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信任的力量

孙华

信任,来自病患心底的真诚,是医生履行职责的激动剂。信任与担当,是医患之间良性的精神互动,也是医生和患者快乐幸福的源泉。

身形瘦弱,面色萎黄,左右鼻孔分别插着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嗳气频发,含胸沉默……

这是12年前,年过六旬的程女士在家人搀扶下,缓缓走入我诊室时的样子。食管癌术后50天、部分胃切除、术后少量流食、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胃排空障碍……因为这些临床表现,患者被下了“手术后胃瘫”的诊断。

“胃瘫”患者的胃蠕动能力低下,进食后食积疼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是一种动力性的梗阻现象,如同机器停止运行般危重。接诊后,我迅速浏览了程女士的病历摘要,得知她已在外院经过一个多月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但均无效果,反而体重迅速下降、日夜寝卧难安。程女士不仅承受着疾病之痛,还经历着对肿瘤的恐惧、对家人至亲的不舍。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她忧思难解、郁闷压抑。

在我面前的程女士满面愁容。还没等她开口,我便轻柔地问道:“做完手术后的这一个多月,您身上带着管子,不能吃喝,胃难受不通,一定很痛苦吧?”

我的话音刚落,一直屈着腰背、低头叹气的程女士一下扬起了眉头,眼里闪着光:“对,孙大夫,就是这样的!家里人嘴上都在安慰我,但他们不能理解我有多难受,我太痛苦了……”

纵然我对这种情况已经非常熟悉,也诊治过成百上千例类似病情的患者,但面对疾病缠身的程女士,那一瞬间我的心弦还是被强烈搅动着。痛苦于她是那么真实,可能也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恳请治疗、期待缓解、盼望治愈、力求生存……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医生也是血肉之躯,我怎会冷漠处置呢?

我轻轻拍了拍程女士的肩头,耐心地为她做出专业解释:“胃排空障碍俗称胃瘫,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延迟,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胃部手术后更易出现。通过配合正规悉心的针灸治疗,大多数患者能痊愈。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自己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真是找对人了,谢谢您孙大夫!我女儿来之前专门打听到协和中医科对术后胃瘫治疗很擅长,我现在是住院期间,特地来找您的……”

信任如阳光、像支柱,医患间拥有信任,能彼此温暖、互相扶持!一句轻柔的问候、一段诊疗技术介绍,我和程女士的信任悄悄萌芽,并由此积淀,源于温暖、立于专业!

“您放心,您这种情况很常见,手术损伤了胃,胃也需要调整休息。如果在胃没有休息好的时候就让它工作,它当然就罢工啦,”我向患者解释道,“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禁食、禁水的方式,让胃好好儿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药物、针灸等方式,促进胃的恢复。等胃恢复了功能,您的这些症状自然就会好转的。”

听到这里,程女士紧缩的眉头慢慢放松了:“我相信您!我把自己托付给您啦,我听您的安排。”

信任,尤其是来自患者的信任,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份多么珍贵的托付!

在那之后,我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程女士的病情,开始了进一步治疗。她平素体质即脾胃气虚,又经历手术,损伤了经络和气血,加上对“肿瘤”“癌”这些字眼儿忧虑郁闷,存在“思虑伤脾、肝气郁结”,进而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之源”的营养不足,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经脉受损、肝脾失和。这正是中医发挥优势特色的切入点,特别是针灸治疗。根据中医四诊要点,我不断辨证、辨经分析,取穴时兼顾局部、远道及辨证,使“气至病所”,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经络气机的通畅,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要疗法。

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程女士的诸多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胃液引流渐渐减少,胃管夹闭6小时后胃液仅存50毫升。

我进一步建议程女士复查消化道造影,评估病情。疗效的反馈随后传来:“做了消化道造影检查,已经看到胃肠开始蠕动啦,主治医师已经让我开始吃点儿东西了,以前觉得没有滋味的粥,现在吃起来觉得太好吃了!谢谢孙大夫!”

重温时景,她报喜心切,边说边喘,胃管在鼻腔里轻微移动,神情却兴奋得像个孩子。我轻抚着她瘦弱的后背频频点头,安慰都在注视里。

基于程女士的信任与配合,我继续针对她的间断性打嗝、胸闷烧灼感等不适给予巩固性针灸治疗,病情逐渐改善。后来又拔除了胃管及空肠营养管,经指导后进行饮食结构调整,情绪舒畅且配合适当活动,针灸治疗告一段落。

不过,虽然胃瘫痊愈了,但程女士因焦虑抑郁出现的睡眠不佳、胸部烧灼感经常反复,也出现过颈椎、肩、膝关节痛等其他不适症状,多年来间断在我门诊针灸治疗。症状缓解后,她不仅参加同学聚会,还能爬山郊游。她常念叨:“孙大夫,我看见您跟您说几句话,您一给我针灸,就觉得不舒服全好啦。”

医患,由疾病相识,因信任结缘。医师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这份爱,责至深、情至切。维系这份爱,靠的就是信任。

十几年岁月如梭,我时常感到身为医生的幸运与幸福,我惦记患者的病痛,时常琢磨治疗的改进,这是心头一份甜蜜的负累、一份心甘情愿的担当;患者更是经常牵挂、想念着我,对医者的敬重已化为她心灵依靠的港湾。

随诊期间,我和程女士会聊聊家常、谈谈趣事、互问冷暖,曾分享中医针灸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喜悦,曾交流中医针灸科普小文的保健知识,她按我的指导自我按摩、艾灸穴位进行保健……只言片语看似平淡却字字入心、句句牵情。

今年已经73岁的程女士,听说我在整理一些疑难病症,用于临床带教,便主动请缨,提供了保存十几年的宝贵病历本,并向我的学生讲述和我之间的医患故事,以及针灸治疗的种种效果,同时还不忘鼓励学生好好儿学习,传承中医针灸技术、发扬中医文化。

“遇到协和的顶级专家,我觉得自己还能活很多年,我还能在小区遛弯儿,还能逗小娃娃玩儿,我不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虽然程女士只是我医治过的成千上万的患者之一,但她对我的这份真心相托我一直藏在心底,视如宝鼎,因为它毫无矫作,自然流露,诚挚可贵,日久弥真!

这份长达十余年的信任令我难忘、给我力量,让我承之欣慰、受之感动。信任,来自病患心底的真诚,是医生履行职责的激动剂。信任与担当,是医患之间良性的精神互动,也是医生和患者快乐幸福的源泉。

在38年的行医生涯里,我的诊疗一直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任。我知道,正是这信任的力量,一直激励我、鞭策我,继续尽心竭力,救死扶伤!

作者简介

孙华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综合医院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

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优秀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评为“首都中医榜样人物”,2021年被评为“优秀名中医”。

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病、抑郁症、术后胃瘫、失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及一些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