。
文武百官中,有人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谋求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培植元气。自从进行大规模战争、兵役以来,经常不断地对下边进行加派,目前公私财力交困,百姓的元气受到了伤害。是以才有了今日陕西造反之事发生。臣以为,该以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哦?”朱由检好奇问道:“你是何人?”
“臣左佥都御史杨鹤,”杨鹤拱手说出自己的身份。
朱由检点了点头,觉得他说的倒也没错。
陕西因为天灾,本就生活艰难,偏偏又因为辽东战祸被摊派更加艰难的重税,可以说是把老百姓逼反的。
如果可以,朱由检也不想不问青红皂白就杀。
所以朱由检看向文武百官,问道:“尔等可还有更好良策?”
下面无人说话。
朱由检又点点头,对杨鹤说道:“既如此,朕着你即日起为陕西三边总督,全权负责平叛之事。”
前面说过,现在的陕西不仅仅是陕西,还包括甘肃与宁夏,所以称为三边总督。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
杨鹤呆了一呆,直到身边有人提醒,才回过神来跪在地上谢恩。
主要是他也没想到,自己随口这么一说,陛下就这么相信自己了。
他到也不是瞎说,是没想到自己能一下子升为总督,还是三边总督。
“臣必将肝脑涂地,死而后已,”杨鹤高呼道。
朱由检虚抬了一下手,说道:“爱卿平身,倒也不必非得死而后已。朕要看到的,是你平定百姓,使陕西百姓安居乐业,不再起祸端。你之后去了陕西之后,不但要平叛,更要治理地方官员。去查,给朕好好的查,是否真有贪官污吏打着朝廷的名义搜刮民脂民膏自肥其身。还有,朕要你去了以后,调查当地情况报告给朝廷。如果陕西不受重负,朝廷不该再加税了,反而该减税才是真的。”
“杨鹤,你之前的建议深得朕心。如果可以好好活着,谁想提着脑袋造反呢?是不是有贪官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所以你去了以后,不仅要平叛,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以抚为主。去告诉百姓,朕不想杀他们,朕更想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事,为何宁可造反也不好好生活。”
朱由检一字一句的交代着。
同时,朱由检还默默的看了眼那些东林党人。
常延龄已经出发去往江苏了,等他招收先祖常遇春的族人们,就该遵照朱由检昨日的密旨,秘密调查江南地区那些深藏起来的东西。
朱由检又看向魏忠贤,轻声说道:“厂公,你今日可是很安静呢。”
魏忠贤哆嗦着跪了下来:“臣觉得杨鹤大人胜任此事正合适。”
杨鹤不屑的撇撇嘴,还甩了下袖子,鄙夷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杨鹤曾推荐过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等人。
而熊廷弼和魏忠贤之间乃是政敌关系,所以魏忠贤和杨鹤之间,自然也是互相看不顺眼的。
若不是魏忠贤最近老实了不少,杨鹤又怎么可能轻易受用?
朱由检之前没想到这一层,此时忍不住问了一句:“杨鹤,你莫不是也是东林党人?”
杨鹤一愣,下意识说道:“启禀陛下,臣乃是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意思是说,东林党基本上都是江南人,他不是东林党。
杨鹤虽然举荐过不少东林党人,甚至庇护过东林党人,为此也没少得罪魏忠贤。
但是有一说一,他还真不是东林党人。
不但杨鹤不是东林党人,到了杨鹤的儿子杨嗣昌时,入朝担任兵部尚书,因才被推荐治理贼患,但因东林党人的反对,受到诸多指责。
朱由检见他说的实诚,终于放心的笑着说道:“如此甚好,甚好甚好。如今朕的满朝文武,要么是阉党一派,要么就是东林党一派。却无人与朕一派。也不知道这天下是何人的天下。”
满朝文武‘噗通噗通’的跪地磕头,个顶个的瑟瑟发抖。
朱由检却还在笑着,因为只有两人站在那里佁然不动。
一个是杨鹤,还有一个人,稍微有点胖,看起来却与杨鹤有着几分相似。
朱由检问道:“你又是何人?”
那人说道:“臣乃杨鹤杨大人的独生子。”
朱由检听他说的有趣,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是你。”
朱由检认识他吗?之前不认识,但是读过他的书,名为‘地官集’,里面有不少杨嗣昌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
朱由检冲杨鹤说道:“你有个好儿子啊。杨家父子同殿为臣,可谓一段佳话。不过杨嗣昌,你可不能跟你父亲一起去平叛,朕着你入户部,先跟着户部尚书郭允厚学习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兴许你能当个户部尚书?”
说着,朱由检起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徐应元高呼:“陛下退朝,百官恭送。”
百官一边高呼万岁,一边心里犯着嘀咕。
陛下这是何意?
别急,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