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瞧着巷中光景,发现灾民多买炊饼馒头,来沽粥的多为街坊邻居。
眼见粥碗即将用尽,他忽然灵机一动,高声宣布道:“自带器皿盛粥者,每碗减一文!”
“怎不早说……”
刚抢到粥的妇人顿觉手中的肉粥不那么香了,后头等着买粥的早一哄而散。
人越聚越多,不到一个时辰,粥、蛋和面点便被哄抢一空,摊前仍乌压压挤作一团。
吴铭抄起长勺使劲敲了敲锅壁:“今日告罄!诸位明早再来!”
“早不告罄,晚不告罄,偏生轮到俺时就告罄了!”
“怎不多蒸两笼炊饼,你也忒不会做生意了!”
“时候尚早,我劝店家再熬两锅肉粥,莫要和钱过不去!”
抱怨之声四起,吴铭置若罔闻,自顾自地扯下布招,开始收摊。
闹哄哄的人群逐渐散去。
梅尧臣留到了最后,将空碗交还给吴铭,称赞道:“好极,这皮蛋瘦肉粥的滋味不比何家粥铺的差。”
他口中的何家粥铺是东京城里有名的粥铺,一早上能卖出二十锅粥。
“先生过誉了,这粥不过是给街坊垫肚子的,真要显本事,还得看单锅小炒。先生下回来,不妨点几个菜,试试我的手艺。”
吴铭态度谦虚,话里话外却不无自傲,他当然有自傲的本钱。
梅尧臣吃惊不小,这碗肉粥已是不俗,在对方眼里竟不值一提,却不知能显出他真本事的炒菜,该是何等的美味!
“炒菜可也似粥这般价廉?”
“小店菜肴便是市井人家也消受得。”
梅尧臣砸了砸嘴,已经开始馋了。
“那老朽午后再来叨扰。”
“先生慢走。”
吴铭拎着沉甸甸的钱袋回到里屋。
他在北宋的家极其朴素,所有值钱的家什都在灶房和店堂里,卧房里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
坐在床沿,将袋中铜钱一一清点。
别看这一袋沉甸甸的有好几公斤重,总共才1978枚铜钱,四舍五入约等于2000文。
成本不到500块,按购买力换算,约合宋钱700到1000文。
赚肯定是赚了,但以此来估算利润既不直观,也不准确。
最好的方法是看这两千个铜板能为他挣到多少人民币。
戴上斗笠,出门采买。
又是阴雨绵绵的一天。
踩着湿滑的青石板往西走,出了麦秸巷,便是御街。
御街是从外城南熏门直通大内的皇家御用街道,阔约二百步,道路两旁设有御沟,御沟两侧栽种杨柳。
王安石曾作诗云:“习习春风拂柳条,御沟春水已冰消。”歌咏的便是御街两旁的风景。
理论上讲,御街是专供官家出巡用的主干道,闲杂人等不得占用。
可实际上,仁宗时期管制宽松,不仅允许百姓在道路两旁的御廊里做买卖,对侵占主干道的商贩也听之任之,因此,说御街是外城最繁华热闹的“步行街”也不为过。
然而今日全无繁华热闹的景象。
蔡河决堤,水漫御街,沿街的商铺无不门扉紧闭,御廊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锄头畚箕之类的工具,朝廷招来的民夫正协力抽水,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昔日繁华的九陌通衢,竟完全看不到车马的影子,只有贩夫和货郎,仍挑着沉重的担子蹚水而行。
沿御街往南步行大约二十分钟,这时积水已漫过脚踝,相较两天前,水位已经下降了不少。
再往南去就是蔡河,又叫惠民河,那里才是此次水患的重灾区。
吴铭不再往南走了,他已闻见淡淡的血腥味,于是向右拐进了此行的目的地:杀猪巷。
杀猪巷顾名思义,乃屠宰场汇集之地,相当于现在的“肉类批发市场”,各坊巷桥市的肉行都从此处进货,位于城南的酒楼食店也都来这里采买。
老远就听见屠户剁骨的闷响和骂娘声:“直娘贼!这鸟雨再下三日,蔡河里的鱼虾都要游进樊楼了!”
不怪屠户骂娘,因这水灾,城南的正店尽皆闭门歇业,往日专供正店的羊肋条,如今只能拆碎了贱卖给脚店,本就贱价的猪肉更是一跌再跌。
吴铭在曹家肉铺的肉案前站定。
见有生意上门,曹屠户立时收起骂娘的狠劲,换上职业的假笑,问道:“要哪种肉?是自家吃,还是替店里采买?”
“替店里采买。”
曹屠户脸上的笑容更盛,拿屠刀拨动着挂在三脚铁钩上的半扇肥羊,极力推销道:“昨夜宰的大羯羊,你瞧瞧,往日须卖二百文一斤……”
“我买猪肉。”吴铭打断施法。
曹屠户愣了下:“你不买羊肉?”
“不买羊肉。”
“你是替店里采买?”
“是。”
“可你不买羊肉?”
“正是。”
岂有此理!
猪肉在宋朝是低贱之物,二十多年后,被贬黄州的苏轼会写下一篇《蒸猪头颂》,诗云:“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然后便捣鼓出东坡肉为猪肉代言。
东京城内更是如此,宋太祖早在开国之初就定下规矩:“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士大夫也“不以彘为膳”,猪肉是给穷人吃的,富人只吃羊肉。
这股贵羊贱猪的风潮自上而下,自宫廷到民间,最终影响了整个社会。
餐饮业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热衷羊肉,厨师自然拼了命地研发以羊肉为主的美食。
所以各大酒楼和食店鲜有卖猪肉的,就算卖,也不会是主菜,而是用作浇头和馅料。
可即便如此,猪肉仍然是宋朝市占率排第一的肉食,毕竟穷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只是穷人不太会做,也没精力琢磨,多是往锅内一扔,炖熟了便吃,想也知道不可能好吃。
曹屠户不理解,一个开店的采买猪肉作甚?
原因很简单:猪肉便宜啊!
羊肉一斤一二百文,猪肉一斤六七十文,最近甚至降到了六十文以下。
吴铭又不是傻子,稍微算一下就知道,不是宋朝的羊肉他买不起,而是现代的羊肉更有性价比!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那他换个说法。
曹屠户永远不会理解,吴铭要做的正是二十多年后的苏轼会做的事,而且更进一步:他要扭转宋人对猪肉的偏见,他要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猪肉也可以很美味!